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口腔疱疹和溃疡怎么区别

口腔疱疹和溃疡怎么区别

时间:2022-03-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疱疹性口炎是一种发生在口腔黏膜的急性传染性炎性病变。疱疹也可发生在咽喉、角膜、生殖器及口周皮肤等处,单独发生在口周皮肤者,称为唇疱疹。本病病原体为单纯疱疹病毒,原发性疱疹性口炎大多是由Ⅰ型病毒引起。1.局部治疗 原则是保持口腔卫生,减轻疼痛,防治继发感染,促进创面愈合。必要时可给抗生素防治继发感染。

第七节 疱疹性口炎

疱疹性口炎是一种发生在口腔黏膜的急性传染性炎性病变。疱疹也可发生在咽喉、角膜、生殖器及口周皮肤等处,单独发生在口周皮肤者,称为唇疱疹。本病病原体为单纯疱疹病毒,原发性疱疹性口炎大多是由Ⅰ型病毒引起。当机体因感冒、发热、月经期、妊娠期、消化不良、过度疲劳、外伤等导致机体抵抗力降低,免疫功能下降时,则易引起疱疹发生和复发。

【临床表现】

好发于6个月~5岁儿童,以1~3岁最易发生。常在发病前2~3d即有发热,唾液增多、躁动不安、啼哭、拒食等症状。随后口腔黏膜充血、水肿,出现多数散在或成簇分布的针头大小的透明水疱,散布于唇、颊、舌、腭等区,也可发生于咽部。很快水疱破溃形成溃疡,小溃疡可相互融合,形成大片溃疡。溃疡面浅而内凹,边缘不齐,表面覆有灰白或微黄色假膜。发病期间唾液显著增多,有剧烈自发性疼痛,局部淋巴结肿大压痛,2~3d后体温下降。本病有自限性,7~10d可自愈。

唇周皮肤发病时,先出现红斑,有灼热瘙痒感。随后出现成簇的直径约2~3mm大小的水疱,水疱很快破裂,干燥,形成黄痂或血痂,最后痂皮脱落而痊愈。

【诊断要点】

1.多见1~3岁儿童。

2.多有发热史。

3.急性发作,发热、淋巴结肿大。

4.口周及口腔黏膜出现成簇小水疱及散在的有簇集迹象的溃疡。

5.有自限性。

【鉴别诊断】

临床上应与儿童易罹患的疱疹性咽峡炎和手口足病相鉴别:

1.疱疹性咽峡炎:为柯萨奇病毒A所致,好发于软腭、腭垂、扁桃体等部,初为丛集,成簇小水疱破裂后形成溃疡,全身症状轻。

2.手口足病:为柯萨奇病毒A16所致,有前驱症状,手掌、足底、口腔黏膜发生散在水疱,口腔水疱破溃形成溃疡,1周愈合。

【治疗】

1.局部治疗 原则是保持口腔卫生,减轻疼痛,防治继发感染,促进创面愈合。常用1%~2%普鲁卡因,0.5%~1%疱疹净涂搽溃疡面。唇周皮肤疱疹可用氦氖激光照射和涂搽2%甲紫。

2.全身治疗 可常规给予抗病毒药物,板蓝根冲剂、吗啉胍(病毒灵)等。近年发现双嘧达莫(潘生丁)具有较好的抗病毒作用,每日3~5mg/kg,分3次口服,3~5d为1疗程。必要时可给抗生素防治继发感染。中药可用银翘散,桑菊饮等。

【注意事项】

1.因本病好发儿童且初发者症状比较严重,因此在托儿所等儿童聚集的场所一旦出现本病应立即做好消毒隔离工作。

2.除隔离患儿外,尚需做到以下各点:衣服被褥曝晒,食具、玩具消毒,房间经良好通风换气后,用陈醋蒸熏以及集体服板蓝根汤。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