首页 理论教育 柴胡桂枝干姜汤加黄芪附子医案

柴胡桂枝干姜汤加黄芪附子医案

时间:2023-03-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桂枝附子汤证,《伤寒论》说:“伤寒八九日,风湿相搏,身体疼烦,不能自转侧,不呕不渴,脉浮虚而涩者,桂枝附子汤主之。”此风湿是寒风,非热也,故以桂枝附子汤加味治之。

☆ 全国名医类案:一病者,年三十七岁,素体阳虚,肥胖多湿,春夏之交,淫雨缠绵,适感冷风,而病风湿。症见头痛恶风,寒热身重,肌肉烦疼,肢冷溺墙。诊断:脉弦而迟,舌苔白腻兼黑,此风湿相搏之候,其湿胜于风者,盖阳虚则湿胜矣。疗法:汗利兼行以和解之,用桂枝附子汤,辛甘发散为君;五苓散辛淡渗剂为佐。仿仲景徐徐微汗,则风湿俱去,骤则风去而湿不去也。

处方:桂枝3克,茯苓18克,苍术3克,炙甘草2克,淡附子3克,泽泻4.5克,秦艽3克,生姜3克,大枣3克。

效果:一剂微微汗出而痛除,再剂肢温不恶风,寒热亦止。继用平胃散加木瓜、砂仁,温调中气而痊。

★ 寥笙注:本案为风湿证。患者素体阳虚,肥胖多湿,以湿邪胜于风邪,故用桂枝附子汤加秦艽之辛平,以散肌表之风湿;更以苍术之辛温,茯苓、泽泻之淡渗,以培土利水,使湿从小便出,所谓治湿不利小便,非其治也。处方用药,内外兼顾,可谓周到。桂枝附子汤证,《伤寒论》说:“伤寒八九日,风湿相搏,身体疼烦,不能自转侧,不呕不渴,脉浮虚而涩者,桂枝附子汤主之。”“风寒”二字,仲景有通称不分别者,或系寒随风至,或系风挟寒来,故二字往往通用。此风湿是寒风,非热也,故以桂枝附子汤加味治之。

附:《伤寒论》桂枝附子汤方

桂枝4.5克,熟附子4.5克,甘草3克,生姜3克,大枣3克。

★ 寥笙注:方用桂枝之辛温,以祛在表之风邪;附子大辛大热,以逐在经之湿邪;甘草、生姜、大枣辛甘化阳,配合以缓中和营气。五味成方,有祛风温经,助阳散湿作用,为风湿盛于肌表之主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