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鼓膜穿孔有脓怎么治疗

鼓膜穿孔有脓怎么治疗

时间:2022-03-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急性化脓性中耳炎为细菌经咽鼓管上行感染,或通过外耳道经外伤的鼓膜,或血液等途径侵入中耳,引起中耳黏膜和黏膜下骨膜组织的化脓性炎症。滴耳药时,患耳向上,每次外耳道滴入药液4~5滴,用手指压耳屏数次,促使外耳道药物经鼓膜穿孔处进入鼓室,每日3次。1.幼儿急性化脓性中耳炎常难察觉典型的耳部症状,因此,如有不明原因的高热、哭闹不安,应注意排除急性化脓性中耳炎。

急性化脓性中耳炎为细菌经咽鼓管上行感染,或通过外耳道经外伤的鼓膜,或血液等途径侵入中耳,引起中耳黏膜和黏膜下骨膜组织的化脓性炎症。溶血性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球菌及流感嗜血杆菌等为常见致病菌。小儿因抵抗力较差,咽鼓管较短、宽、平、直等特点,更易发生此病。

【临床表现】

1.患者往往先有上呼吸道感染病史,随后出现畏寒、发热、全身不适,甚至头痛、呕吐,同时有剧烈耳痛及听力减退。

2.部分患者只有耳痛、听力减退,而无其他不适症状。

3.幼儿可出现高热,烦躁不安,哭闹,抓耳,甚至有呕吐、腹泻等。

4.鼓膜穿孔流脓后,上述症状减退或消失。

5.检查耳流脓前,可见鼓膜充血明显,呈鲜红色,有时膨出。流脓后,可看到鼓膜穿孔及穿孔处有搏动性溢脓。

【诊断要点】

1.剧烈疼痛,听力减退,无明显耳郭牵拉痛。

2.耳痛2~3d后外耳道流脓。

3.炎症早期鼓膜充血明显,耳道流脓后可见鼓膜穿孔。

【治疗】

早期应有效控制感染,如鼓膜穿孔流脓,应引流通畅。

1.全身治疗 本病多为革兰阳性球菌感染所致,青霉素类为首选药物,一般须使用5~7d,至中耳炎完全控制后方可停药,否则易复发。青霉素过敏者,可选用其他抗生素。全身症状重者应卧床休息,有高热、烦躁症状,应用解热镇痛及镇静药物。对小儿患者应严密观察。

2.局部治疗 根据耳部病变发展的不同阶段而采取不同措施。

(1)鼻腔用药:1%麻黄碱滴鼻,促使鼻腔、咽鼓管口黏膜血管收缩,减轻充血,以改善鼓室通气和引流。

(2)滴耳液:鼓膜未穿孔,可用2%~5%酚甘油滴耳,每日3次,每次3~5滴,注意鼓膜穿孔后不能使用。鼓膜穿孔后,可先用3%过氧化氢溶液洗净脓液,然后选用滴耳药,如5%氧氟沙星(氟嗪酸)、0.3%盐酸洛美沙星、0.25%氯霉素等。滴耳药时,患耳向上,每次外耳道滴入药液4~5滴,用手指压耳屏数次,促使外耳道药物经鼓膜穿孔处进入鼓室,每日3次。

(3)鼓膜切开:如中耳腔积脓,鼓膜明显膨隆,或耳痛剧烈,高热不退,应作鼓膜切开,即使已有小穿孔,但引流不畅时,也可做鼓膜切开。

3.手术治疗 若耳后形成乳突骨膜下脓肿,或其他并发症,应视具体情况,做乳突单纯凿开术或乳突根治术,如条件不允许做此手术,可在局部浸润麻醉下,在距耳后沟0.3~0.5cm处作一长约3cm的切口,以引流脓液。因小儿面神经出茎乳孔达颈部位置较浅,切口下端不宜过低,并须偏后0.3cm,以免手术损伤面神经。

【注意事项】

1.幼儿急性化脓性中耳炎常难察觉典型的耳部症状,因此,如有不明原因的高热、哭闹不安,应注意排除急性化脓性中耳炎。

2.外伤性鼓膜穿孔应保持外耳道干燥,禁用任何药液滴耳。可口服抗生素预防感染。

3.未成年患者慎用喹诺酮类药物滴耳。

4.注意冬天须将滴耳药加热至接近体温,以免冷的药液刺激内耳,引起眩晕。

5.急性期应全身使用足量抗生素治疗彻底,鼓膜穿孔流脓后要仔细清理脓液,认真滴药,否则易转为慢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