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清热化湿,逐水消肿法

清热化湿,逐水消肿法

时间:2022-03-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大病差后,湿热未尽,脾胃功能已伤,水气不行,滞留下焦。病症以腰以下水肿为特征。本证水气壅塞较甚,一般利水剂恐力量不够,故治以牡蛎泽泻散清热化湿,逐水消肿。《金匮要略》曰:“腰以下肿,当利小便”,与牡蛎泽泻散,利小便而散水也。从辨证分析看与牡蛎泽泻散证湿热未尽,脾胃损伤,水气内留相符。故治疗先以牡蛎泽泻散益气活血、攻下逐水,后以益气健脾、补肾行水,使脏气功能恢复正常,诸症随之消除。

【原文】

大病差后,从腰以下有水气者,牡蛎泽泻散主之。(395)

牡蛎泽泻散

牡蛎(熬)、泽泻、蜀漆(暖水洗,去腥)、葶苈子(熬)、商陆根(熬)、海藻(洗,去咸)、瓜蒌根各等分。

上七味,异捣,下筛为散,更于臼中治之,白饮和服方寸匕,日三服。小便利,止后服。

【释义】

大病差后,湿热未尽,脾胃功能已伤,水气不行,滞留下焦。病症以腰以下水肿为特征。属水肿实证,临床可见膝胫足跗皆肿,或大腹肿满,伴小便不利,脉沉实有力。本证水气壅塞较甚,一般利水剂恐力量不够,故治以牡蛎泽泻散清热化湿,逐水消肿。

【方解】

牡蛎、海藻软坚散结,化痰行水;葶苈子泻肺气以利水道;泽泻渗湿利水;蜀漆、商陆根清热,逐水消肿;瓜蒌根清热,化痰消肿。诸药合用软坚散结,利湿消肿,清热逐水。商陆根泻下逐水之力较强,对脾肾气虚,气不化水而水湿内流者应慎用。方后注云“小便利,止后服”,乃因本方逐水之力峻猛,恐过服有伤正气,故中病即止。

【历代论述】

成无己:大病瘥后,脾胃气虚,不能制约肾水,水溢下焦,腰以下为肿也。《金匮要略》曰:“腰以下肿,当利小便”,与牡蛎泽泻散,利小便而散水也。(《注解伤寒论·辨阴阳易差后劳复病脉证并治》)

【病案分析】

李某,男,42岁,2000年8月14日就诊。患者2月前因肝硬化腹水住进市中心医院治疗,出院后一般情况好。1周前因饮酒偏多,近3天来感觉腹部撑胀,进食后尤甚,气短胸闷前来就诊。接诊时患者面色灰暗,腹膨大,气短息促,双下肢肿,按之如泥,尿少,舌质暗淡,舌边齿痕,苔白腻,脉沉细滑。B超提示:①肝硬化(门静脉增宽、脾大);②腹水。

证属:水湿内停,气血瘀阻。

法拟:益气活血、攻下逐水。处方:牡蛎40克,泽泻15克,海藻30克(洗去咸),大腹皮30克,猪苓30克,茯苓30克,白术12克,黄芪20克,大黄5克(后下),白芍12克,当归12克,川芎12克,桃仁9克,红花6克。5天后复诊,患者小便增多,撑胀稍松,纳食增,大便软,每日2~3行,下肢肿如故。原方加山药30克,生薏苡仁30克。2周后三诊,腹大渐小,下肢肿明显消退。效不更方,守原方继服。后在本方基础上加大牡蛎用量,加桑寄生20克,改黄芪30克,去海藻、大黄,共服药60余剂,患者面色灰暗好转,纳食可,二便调。B超示:肝硬化、门静脉增宽。一般情况可,6个月后恢复工作。嘱病人忌酒,以固疗效[15]

按语:嗜酒过度,食饮无节,滋生湿热。少壮之年,脾胃强健,尚能随食随化,但积之过久,又因体气渐衰,使脾肾虚弱,脾弱则运化失职,酒湿之浊气蕴滞不行,清阳当升不升,浊阴当降不降,以致清浊相混,壅于中焦。脾土壅滞则肝失条达,气血郁滞而不行,水液渐积渐多,加之肾气不足,开阖不利,水不得泄,遂成腹水。从辨证分析看与牡蛎泽泻散证湿热未尽,脾胃损伤,水气内留相符。故治疗先以牡蛎泽泻散益气活血、攻下逐水,后以益气健脾、补肾行水,使脏气功能恢复正常,诸症随之消除。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