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倪珠英从鼻咽论治小儿咳嗽

倪珠英从鼻咽论治小儿咳嗽

时间:2022-03-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倪珠英教授为小儿病专家,临证40余载。治小儿咳嗽,对鼻咽部辨治可谓贯穿始终,独具特色。因此,倪教授对咳嗽患儿在四诊辨证中,特别重视鼻咽望诊,将其作为辨证的重要佐证。故凡小儿咳嗽必查鼻与咽喉。因此,其久咳多因实邪为患,纵有虚证,也因实邪留伏致虚。临床常见小儿久咳不愈,经多种方法治疗,咳虽有所减轻,但易反复发作。其咳嗽是由脓涕经鼻下流于咽,肺气不利所致。

倪珠英教授为小儿病专家,临证40余载。治小儿咳嗽,对鼻咽部辨治可谓贯穿始终,独具特色。倪教授认为:咳嗽,无论外感时邪,内伤五脏,都因肺的宣肃功能失职,肺气不利所致。而鼻为肺窍,咽喉为肺卫之门户,外邪入侵,上先受之,鼻咽首当其冲;加之心、肺、脾、肾、胆、督脉,皆络于鼻咽,故观察此处症状,往往可反映外感病邪的性质,脏腑经络的寒热虚实,对被称为“哑科”之小儿医生而言,至关重要。因此,倪教授对咳嗽患儿在四诊辨证中,特别重视鼻咽望诊,将其作为辨证的重要佐证。凡咳嗽伴咽红、鼻塞、流清涕,为风热犯肺;咽稍红,鼻塞重,涕流如水,示风寒束肺;咽红赤,喉核肿大或有脓点,提示肺胃热盛,火热循经上炎;咽暗红,喉核肿大见结节,说明郁热在肺已久;咽红,流浊涕或咽后壁见黄色分泌物,此为肺经湿热、胆腑郁热或督脉之火上冲于脑。故凡小儿咳嗽必查鼻与咽喉。如此,既有助于咳嗽辨证,又能辨证地增减药物,提高疗效。

(一)初咳,鼻咽为必治之症

咳嗽初起,肺卫受邪,肺气不宣,肺窍不利,可见咳声轻扬,咽痛,或鼻塞流涕等症。倪教授在疏风宣肺、化痰止咳基础上,必加以利咽通窍,此乃强调“急救受邪之地——鼻咽”,使病邪于此而止,以免入络传经闭肺,致变证丛生。药物多选用桔梗、牛蒡子、薄荷、白芷、苍耳子、蝉蜕、山豆根、射干、羌活、细辛等。而遣方常以俞根初《通俗伤寒论》中的新加三拗汤为主。该方专治外感初起“风伤肺,寒伤太阳,头痛恶寒……咳嗽白痰等证”。随证化裁,可获桴鼓之效,即该书所谓“达药”也。对于发病急骤,咳频,声如破竹之急性咳嗽,多因外邪封咽闭喉所致。当属火热邪毒犯于太阴、少阴二经,肺金受灼,火盛阴伤。急予清热养阴,宣肺开音,自拟喉咳方:生地黄、熟地黄、川贝母、桔梗、苦杏仁、炙麻黄、白芷、诃子、黄芩、射干、甘草等。水煎频频温服,常获捷效。

(二)久咳,治鼻(咽)为治根之法

小儿乃纯阳之体,脏腑功能旺盛,常因脏腑娇嫩、发育未臻而易被邪侵。因此,其久咳多因实邪为患,纵有虚证,也因实邪留伏致虚。其邪常为痰饮、郁热,而鼻咽又常为留邪之地,往往为医家所忽略。临床常见小儿久咳不愈,经多种方法治疗,咳虽有所减轻,但易反复发作。轻时干咳,重则咳甚夹痰,尤以早、晚为甚。治疗上应遵“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之古训,调理脾肺固不可少,然从鼻咽着手,清郁热、化痰饮更为必用之法,以绝病根。常用如下3法。

清热泻肺,利咽散结,活血排毒——适用于肺胃郁热,脉络受阻者。患儿多因扁桃体反复肿大或化脓而致咳嗽经久不愈,常干咳,自觉喉中有痰。咽暗红,喉核肿大有结节,舌暗红,苔白或黄中厚,脉滑。师自拟咽咳方治之。组方:芙蓉叶、苍耳子、赤小豆、皂角刺、白芷、川芎、桃仁、冬瓜子、桑白皮、地骨皮。

宣肺清肝,解毒排脓——适用于久咳不愈,肺移热于肝胆,循经上炎,蒸灼头脑者,如《内经》所云:“胆移热于脑”。患儿平素多鼻塞或流涕,久咳且时轻时重,以夜间为主或晨起咳唾脓痰,咽后壁多见黄、白脓涕。鼻窦X线片提示慢性鼻窦炎。其咳嗽是由脓涕经鼻下流于咽,肺气不利所致。宜治鼻而咳自止。师拟鼻咳方:柴胡、枳实、黄芩、紫苏叶、苦杏仁、桔梗、皂角刺、芙蓉叶、夏枯草、大血藤、僵蚕、冬瓜子。守法治疗半旬,常见效。

清热养阴,祛风通窍——适用于素体阴虚屡用苦寒辛散之品伤阴,致虚火上炎者。患儿久咳,鼻塞流浊涕,或咽后壁见脓涕,伴口干,舌红稍绛或暗,苔薄,脉细。用治鼻常法无效。师取景岳清化饮之意,自拟滋咽鼻咳方:玄参、麦冬、生地黄、黄芩、赤芍、白芍、牡丹皮、丹参、僵蚕、白蒺藜、苍耳子、芙蓉花、白芷、百部、冬瓜子。服之每每奏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