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智能型输液泵

智能型输液泵

时间:2023-03-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静脉输液是最常用的临床治疗方法之一,是护理专业常用给药治疗技术。采用智能型输液泵可以根据药液及患者病情调整精确的速度,并对输液过程进行安全监测及智能化管理。而使用输液泵输液,一旦液体外渗,如不及时发现,输液泵将以一定的压力保持同等速度输入,结果将导致输液局部皮肤肿胀明显,甚至发生皮肤损伤。首次使用前或长时间不用时内部蓄电池要充电至少12h,对长期不使用的输液泵至少要每个月1次进行充放电,以防电池老化。

静脉输液是最常用的临床治疗方法之一,是护理专业常用给药治疗技术。传统的临床输液采用目测,依靠手动来控制输液速度,不仅不易精确控制,而且护理工作量大。采用智能型输液泵(以下简称输液泵)可以根据药液及患者病情调整精确的速度,并对输液过程进行安全监测及智能化管理。

(一)输液泵的功能

智能型输液泵可满足多种功能的需求,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种:①可精确测量和控制输液滴数;②可精确控制输液量及监测累积输液量;③可测定和控制输液时间;④输液呈流线性,不产生脉动;⑤能对气泡、空液、漏液、输液管阻塞等情况进行监测及报警,并自动切断输液通路;⑥实现智能控制输液。

(二)输液泵的结构

目前市场上输液泵种类繁多,但其基本结构大致相同,主要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微机系统、泵装置、检测装置、报警装置、输入及显示装置。

1.微机系统 是整个系统的“大脑”,对整个系统进行智能控制和管理,并对检测信号进行处理,一般采用单片机系统。

2.泵装置 是整个系统的“心脏”,是输送液体的动力源。根据泵装置可将输液泵进行分类。

3.检测装置 主要是各种传感器,如红外滴数传感器(负责对液体流速和流量的检测)、压力传感器(负责堵塞及漏液的检测)和超声波传感器(负责对气泡的检测)等。它们可感应相应的信号,这些信号经过放大处理后,送入微机系统进行信号处理,并得出指令,然后进行相应的控制操作。

4.报警装置 传感器感应到信号经微机处理后,得出报警控制信号,再由报警装置响应,引起人们的注意,同时进行正确的处理。主要有光电报警及声音报警等。

5.输入及显示装置 输入部分负责设定输液的各参数,如输液量和输液速度等。显示部分负责显示各参数和当前的工作状态等。

(三)输液泵的分类

按照输液泵的工作原理,可将输液泵分为2种类型。

1.蠕动控制式 依靠重力,通过电子电路来调整输液量。输液速度受液体浓度、黏度、液体压力、管路内径等因素影响。

2.定容控制活塞式 依靠活塞的上下抽吸作用将液体输入患者静脉内,输液速度不受液体浓度、黏度、液体压力、管路内径等因素影响。

图10-2-4 输液泵

(四)输液泵的操作步骤

虽然输液泵类型多样,但是其性能大致相同,其操作可概括为以下几个步骤。

1.建立静脉通道,连接输液器,常规排气后关闭输液器开关。

2.连接输液泵电源,将输液器安置在输液泵相应卡槽内(图10-2-4)。

3.打开输液器开关,按照医嘱设置速度,可在每小时1~999ml或0.1~999.9ml范围内调节。

4.按START键,输液开始。

5.若改变输液速度,先按STOP键,停止输液,再按C键消除原输液速度,设置新的速度后按START键,即以新速度开始输入。

6.停止输液时,按STOP键后,关闭总开关,取下输液器,断开电源,输液泵用湿毛巾擦拭后置于清洁干燥处备用,并定期充电。

(五)输液泵常见报警原因及处理

1.气泡报警

(1)输液管道内有气泡的处理:关闭输液器开关,打开输液泵,取出输液管道,将气泡弹出。

(2)感应探头或输液管道不洁的处理:关闭输液器开关,打开输液泵,用湿毛巾擦拭输液泵探头或输液器管道。

(3)输液管道未卡入输液泵气泡感应装置的卡槽内的处理:按照上下顺序将输液管道卡入卡槽内。

(4)输液泵上方输液管道发生阻断的处理:解除输液泵上方的堵塞。

(5)电路故障的处理:送原厂检修。

2.堵塞报警(压力报警)

(1)输液器针头处堵塞的处理:拔出输液器针头,消毒输液袋口后重置输液器针头。

(2)输液管道打折或堵塞的处理:从上向下检查输液管路,包括输液器开关及三通,解除堵塞。

(3)患者静脉通路有血凝块堵塞的处理:抽出静脉通路内的血凝块,如果无法抽取,则应重置静脉通路,禁止将血凝块推入静脉内。

3.预设总量完成报警 当输液累积量达到预先设置的量时,输液泵自动改用KVO(保持静脉开放状态)速度(1ml/h)输液。处理措施:按停止键消除报警,并停止输液。

4.暂停超时报警 输液泵暂停超过60s,将自动发出暂停超时报警。处理:根据需要重置暂停或开始输液。

5.低电压报警 由于电源线接触不良或特殊原因如外出等,使用内部直流电给输液泵进行供电,当电池容量接近用完时,会发出低电压报警。处理:插上电源线,改用交流电或重新更换输液泵。

(六)输液泵的管理

1.输液泵使用的注意事项

(1)使用时不可将产生高频电流的装置,如手机、除颤仪等接近,否则会导致输液泵工作异常。

(2)由于输液泵允许的精确度各厂家参数不同,在使用专业泵管与非专业泵管时,同一台仪器上设定不同的流速,2种泵管的流速是有差异的(表10-2-1),因此使用输液泵时应使用专用的泵输液器。

表10-2-1 不同泵管对流速的影响

(3)定期测试输液泵的精确度,有条件时可配备检测精度的仪器,也可以使用一种简单易行的精度检测方法,具体操作如下:①准备一个10ml(或20ml)注射器针筒,将针筒安装针头处用乳胶帽封好(输液器上有);②乳胶帽处连接已排好气的输液器,将输液器连接输液泵;③输液泵设置预设总量为10ml,调节速度为200ml/h,启动泵;④当输液泵进行输液完成报警后,观察针筒内液体剩余量;⑤如果误差大于10%,应及时修正误差以保证流速的精确。

(4)输液泵输液存在安全隐患,使用期间应加强巡视:①空气进入静脉的危险,输液泵仅对感应检测处的输液管道进行气泡感应,对气泡感应装置以下部分输液管道内的气泡无法感知,一旦监测不严,很有可能使空气进入静脉,甚至产生空气栓塞。②潜在输液部位皮肤损伤,通常情况下,输液过程中发生液体外渗至皮下,随着输液部位肿胀、局部压力增高,液体输入速度也会变慢,甚至停止。而使用输液泵输液,一旦液体外渗,如不及时发现,输液泵将以一定的压力保持同等速度输入,结果将导致输液局部皮肤肿胀明显,甚至发生皮肤损伤。③输液管道前方脱落,输液泵无法对输液前端进行监控,一旦输液管道与患者静脉通道连接处脱落,输液泵仍然按照设定速度正常工作,不会产生报警,这样不仅造成药液浪费,而且静脉回血会造成患者出血或静脉通道堵塞。

(5)出现以下问题则可能与输液泵本身硬件有关,须找原厂维修或更换:①功能键失灵,由于长期使用造成接触不良或断电;②显示屏无显示,显示电路板个别元件损坏或电源故障;③整机工作不正常,可能是微机系统损坏。

2.输液泵的保养

(1)输液泵的使用应严格按照正规流程进行,并尽量使用交流电源。

(2)输液泵外壳被污染后可用蘸有凉水或温水的湿纱布或其他软布擦拭,禁止使用乙醇、稀释剂或其他有机溶剂清洁。

(3)管道探测器被污染后禁止用尖锐物品等清洁,可使用湿纱布或软布擦拭并完全擦干。

(4)每周由专人对输液泵进行开启检查,内部蓄电池电量不足时要及时充电。首次使用前或长时间不用时内部蓄电池要充电至少12h,对长期不使用的输液泵至少要每个月1次进行充放电,以防电池老化。

(5)定期将输液泵进行消毒灭菌,防止交叉感染,可使用5%氯己定(洗必泰)及2.25%戊二醛等。

(6)仪器应避免储存在过热、过度潮湿的环境中。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