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多功能监护仪

多功能监护仪

时间:2022-03-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多功能监护仪通过对患者各种生理参数进行监测及分析,当患者的生理功能参数超出某一数值时发出警报,是提醒医护人员进行抢救的一种监护系统,是医护人员诊断、治疗及抢救的重要参考指标。理想的心电监测应类似于常规心电图的某一导联,但是多功能心电监护仪中的心电导联只是模拟导联,并不能清楚地显示P-QRS-T波群。在复苏及危重患者处理时有助于疾病诊断及治疗效果的判断。心电监护只是为了监护心率、心律的变化。

多功能监护仪通过对患者各种生理参数进行监测及分析,当患者的生理功能参数超出某一数值时发出警报,是提醒医护人员进行抢救的一种监护系统,是医护人员诊断、治疗及抢救的重要参考指标。

(一)多功能监护仪的基本原理

监护仪通过传感器感应各种生理变化,然后放大器会把信息强化,再转换成电信息,这时数据分析软件就会对数据进行计算、分析和编辑,最后在显示屏中的各个功能模块显示出来,或根据需要记录、打印下来,当监测的数据超出设定的指标时,就会激发警报系统,发出信号引起医护人员的注意。监护系统的组成见图10-2-1。

图10-2-1 监护系统组成

(二)多功能监护仪的模块配置

1.心电监测模块 心电监测本质上是动态阅读长时间记录的常规体表心电图理想的心电监测应类似于常规心电图的某一导联,但是多功能心电监护仪中的心电导联只是模拟导联,并不能清楚地显示P-QRS-T波群。

2.呼吸监测 采用阻抗法原理。胸部安置的心电监测导联电极在监测心电图的同时能获得呼吸活动曲线及呼吸频率。

3.体温监测 体温传感器利用热敏电阻采集人体温度变化,并把这一变化转化成电压的变化,通过转换与后级处理电路,最后在显示屏上显示。在复苏及危重患者处理时有助于疾病诊断及治疗效果的判断。

4.无创血压监测 采用袖带充气式血压监测或脉波测压法(用一脉搏指套传感器,实现无创连续测压,对患者休息、睡眠无干扰)。

5.血氧饱和度监测(图10-2-2) 根据血红蛋白的光吸收特性设计,探针发出的光经过组织并由光电探测器转换为电信号,电信号传递到血氧仪,再转换为氧饱和度(SpO2)和脉搏的数值。血氧仪用发光二极管(LEDs)作为光发射器,光敏二极管作为光探测器。LEDs发出2种光:红外线测量氧合血红蛋白(O2-Hb),红光测量脱氧血红蛋白(Deoxy-Hb)。血氧仪仅分析搏动的动脉血信号。血氧饱和度70%~100%范围内测量准确度高,误差在± 2%以内。

图10-2-2 血氧饱和度监测仪

6.有创血流动力学监测 多数采用右颈内静脉穿刺法置入Swan-Ganz漂浮导管,送至肺动脉远端。导管尾端与压力传感器连接,传感器将导管头部所在处压力转变为电信号。当抽空导管头端气囊,所测压力为远端肺动脉压;当气囊充气阻断肺动脉后,所测压力为肺毛细血管楔压。通过此方法还可测定心排血量,能较准确地判定左心功能。

(三)心电监测电极、导联连接法及注意事项

1.模拟胸壁导联 模拟胸壁导联通常有3个电极,即正电极“+”、负电极“-”和接地电极“G”,它们有不同的颜色,以便区分。通常的导联放置位置有以下几种(图10-2-3)。

图10-2-3 胸壁综合监护导联电极放置方法

A.综合Ⅰ导联电极放置方法;B.综合Ⅱ导联电极放置方法;C.综合Ⅲ导联电极放置方法;D.改良监护胸导联(MCL1)电极放置方法

(1)综合Ⅰ导联:正电极在左锁骨下方,负电极在右锁骨下方,接地电极可放于任何位置,通常放在右胸大肌前方。

(2)综合Ⅱ导联:正电极在左胸大肌下方,负电极在右锁骨下方,接地电极放于右胸大肌下方。

(3)综合Ⅲ导联:正电极在左胸大肌下方,负电极在左锁骨下方,接地电极放于右胸大肌下方。

(4)改良监护胸导联(MCL1):正电极在胸骨右缘第4肋间,负电极在左锁骨下,接地电极放于右胸大肌下方或右肩。

2.多功能监护仪使用的注意事项

(1)既往无器质性心脏病者应选择P波明显的导联,如Ⅱ导联、V1导联等。

(2)既往有或疑有心脏器质性损害者,应以全导联(12导联)心电图为基础选择最佳监护导联。

(3)任何导联的QRS波振幅应足以触发心率计数。

(4)为了在需要时便于除颤,电极放置必须留有并暴露患者的心前区。

(5)避免干扰造成的伪差,常见为患者活动时可呈现与心室颤动相似的心电图畸形或粗直基线;若电极松脱则显示一条直线。

(6)电极应与皮肤紧密接触,出汗时电极易于脱开,应根据波形图像显示的清晰程度随时更换。

(7)心电监护只是为了监护心率、心律的变化。若需分析ST段异常及更详细地观察心电图变化,应做常规导联心电图。

(四)多功能监护仪的使用步骤

各种监护仪型号组成不同,操作步骤及程序亦不尽相同,但大体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安装心电监护电极并选择监测导联。

2.开动和连接监测指标。

3.选择各种监测参数。

4.建立各种预监测条件和质量控制。

5.开启报警功能和选择报警参数。

6.持续荧光屏滚动监测和(或)走纸记录心电图分析。

7.阶段性监测报告。

(五)多功能监护仪的常见故障分析

1.心电监护常见故障

(1)屏幕呈一条直线,无心电波显示,原因有:①仪器硬件故障,如心电模块损坏、导联线有断裂、导联线与电极片接触卡口或按钮松动失去弹性;②操作人员因素,如导联模式选择有误(三导联为标准肢体导联,五导联在三导联基础加上单极肢体导联和胸导联)、导联线连接有误、一次性电极片使用超时(一般24h内应更换电极)而未及时更换或未改变电极位置造成患者皮肤干燥而引起导电不良、设置不正确(如将监护方式改成了起搏方式);③患者因素,如患者心脏的机械收缩未执行泵血功能,造成不能产生心电信号,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采取抢救措施。

(2)有心电信号但干扰大:①仪器硬件故障,如内部滤波元件失效或导联线某一肢体导联屏蔽线损坏。②操作人员因素,如未清洁好患者与电极片接触部位的皮肤或导电糊干燥导致电极片固定不良;电极片放于胸壁肌肉较多的部位时,可以发生肌电干扰;未打开机器设置中滤波开关致使交流和直流波纹产生干扰;未接好地线。③患者因素,情绪不稳定,波动大;皮肤干燥;患者活动幅度大。④环境因素,如外界电场干扰(包括手机通话、高频电刀、吸引器、电凝等的作用)。

(3)心率显示不正常:①操作人员因素,如电极位置不正确,选择模式错误(心电监护一般有2种模式,即成人和小儿模式,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模式);②患者因素如本身泵血功能异常。

(4)心电图幅度不正常:正负电极间距离太近或2个电极之一正好放在心肌梗死部位相应的体表会导致心电图振幅偏低。

2.无创测压的常见故障

(1)测量很困难甚至测不出

仪器方面的原因:①机内模块损坏,其现象是袖带不充气,听机内无充气泵工作的声音,或有声音但袖带无气则属于气泵漏气,应换模块或检修泵;②袖带漏气或接口漏气,其现象是机器不断充放气,但始终测不出值,需换袖带和处理接口处。

操作因素:①袖带处的“@”标记未对准肱动脉从而影响气体震荡波;②袖带绑扎松紧不合适;③患者在连有心肺机的情况下进行测量。

患者因素:患者泵血功能异常,心律严重失常、严重休克、体温过低或药物的影响,收缩压超过250mmHg或低于60mmHg,心率高于240/min或低于40/min的患者都不能进行测压。

(2)测量值异常

操作因素:①监测模式不正确,应根据情况选择成人或小儿模式;②在静脉输液或在插有导管的肢体上测压;③频繁进行测量(间隔应在5min以上);④袖带留有残余气体。

患者因素:发抖痉挛、心律失常、休克、温度过低或药物等的影响。正常人在早晨、晚上、劳动、饮食、高热环境下血压偏低,而在寒冷、情绪激动、紧张、饮酒、吸烟情况下血压偏高。另外同一时刻左侧比右侧高10mmHg左右,下肢比上肢高30~40mmHg。

3.动脉血氧饱和度(SpO2)测量的常见故障

(1)SpO2测不出

仪器硬件故障:若探头不见红光,则说明无测试信号无法测试;若显示初始化错误,将探头从主机上取下,仍显示初始化错误则为模块损坏,反之则为探头坏,需更换相应配件。

操作因素:探头感光部位有脏物,应用棉布蘸乙醇清洁内部脏物;安放不当,与主体接触不良,如安在有指甲油的手指上就测不出值,应根据不同患者情况选择手指、脚趾、额头或耳垂。

(2)SpO2测值困难或异常

操作因素:①用同侧手臂测量血压、同侧手臂有静脉注射或被测部位剧烈运动等导致受测部位循环灌注不良;②设置测试的平均时间有异。

患者因素:动脉血流弱、皮肤温度过低或休克等。

环境因素:探头适用温度为28~42℃,同时应避免外界光辐射。

其他因素:SpO2探头不匹配。

4.呼吸监测常见故障 呼吸次数和波型不准,其原因如下。

(1)患者因素:患者出现剧烈而持续的身体运动会造成呼吸阻抗的变化,当这种变化与呼吸通道放大器的带宽相同时,机器会分不出呼吸信号和运动干扰信号。

(2)操作因素:安放电极时要避免将肝区和心房处于呼吸电极连线上,从而克服心脏覆盖或动脉血流产生的伪差。

5.体温常见故障 测量值异常的原因如下:①传感器与体表未可靠接触,传感器粘贴不牢或患者运动导致传感器与人体皮肤之间有间隙;②环境因素,如昼夜节律差异,季节地区影响,个体体温差异,老年人体温低,情绪紧张、肌肉活动等体温都将升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