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慢性肝炎肝细胞坏死还能修复吗

慢性肝炎肝细胞坏死还能修复吗

时间:2022-03-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为单个或数个肝细胞的坏死,常见于急性肝炎;②碎屑状坏死。根据病因,病毒性肝炎可分为甲型、乙型、丙型、丁型、戊型和庚型肝炎,根据临床病理特点,肝炎分为普通型及重型二大类。重度慢性肝炎部分经治疗病变处于稳定状态,部分病例可发展为肝硬化。又称暴发性肝炎。

病毒性肝炎(viral hepatitis)是由肝炎病毒引起的以肝细胞变性、坏死为主要病变的法定乙类传染病,具有传染性较强、传播途径复杂、流行面广泛、发病率高等特点。临床表现为乏力、厌油、食欲缺乏、肝区疼痛和肝大等。部分肝炎患者可演变成慢性,并可发展为肝硬化和原发性肝细胞癌,对人民健康危害甚大。

(一)病因及发病机制

1.病因 肝炎病毒,目前已证实肝炎病毒有甲型(HAV)、乙型(HBV)、丙型(HCV)、丁型(HDV)、戊型(HEV)、庚型(HGV)等6种。除HBV为DNA病毒外,其他均为RNA病毒。HAV和HEV主要经消化道传播,易发生暴发流行。HBV、HCV、HDV、HGV多经输血、注射或密切接触传播。

2.肝炎的发病机制 还不十分清楚。研究较多的是HBV。HBV主要通过细胞免疫反应引起肝细胞损伤。HBV进入机体后,侵袭肝细胞内进行复制,病毒本身一般不引起肝细胞损伤,但在肝细胞表面留有特异性的病毒抗原。复制好的病毒从肝细胞内逸出进入血液,刺激免疫系统,产生致敏淋巴细胞(细胞免疫)和特异性抗体(体液免疫)。这些致敏淋巴细胞释放各种淋巴因子,发挥淋巴细胞毒作用,在杀灭病毒的同时,也损害了留有特异性病毒抗原的肝细胞,引起肝炎。而甲型肝炎及丁型肝炎可能是病毒直接损害了肝细胞。

(二)基本病理变化

各型肝炎的基本病变相同,均以肝细胞的变性、坏死为主,伴有不同程度的炎细胞浸润,肝细胞再生和纤维组织增生。

1.肝细胞变性

(1)肝细胞水肿和气球样变性:为常见的细胞变性。表现为肝细胞肿胀,胞质疏松呈网状、半透明。水肿进一步发展,肝细胞肿大呈球形,胞质透明称为气球样变。

(2)嗜酸性变性:多累及单个或几个肝细胞,胞质浓缩,嗜酸性增强,颗粒消失。

2.肝细胞坏死

(1)嗜酸性坏死:由嗜酸性变发展而来,坏死的细胞质浓缩,细胞核固缩以至消失。最后形成均一红染的圆形小体,称为嗜酸性小体,为单个细胞的固缩性坏死,属细胞凋亡。

(2)溶解坏死:最常见,由高度气球样变发展而来,细胞核固缩、溶解、消失,最后细胞解体。根据肝细胞坏死的程度不同,有以下几种形态改变。①点状坏死。为单个或数个肝细胞的坏死,常见于急性肝炎;②碎屑状坏死。肝小叶周边界板肝细胞的灶性坏死,常见于慢性肝炎;③桥接坏死。为肝细胞带状融合性坏死,坏死常出现于二个汇管区之间,二个小叶中央静脉之间或中央静脉与汇管区之间,常见于中、重度慢性肝炎;④亚大块坏死和大块坏死。前者指累及几个肝小叶的大部分或全部的融合性坏死;后者指大部分肝脏的大片融合性坏死,见于重型肝炎。

3.炎细胞浸润 肝小叶内或汇管区有程度不等的炎细胞浸润,主要是淋巴细胞、单核细胞,有时见浆细胞及嗜中性粒细胞

4.肝细胞再生及间质反应性增生

(1)肝细胞再生:肝细胞坏死后由邻近的肝细胞通过分裂再生而修复。再生的肝细胞体积较大,核大深染,有的为双核。

(2)肝窦库普弗细胞(Kupffer cell)增生肥大:库普弗细胞为肝内单核巨噬细胞系统的细胞。肝炎时,增生的库普弗细胞突出于窦壁或脱入窦内成为游走的巨噬细胞。

(3)肝星状细胞增生:在肝炎时,肝星状细胞(也称储脂细胞)增生并转化为肌纤维母细胞,合成胶原纤维,长期大量增生,可导致肝纤维化及肝硬化。

(三)临床病理类型及特点

根据病因,病毒性肝炎可分为甲型、乙型、丙型、丁型、戊型和庚型肝炎,根据临床病理特点,肝炎分为普通型及重型二大类。普通型又分为急性及慢性二类。急性分为黄疸型及无黄疸型;慢性有轻、中、重度三类。重型又分为急性、亚急性二型。

1.急性(普通型)肝炎 最常见,主要病变特点是肝细胞变性广泛坏死轻。临床分为黄疸型和无黄疸型二种,我国以无黄疸型肝炎多见,其中多为乙型肝炎,一部分为丙型肝炎。

(1)病理变化:肉眼观,肝体积增大,被膜紧张。镜下观,肝细胞广泛变性,表现为肝细胞气球样变和嗜酸性变,伴有点状坏死。肝小叶内轻至中度淋巴细胞、单核细胞浸润。毛细胆管管腔中有胆栓形成。

(2)临床表现:由于肝细胞弥漫性变性肿胀,引起肝大、肝区疼痛或压痛。由于肝细胞坏死,细胞内的酶释放入血,使血清谷丙转氨酶(SGPT)等升高,同时还引起多种肝功能异常。肝细胞坏死较多时可出现黄疸。

(3)结局:急性肝炎大多在半年内恢复,一部分病例(多为乙型、丙型肝炎)恢复较慢,需半年到1年,少数病例可发展为慢性肝炎。

2.慢性(普通型)肝炎 急性肝炎病程超过半年,可以诊断为慢性肝炎。

(1)病理变化:慢性肝炎的基本病变为小叶内除有不同程度肝细胞变性和坏死外,汇管区及周围炎症常较明显,常伴不同程度的纤维化,主要病变为变性、坏死及纤维化。按炎症活动度划分为轻、中、重度三型。

1)轻度慢性肝炎(包括原慢性迁延性肝炎及轻型慢性活动性肝炎):病变特点是变性坏死均较轻;①肝细胞气球样变和嗜酸性变,点、灶状坏死或凋亡;②汇管区慢性炎症细胞浸润;③肝界板破坏范围小,小叶结构完整。

2)中度慢性肝炎(相当于原中型慢性活动性肝炎):病变特点是变性广泛坏死重,以碎屑状坏死为主。①汇管区炎症明显,伴中度碎屑坏死;②小叶内炎症严重,融合坏死或伴少数桥接坏死;③界板破坏可达50%,纤维间隔形成,小叶结构大部分保存。

3)重度慢性肝炎(相当于原重型慢性活动性肝炎):病变特点是变性广泛坏死重,以桥接坏死为主。①汇管区炎症严重或伴重度碎屑坏死;②桥接坏死累及多数小叶;③小叶边界严重参差不齐,可致汇管区周围较广泛胶原纤维增生,大量纤维间隔形成,小叶结构紊乱,或形成早期肝硬化。

(2)临床表现及结局:轻度慢性肝炎的活动期,其临床表现似急性肝炎;重度慢性肝炎有较重肝功能障碍表现,如肝掌、蜘蛛痣、脾大等。轻度和部分中度慢性肝炎可恢复。重度慢性肝炎部分经治疗病变处于稳定状态,部分病例可发展为肝硬化。

3.重型病毒性肝炎 根据发病缓急及病变程度,可分为急性重型、亚急性重型。

(1)急性重型肝炎:少见,起病急,病变发展迅速,死亡率高。又称暴发性肝炎。病变特点是肝细胞大片坏死无再生,严重而广泛的一次性大片坏死,坏死面积可超过肝实质的2/3以上,残留的肝细胞再生现象不明显。坏死区及汇管区有大量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浸润。肉眼观,肝体积明显缩小,尤以左叶为甚,重量减轻,质地柔软,被膜皱缩,切面黄色或红褐色,有急性黄色肝萎缩之称。

本型肝细胞坏死总量若超过2/3者,大多数都可危及生命。临床上表现严重黄疸,出血倾向,肝功能衰竭,大多数在短期内死亡。

(2)亚急性重型肝炎:病变特点是肝细胞大片坏死伴再生,多数由急性重型肝炎迁延而来,或一开始病变就比较缓和而呈亚急性经过,少数由急性普通型肝炎恶化而来。病程可达1个月至数个月。肝组织新、旧不一的亚大块坏死;较陈旧的坏死区网状纤维塌陷,并可有胶原纤维增生;包围残留的和再生的肝细胞团。肉眼观,肝体积不同程度缩小,被膜皱缩,呈黄绿色。病程长者可出现大小不等的结节,质较硬。

此型肝炎若及时治疗,病变可停止发展或有治愈可能。病变迁延者可发展为坏死后性肝硬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