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张氏医通》

《张氏医通》

时间:2022-03-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张氏医通》为清代医家张璐晚年所撰,成书于清康熙三十四年。张璐对于眩晕的论述,引述了《内经》、仲景、丹溪等多家见解,间以己见。笔者认为刘宗厚之论也好,《内经》之说也罢,俱各明一义,虚实本不相同,但若知其因时因地各明一义,也并不矛盾。关于头痛证,张璐以对偏头风的认识较有见地。

《张氏医通》为清代医家张璐晚年所撰,成书于清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取法于《证治准绳》,亦不偏倚而独守一家之言,间附己验,加以评述,既切实用,又多见地,流传较广。

张璐对于眩晕的论述,引述了《内经》、仲景、丹溪等多家见解,间以己见。如对刘宗厚认为眩晕乃“上实下虚”之论与《内经》“上虚则眩”、“徇蒙招尤,目瞑耳聋,下实上虚”之说,进行了评述,认为二者虽表述不同,但主旨是一致的。“盖邪气所凑,其气必虚,留而不去,其病为实,亦何冰炭之有?”他的主张更具临证价值,因眩晕一证,病因复杂,上实、上虚皆有,不可拘泥一说,他融汇两者主张的思想,有益于临床应用。笔者认为刘宗厚之论也好,《内经》之说也罢,俱各明一义,虚实本不相同,但若知其因时因地各明一义,也并不矛盾。对于如何区别“上实”与“上虚”,张璐提出“寸口大而按之即散者为上虚”,“寸口滑而按之益坚者为上实”。

对于眩晕病机的认识,张璐宗金元痰火之论,并引谚云:“无火不动痰,无痰不作晕。须以清火豁痰为主,而兼治六淫之邪,无不愈者”,以为注脚。

张璐对于虚证眩晕的治疗,尤善用鹿茸,称“寸口大而按之即散者为上虚,以鹿茸法治之”,认为“鹿茸生于头,头晕而主以鹿茸,盖以类相从也”。现代药理研究发现,鹿茸含有多种氨基酸、多种磷脂脂肪酸、多种胆固醇类、激素类及多肽、多糖、微量元素等几十种活性物质,能增加心搏输出量,促进小鼠脑内蛋白质合成,促进骨髓的造血功能,使红细胞、血色素、网状红细胞及白细胞数量均显著增加,红细胞携氧量的增加可改善脑细胞营养。因此,鹿茸对虚性眩晕具有良好的治疗作用。但需要注意的是,现代药理研究也发现,鹿茸具有一定的升压作用,对于高血压性眩晕以不用为宜,只可用于低血压性眩晕。

关于头痛证,张璐以对偏头风的认识较有见地。如称“偏头风者,其人平素先有湿痰,加以邪风袭之,久而郁热为火,总属少阳厥阴二经。有左痛忽移于右,右痛忽移于左者,风火击动其痰湿之气,所以互换也。痛久不已,令人丧目。目者肝之窍,肝风内动,则害空窍也。盖木邪亢盛,则生风生火,鼓动胸中之痰积,皆随火上逆为患耳”。认为偏头痛属肝胆痰火,常有害目之患,治疗当“先以川芎茶调散吐之,吐讫,可服川芎、薄荷等辛凉清上搜风之剂”。先以治痰为先,继用辛凉清热搜风之药,上达头窍,其疾可除。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