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橄榄脑桥小脑萎缩

橄榄脑桥小脑萎缩

时间:2022-03-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CT能间接观察脑干和小脑萎缩。需要与表现有脑干萎缩的肌萎缩侧索硬化和Wallerian变性鉴别,肌萎缩侧索硬化和Wallerian变性的特点为MR T2加权像萎缩区可见高信号,而橄榄脑桥小脑萎缩仅有萎缩,信号正常。

【临床诊断】

1.是一种临床上以小脑性共济失调为特征的慢性进行性变性疾病。

2.呈慢性进行性发展的小脑共济失调并伴有脑干损害的疾病,部分伴有自主神经及锥体外系症状以及其他神经系统症状、体征。

3.查体可见典型的共济失调、肌张力增高或正常、腱反射亢进或消失,一般无病理征。晚期可见典型震颤麻痹样症状和体征。

4.呈常染色体显性遗传,也有部分散发病例。

5.病因及发病机制迄今尚不十分清楚,目前认为致病基因与6号染色体短臂上HLA位点(6p 22223)相关,称为ScA1。

6.影像学表现为小脑、脑干萎缩,可有大脑皮质萎缩。

7.认知电位P300:有资料表明OPCA病人P300潜伏期延长,其程度与病情轻重、脑萎缩程度和认知功能状态有关。

8.影像学检查能为诊断提供依据。

【影像学检查目的与方案】

1.影像学检查目的 影像上有较特异表现,能显示脑干(下橄榄体)和小脑病变。

2.影像学检查方案 首选MRI矢状位观察脑干和小脑萎缩,轴位观察脑干特征性“十字”征。CT能间接观察脑干和小脑萎缩。

【影像诊断】

1.一般特点

(1)主要表现为脑干和小脑萎缩。

(2)应包括以下5个征象中2个以上的征象:①小脑沟扩大>1.0mm;②小脑脑桥池扩大>1.5mm;③第四脑室扩大>4mm;④小脑上池扩大;⑤桥前池扩大与延髓前池扩大>3.5mm。

2.CT表现

(1)脑干萎缩。

(2)小脑萎缩观察不如MRI。

3.MRI表现

(1)显示脑干形态变细,尤以脑桥前后径变小更为明显,脑干前缘变平,此征象以矢状位显示最佳。

(2)小脑体积对称变小,小脑沟裂增宽加深,半球小叶变细变直,呈“枯树枝状”,此征象在轴位或矢状位显示较好。

(3)脑池扩大,有时可见第四脑室及其出口轻度扩大。

(4)轴位T2WI显示脑桥中央呈“十字”线状高信号,称为“十字”征,为该病特有。

4.鉴别诊断

(1)橄榄脑桥小脑萎缩CT和MRI表现通常比较典型,临床诊断一般不难。

(2)需要与表现有脑干萎缩的肌萎缩侧索硬化和Wallerian变性鉴别,肌萎缩侧索硬化和Wallerian变性的特点为MR T2加权像萎缩区可见高信号,而橄榄脑桥小脑萎缩仅有萎缩,信号正常。

(3)单纯小脑萎缩可见于许多变性性疾病,也可继发于乙醇和药物中毒,不应与橄榄脑桥小脑萎缩混淆。

【治疗原则】

目前尚无特效治疗方法,临床上综合应用以下方法治疗。

1.药物治疗 脑活素、胞二磷胆碱及毒扁豆碱治疗。

2.高压氧治疗 常用的压力为0.20~0.25MPa,分2次间歇,吸氧60min;每日1次,10d为1个疗程;每年治疗2~3个疗程。

3.手术疗法 者采用枕动脉植入小脑、颅后窝减压枕肌贴敷方法治疗OPCA,手术时间不长、且费用不高,疗效明显。

4.康复治疗 康复治疗近年来日益受到重视。OPCA单纯用药物治疗是不够的,必须结合康复治疗,包括肢体康复、言语康复。

【临床演变和复查】

本病进展缓慢,多于起病后5~10年正常活动受到影响,少数急性进展者可在数月内丧失独立生活能力。目前尚无特效疗法,治疗原则是减缓病情进展、减轻临床症状。故应早诊断、早治疗,并应加强体育锻炼,防止过早卧床而残废。另外,MRI复查能帮助评价疗效和估计病程。

【病例】

女,68岁。矢状位T1WI(图3-9A)像显示脑干和小脑明显萎缩,脑干变细,前缘变平,正常分界消失,延髓水平正常橄榄核的突起消失,脑干前面的脑池和第四脑室扩大,小脑脑回细小,脑沟扩大。轴位T2WI(图3-9B)显示脑桥变细,中央有高信号“十字”线,小脑半球脑沟增宽。临床最后诊断:橄榄脑桥小脑萎缩。(本病例由北京复兴医院何悦明主任提供)

图3-9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