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鼻子出血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鼻子出血

时间:2022-03-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再生障碍性贫血是一种获得性骨髓造血功能衰竭症。1.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 起病急,进展快,病情重;少数病人可由非重型进展而来。2.非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 起病和进展较缓慢,病情较重型轻。2.已确诊的再生障碍性贫血病人出现严重并发症如重度感染、贫血、出血时,或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应及时转院。3.转院时,医生应告知病人及其家属转院途中有出血加重及颅内出血的危险性。

再生障碍性贫血(aplastic anemia,AA,简称再障)是一种获得性骨髓造血功能衰竭症。主要表现为骨髓造血功能低下,全血细胞减少和贫血、出血、感染综合征,免疫抑制治疗有效。再障的发病率为7.4/10万人口;可发生于各年龄段,老年人发病率较高。男女发病率无明显差别。

【病因和发病机制】

1.病因 发病原因不明确,可能为:①病毒感染;②化学因素;③长期接触X射线、镭及放射性核素等可影响DNA的复制,抑制细胞有丝分裂,干扰骨髓细胞生成,造血干细胞数量减少。

2.发病机制 ①造血干祖细胞缺陷,包括质和量的异常。②再生障碍性贫血病人骨髓活检除发现造血细胞减少外,还有骨髓“脂肪化”、静脉窦壁水肿、出血、毛细血管坏死;部分骨髓基质细胞体外培养生长情况差,其分泌的各类造血调控因子明显不同于正常人;骨髓基质细胞受损的再障做造血干细胞移植不易成功。

3.免疫异常

【临床表现】

1.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SAA) 起病急,进展快,病情重;少数病人可由非重型进展而来。贫血多呈进行性加重,苍白、乏力、头晕、心悸和气短等症状明显。多数病人有发热、体温在39℃以上,个别病人自发病到死亡均处于难以控制的高热之中。以呼吸道感染最多见,其次有消化道、泌尿生殖道及皮肤、黏膜感染等。感染菌种以革兰阴性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真菌为主,常合并败血症。不同程度的皮肤、黏膜及内脏出血。皮肤表现为出血点或大片瘀斑,口腔黏膜有血疱,有鼻出血、牙龈出血、眼结膜出血等。内脏出血时可有呕血、咯血、便血、血尿、阴道出血、眼底出血和颅内出血,后者常危及生命。

2.非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NSAA) 起病和进展较缓慢,病情较重型轻。贫血呈慢性过程,常见苍白、乏力、头晕、心悸、活动后气短等。感染相对易控制。上呼吸道感染常见,其次为牙龈炎、支气管炎、扁桃体炎,而肺炎、败血症等重症感染少见。常见感染菌种为革兰阴性杆菌和各类球菌。出血倾向较轻,以皮肤、黏膜出血为主,内脏出血少见。多表现为皮肤出血点、牙龈出血、女性病人阴道出血,出血较易控制。久治无效者可发生颅内出血。

【辅助检查】

1.血象 SAA呈重度全血细胞减少:重度正细胞正色素性贫血,网织红细胞百分数多在0.005以下,且绝对值<15×109/L,中性粒细胞<0.5×109/L,淋巴细胞比例明显增高;血小板计数<20×109/L。NSAA也呈全血细胞减少,但达不到SAA的程度。

2.骨髓象 SAA多部位骨髓增生重度减低,粒、红系及巨核细胞明显减少且形态大致正常,淋巴细胞及非造血细胞比例明显增高,骨髓小粒皆空虚。NSAA多部位骨髓增生减低,可见较多脂肪滴,粒、红系及巨核细胞减少,淋巴细胞及网状细胞、浆细胞比例增高,多数骨髓小粒空虚。骨髓活检显示造血组织减少。

3.发病机制检查 CD4细胞∶CD8细胞比值减低,Th1∶Th2型细胞比值增高,CD8T抑制细胞、CD25T细胞和γδTCR细胞比例增高,血清IL-2、IFN-γ、TNF水平增高;骨髓细胞染色体核型正常,骨髓铁染色示贮存铁增多,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染色强阳性;溶血检查均阴性。

【诊断和鉴别诊断】

1.诊断 诊断标准:① 全血细胞减少,网织红细胞百分数<0.01,淋巴细胞比例增高;②一般无肝、脾大;③骨髓多部位增生减低(小于正常50%)或重度减低(小于正常25%),造血细胞减少,非造血细胞比例增高,骨髓小粒空虚(有条件者作骨髓活检可见造血组织均匀减少);④ 除外引起全血细胞减少的其他疾病,如PNH、MDS(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免疫相关性全血细胞减少、急性造血功能停滞、骨髓纤维化、某些急性白血病、恶性组织细胞病等。

2.鉴别诊断 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PNH),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恶性组织细胞病相鉴别。

【治疗】

1.对症治疗 预防感染采取保护性隔离;避免出血,防止外伤及剧烈活动;杜绝接触对骨髓有损伤作用和抑制血小板功能的药物;必要的心理护理。给予成分输血、止血及控制感染。通常认为血红蛋白低于60g/L且病人对贫血耐受较差时,可输注浓缩红细胞。血小板低于10×109/L,可输注血小板悬液。

2.针对发病机制的治疗

(1)免疫抑制治疗:抗淋巴/胸腺细胞球蛋白(ALG/ATG)、环孢素、环磷酰胺、甲泼尼龙等。

(2)促造血治疗:雄激素、造血生长因子等。

(3)造血干细胞移植对40岁以下,无感染及其他并发症、有合适供体的SAA病人,可考虑造血干细胞移植。

【转院要求】

1.初诊怀疑再生障碍性贫血病人要转往上一级医院确诊,由上一级医院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

2.已确诊的再生障碍性贫血病人出现严重并发症如重度感染、贫血、出血时,或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应及时转院。

3.转院时,医生应告知病人及其家属转院途中有出血加重及颅内出血的危险性。社区医生应当陪同转院,并做好途中的抢救准备。

预后及病人教育】 如治疗得当,NSAA病人多数可缓解甚至治愈。SAA发病急、病情重,治疗费用高,以往病死率极高(>90%);近年来,随着治疗方法的改进,其预后明显改善,但仍约1/3的病人死于感染和出血。教育病人加强劳动和生活环境保护,避免暴露于各类射线,不过量接触有毒化学物质(如苯类化合物等),防止各类感染,尽量少用、不用可能损伤骨髓的药物。预防感冒和出血,定期到医院复诊。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