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食管反流病是指过多的胃、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入食管引起烧心等症状,并可导致食管炎和口咽、喉、气管等食管以外的组织损害。胃食管反流病在西方国家十分常见,人群中有7%~15%有胃食管反流症状。
【病史】
1.起病情况 在收集一个疑有胃食管反流患者的病史时,应重点注意该患者的症状类型以及在什么情况下出现这些症状。主要症状为烧心、反胃和胸骨后痛。症状出现的时间和周围环境也很重要,因此要注意询问以下情况:
(1)症状主要是在白天还是在晚上出现。
(2)是否在躺下、弯腰或后仰时感觉明显。
(3)是否在餐后容易发生。
(4)是否与特定种类食物有关。
(5)发病时是否在服药。
(6)是否有夜间咳嗽、呼吸困难发生。
2.主要临床症状
(1)胃灼热:胃灼热又称为“烧心”,是胃食管反流病的典型症状,是指胸骨后有烧灼样不适感,常在餐后1h出现,尤其在饱餐后发生,当躯体前屈、卧位或用力屏气时加重,可向颈部放射。烧心是由于酸反流刺激了食管深层上皮感觉神经末梢所致。
(2)疼痛:反流物可刺激机械性感受器引起食管痉挛性疼痛,有时还有吞咽性胸痛,这在糜烂性食管炎中较多见。有的胸痛酷似心绞痛。
(3)咽下困难与咽下疼痛:胃食管反流病加重或伴发食管溃疡时,可出现咽下疼痛,多在摄入酸性或过烫食物后发生,疼痛涉及剑突下、肩胛区或达颈、耳部,有时辐射至臂。可有间歇性咽下困难,常发生在开始进餐时,系食管痉挛所致。有进行性咽下困难者应警惕食管下端癌变。
3.其他症状
(1)因本病影响进食,患者体重可减轻。
(2)食管黏膜不断少量出血可出现呕血、黑粪或潜血便,并可有轻度缺血性贫血。
(3)食管溃疡偶可引起大量出血。
(4)重症胃食管反流病患者因反流物吸入,可导致慢性咽炎、哮喘发作或吸入性肺炎。
4.有无并发症发生 并发症包括食管狭窄、出血、穿孔和Barrett食管(食管黏膜鳞状上皮受反流物的慢性刺激而化生为柱状上皮),应详细询问有无这些并发症的症状出现。
5.病史 详细询问既往病史、家族病史及近期用药史。
【体格检查】
胃食管反流病在体格检查中常没有特殊的体征,但出现并发症后则可出现相应体征,如发生哮喘或肺部感染时可在肺部听到干、湿啰音;有渗血时可出现不同程度的缺铁性贫血的体征等。
【辅助检查】
1.内镜检查 可显示不同程度的反流性食管炎,其特异性较强,但阳性率不高。
2.钡剂检查 显示胃内钡剂向食管反流,有时也能显示有无食管炎,但对病变的性质较难确定。
3.血常规检查 部分患者可出现红细胞减少和血红蛋白降低。
4.食管pH测定 能了解食管内的pH情况,以帮助确定在生理活动状态下有无过多的反流,并有助于阐明胸痛与胃酸反流的关系。
5.核素胃食管反流检查 是用核素标记液体,服下后观察在平卧位及腹部加压时有无过多的核素反流入食管。如肺内显示核素增强时,表明有过多的反流,是引起肺部病变的原因之一。
6.食管测压 能显示下食管括约肌(LES)压力低下,下食管括约肌频发的松弛及食管蠕动收缩波幅低下或消失,都是胃食管反流的运动病理基础。但有半数患者的测定结果正常。
7.食管滴酸试验 又称Bernstein试验,向患者胃管内注入生理盐水,10~12ml/min,历时15min,再以同样速度滴注0.1mol/L(N)盐酸,食管炎活动期患者一般在15min内出现胸骨后烧灼样不适或疼痛,若换用生理盐水滴注则症状渐见缓解。本试验有利于对胸骨后疼痛的鉴别。
【治疗原则】
治疗原则应包括减少胃食管反流、避免反流物刺激损伤食管黏膜和改善LES功能状态等。根据这些治疗原则可按以下程序进行治疗:
1.调整生活方式 ①抬高床头;②减肥;③戒烟;④避免穿紧身衣服;⑤避免牵拉和弯腰;⑥避免睡前进食;⑦避免摄入咖啡、酒和巧克力;⑧停用降低LES压力的药物。
2.药物治疗 ①减少胃酸;②促进运动;③保护黏膜。
3.内镜扩张食管或贲门的狭窄
4.手术治疗
【治疗方法】
1.一般治疗 避免高脂、高酸饮食,戒烟酒,避免长时间增加腹压,睡眠时抬高床头20°~30°,进食后勿立即平卧。此外,还要避免使用降低LES的药物,如促胰液素、胰高血糖素、前列腺素E1、抗胆碱能药等。
2.抗酸药治疗 通过减少胃酸达到减少胃蛋白酶原激活的目的,并促进促胃液素的释放,前者减轻对食管黏膜的损伤,后者增加LES压力。
(1)H2受体拮抗药:西咪替丁(泰胃美)、雷尼替丁、法莫替丁、罗沙替丁等均可使用。
(2)质子泵抑制药:可阻滞壁细胞上的H+-K+-ATP酶,从而抑制胃酸分泌,可用于重度食管炎及伴有Barrett食管的病例,也可用于常规使用H2受体拮抗药效果不好者。常用奥美拉唑(omeprazole,洛赛克),一般用量20~40mg/d。
(3)其他:氢氧化铝凝胶、生胃酮等也可降低胃酸、保护胃黏膜,但对LES压力无明显影响,所以作用不大。
3.促胃动力药治疗 可促进食管蠕动性收缩和胃排空,增加LES压力。
(1)乌拉坦碱:为一种拟胆碱能药,可升高LES压力,加强食管排空,减少胃反流。但因其可刺激胃酸分泌,因此需合用制酸药,常用量为每次25mg,4/d。
(2)多巴胺受体拮抗药:①甲氧氯普胺(胃复安):促进胃排空,升高LES压力。每次10mg,4/d,餐前和睡前服用;维持治疗20mg/d,睡前服用。副作用有疲劳、焦虑、共济失调、锥体外系症状等。②多潘立酮(domperidone):主要作用也是促进胃排空,减少胃反流,但它不进入中枢神经系统,因此副作用较甲氧氯普胺少。常用量每次10~20mg,3~4/d。
(3)5-羟色胺受体调节药:西沙必利(cisapride),可增加肠丛节后神经末梢乙酰胆碱的效能,增加全消化道的推进性运动,增加LES压力,常用量每次5~10mg,3~4/d。偶有一过性腹部绞痛、排便次数增加,可用于长期维持治疗。
4.手术治疗 外科手术的指征如下。
(1)重度食管炎有食管出血或狭窄,内科治疗无效者。
(2)食管反流引起肺部并发症,内科治疗难以控制者。
(3)Barrett食管伴重度不典型增生或疑有食管癌者。
手术方式:Nissen胃底反折术或胃-食管连接处手术成形术。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