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疫病含义与范围

疫病含义与范围

时间:2022-03-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因此,疫病包括了传染病,但又不局限于传染病。此外,在历代医学著作及后期地方志中,对属于疫病范围之内的疾病尚具有一些其他的或较为具体的名称。之所以言其属于疫病范畴,主要因为其同样具有传染或流行特性,且伤害较重。因此可看出,疫病是指具有传染或流行特征而且病死率较高的一类疾病。

何为疫病?这是在阅读《温疫论》之前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只有弄清疫病的含义与范围,才能在阅读本书及相关著作时的理解不背离主题。从先秦的一些著作如《礼记》《吕氏春秋》中的条文来看,疫病所造成的民众伤亡是比较严重的。许慎《说文解字》就提出:“疫,民皆疾也。”“皆”字说明疫之发病具有一定的广泛性,这种广泛性与现代我们所说的传染病是否有关?从当时的著作中无法找出更充足的理由来肯定或否定,所以目前我们只能这样理解,传染病的发病也具有广泛性。因此,疫病包括了传染病,但又不局限于传染病。

较早提出“疫”具有传染性的是隋代巢元方之《诸病源候论》,认为疫疠乃“人感乖戾之气而生病,则病气转相染易,乃至灭门,延及外人”。此后,由宋人补录的《素问·刺法论》中有“五疫之至,皆相染易,无问大小,病状相似”的论述,十分明确地点出了“疫”的传染性,由此可知,起码自宋代之后,论“疫”是明确强调了它的传染性的,这一点在后世医家著作中体现得较为充分。及到明末,吴有性在《温疫论》中有“时疫能传染于人”、“病偏于一方,延门阖户,众人相同”的论述。自此,清代熊立品《瘟疫传证汇编》说:“阖境延门,时气大发,瘟疫盛行,递相传染”;杨璿《寒温条辨》曰:“凶年温病盛行,所患者众,最能传染人,皆惊恐呼为瘟疫”;莫枚士的《研经言》说:“疫者役也,传染之时,病状相若,如役使也”;叶霖在《增订伤暑全书》所论更为明确:“疫者,犹徭役之谓,大则一郡一城,小则一村一镇,比户传染……如不传染,便非温疫。”他们在论述中,均沿用了“传染”一词。

与“疫”含义相近的还有“疠”字。汉以前,“疠”的含义要更广泛一些。除了与“疫”同义之外,又泛指一些比较痛苦而顽固的疾患,并且还特指一种具体的病,可能是麻风病。在较为后期的各种著作中,“疠”与“疫”的含义逐渐趋于一致,并多有“疫疠”并称。如东汉王充《论衡·命义篇》:“温气疫疠,千户灭门”;隋代巢元方《诸病源候论》:“病无长少,率皆相似,如有鬼厉之气,故云疫疠病。”到了清代段玉裁注《说文解字》时,“疠”的词义已显著缩小,段氏注“疠”字条:“按古义谓恶病包内外言之,今义别制。‘癞’字训为‘恶疮’,训‘疠’为‘疠疫’。”至此,“疠”与“疫”已几无区别。

此外,在历代医学著作及后期地方志中,对属于疫病范围之内的疾病尚具有一些其他的或较为具体的名称。之所以言其属于疫病范畴,主要因为其同样具有传染或流行特性,且伤害较重。如汉代张仲景《伤寒论》中所说的“伤寒”,隋代巢元方《诸病源候论》、唐代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王焘《外台秘要》中的“时气”“温病”“伤寒”等,都有相当一部分属于疫病范畴。至于宋、元、明、清著作中的“痘”、“大头瘟”“羊毛瘟”“烂喉痧”“吊脚痧”“鼠疫”等,根据书中所描述的临床表现、流行特点来看,属于疫病范畴则更是毫无疑义。然而,需要说明的是,要追究以上所言疫病范畴中都具体包括了现代医学中的哪些传染病,则很难一一对号入座。

因此可看出,疫病是指具有传染或流行特征而且病死率较高的一类疾病。其包括的病种相当广泛,既包括多种传染病,也包括某些非传染性流行病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