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肠道排泄障碍

肠道排泄障碍

时间:2022-03-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不论是否为癌症病人,便秘及腹泻一直是普遍存在的问题。至于腹泻问题,约有10%的癌症持续进展病人会出现腹泻问题,甚至有些研究指出癌症病人出现腹泻概率高达80%。病人肠道黏膜分泌液体及电解质增加,因而形成腹泻,通常为细菌感染造成,较常见的细菌为Escherichia coli或Clostridum difficile等。另外,当病人除癌症外合并出现甲状腺功能过高、糖尿病、肠道憩室炎、炎性肠道综合征等,亦将出现腹泻。

不论是否为癌症病人,便秘及腹泻一直是普遍存在的问题。针对便秘问题,超过65岁的老人中,便秘的发生率为20%,一般人的发生率则为10%,在癌症病人的族群中,便秘的发生率为50%;但若是末期病人,因为大多使用鸦片类止痛药,便秘的发生率可达78%。至于腹泻问题,约有10%的癌症持续进展病人会出现腹泻问题,甚至有些研究指出癌症病人出现腹泻概率高达80%。虽然便秘及腹泻并非危及生命的急症,但却攸关病人的生活质量,包括病人可能出现疲倦不适、营养不良、皮肤完整性受损、性生活减少、睡眠障碍、自我感觉紊乱等生理上问题,情绪可能出现焦虑,在工作上可能出现注意力降低,并影响日常活动,甚至无法自由外出或旅行等,严重者,当病人产生脱水或电解质不平衡问题将会住院治疗或延长住院日数,家属或主要照顾者的负担将加重,家庭角色亦会产生变化,因此如何及早预防或处理病人便秘及腹泻问题,自有其重要性。

(一)肠道功能

肠道排泄的最主要器官为大肠,大肠起至回盲肠的括约肌,升结肠、横结肠、乙状结肠再至肛门,长约150cm,功能包括废物的排泄、粪便成形、粪便储存、体液、电解质的吸收,并藉由菌丛辅助合成维生素B及维生素K,欲维持正常的肠道排泄功能需具备正常的肠道肌肉收缩及放松、足够的肠道黏液分泌及正常的排便反射、足够的水分及营养。当大肠贮存并逐渐再吸收水分使粪便逐渐成形时,肛门扩张会刺激排便反射,进而刺激肛门内括约肌放松,引起排便。

(二)便秘

临床定义便秘为慢性过程,若>6周的时间出现硬便、每周排便<3次、无法解便或解便困难、每天大便量过少、解便后仍出现解不干净的感觉均可定义为便秘(constipation)。

1.病因 引起便秘的成因可分为:

(1)原发性。活动量不足或解便缺乏隐密性、无足够时间解便的情绪因素将减低大肠活动;另外,食物中的脂肪、水分、辛辣物、纤维质等将刺激大肠蠕动,饮食欠缺纤维除造成粪便量减少外,大肠蠕动亦会降低。

(2)继发性。肠梗阻、脊髓压迫、高血钙、低血钾及甲状腺功能不足等。

(3)医源性。麻醉性止痛药(opioids)、非类固醇抗炎性药物(nonsteroidal anti-inflammatory drugs,NSAID)、化学治疗药物、止吐药、制酸剂含铝或铁、钙成分、抗痉挛药物及精神疾病用药等。

2.癌症病人出现便秘的临床评估

(1)过去史:在癌症发生前的排便习惯、排便次数、排便时间等。

(2)现病史:癌病诊断后的排便习惯、排便次数、排便时间等,最近2周内的排便习惯、排便次数、排便时间等,是否出现相关疾病影响肠道功能,食欲及水分、纤维的摄取及目前用药情形、是否出现肠梗阻症状等。

(3)身体评估:因癌症病人出现粪便阻塞的情况十分普遍,腹部触诊较腹部X线检查的效果较佳,触诊需包括评估病人是否出现腹胀或硬块情形。另外,肛门指诊亦是评估重点,病人有时可经由指诊发现硬便或粪石阻塞的情形。若病人因便秘引起腹部疼痛或绞痛,甚至可能以X线或计算机断层(CT)、磁共振(MRI)等作为诊断依据。

3.治疗 临床为缓解便秘症状,通常会以药物治疗为第一线考虑,常见的药物种类可分为以下几种:

(1)积团成形药物(bulk forming)。最主要作用在于保留水分于大肠内,造成粪便积团增加,因粪便体积增大,并可刺激肠蠕动,减轻便秘情形,常见药物为metamucil(psllium hydrophilic colloid)、乐马可(normacol)或宝纤(fybogel)等,在使用后的数天内均可维持效果。

(2)刺激性缓泻药(stimulant laxatives)。通常可增加肠蠕动及刺激大肠的黏膜分泌,以增加粪便在肠道中的推进力,并使水分及电解质在肠道内的吸收减少,达到软便的效果,常见药物为比沙可啶(bisacodyl,ducolaxR)、番泻叶(senna)或蓖麻油(castor oil)等。

(3)渗透性缓泻药(osmotic laxatives)。主要是保留水分在肠道中,造成软化粪便的效果。常见药物为:乳果糖(lactulose)、柠檬酸镁(megnesium citrate)或磷酸钠(sodium phosphate)等。

(4)经直肠给予的缓泻药:通常为润滑剂或矿物油等,可润滑大直肠壁,并软化粪便,此类缓泻药并可刺激大肠达到粪便易于排出的效果。

(5)灌肠:可以甘油球、盐水或Laitest等灌肠,但建议须小量,若须使用肛管时,建议先做肛诊了解病人肠道的走向,插入肛管时若遇阻力勿再强行进入,以免造成肠道受损。

除药物治疗外,建议便秘病人勿喝热水或进食大餐,以免刺激肠蠕动,增加无法顺利排便的痛苦,每日饮用2 000~3 000ml水以利排便,饮食需增加纤维量的摄取,至少需30~40g/d,食物中之全麦面包、梅子(prune)、葡萄干、枣子(date)及无花果已证实可帮助排便,可鼓励病人进食。虽然仍有研究认为并无明确资料可证实运动可预防便秘,但一些学者仍主张运动可增加肌肉张力,在预防或减轻便秘上仍扮演重要角色;另外,在药物、纤维、水分等方面治疗病人便秘的问题后,应鼓励病人养成定时排便习惯将可减轻病人未来产生便秘的问题。

(三)腹泻

腹泻(diarrhea)的定义为排便次数增加、粪便性质改变,包括水分及量增加、每天粪便量>200g,并持续3周。一般而言,大量腹泻通常包含较多量的水分、肠道分泌物等,小量腹泻则通常为肠道蠕动不正常造成。在临床上,腹泻亦分为急性及慢性两种:①当持续时间<2周内,通常为药物造成则区分为急性;②若持续超过2周,成因较复杂不易治疗者,通常定义为慢性。

1.一般腹泻原因 有些学者则将临床腹泻分为下列三种情形:

(1)当病人出现渗透压问题,通常造成肠道内的水分过多,造成大便量增加,形成腹泻。

(2)病人肠道黏膜分泌液体及电解质增加,因而形成腹泻,通常为细菌感染造成,较常见的细菌为Escherichia coli或Clostridum difficile等。

(3)当病人因肠道炎症引起的腹泻,病人通常症状较剧烈,包括出现腹部痉挛、疼痛、紧急及次数增加的腹泻。

2.癌症病人产生腹泻的原因 可能十分复杂,不止单一成因,以下就可能发生的因素介绍如下:

(1)与癌症或疾病相关。当肿瘤原发为神经内分泌性的肿瘤,例如:肠道的类癌瘤(carcinoid)将刺激肠黏膜分泌过多黏液,此类病人甚至高达80%均会出现腹泻情形,腺瘤(vasoactive intestinal peptide-secreting adenoma,VIPoma)将产生过量的肽及激素,造成大量腹泻,促胃泌素瘤(gastrinomas)则会造成肠道液体过多并干扰消化酶,破坏肠黏膜及刺激肠蠕动增加而形成腹泻。另外,当病人除癌症外合并出现甲状腺功能过高、糖尿病、肠道憩室炎、炎性肠道综合征等,亦将出现腹泻。

(2)与化学治疗相关。当病人接受化学治疗时,药物本身不良反应将导致病人出现腹泻,特别是化学药物本身可能改变肠道神经、肌肉或代谢等状况功能,并进而造成肠道吸收或分泌功能失调而导致腹泻。常见影响腹泻的药物包括:5-FU、阿扎胞苷(5-azacitidine)、放线菌素D(actinomycin D)、环磷酰胺(cyclophosphamide)、阿糖胞苷(cytosine arabinoside)、多柔比星(doxorubicin)、羟基脲(hydroxyurea)、依立替康(irinotecan CPT-11)、亚叶酸(leucovorin)、甲氨蝶呤(methotrexate)、巯嘌呤(thioguanine)、托泊替康(topotecan)、链氮霉素streptozocin)等。研究指出,使用顺铂(cisplatin)的病人发生腹泻的情形约为43%,使用高剂量的5-FU产生腹泻的概率为31%~66%,当病人使用卡铂(carboplatin)并施行骨髓移植的病人发生腹泻的概率约为67%,发生腹泻概率最高者为使用CPT-11药物的病人,此类病人发生腹泻的概率甚至高达74%~87%。

(3)与放射治疗相关。当病人接受放射治疗部位为腹部、骨盆腔、下胸椎、腰椎等,将因肠道黏膜或炎性反应造成水肿,大肠水分的再吸收能力减少而引起腹泻。在治疗开始后2~3周最常出现,当治疗结束后数周将因肠道细胞修复而改善。研究指出,骨盆腔或腹部接受放射治疗的病人有20%~49%会出现腹泻情形。

(4)与外科手术相关。当病人接受大肠切除手术,造成肠道过短,除了影响肠道的吸收能力外,亦会造成粪便无法充分储存及再吸收水分,形成腹泻。另外,若癌症病人因进食及营养问题而施行胃或肠造口,病人将易出现倾倒综合征(dumping syndrome),除了会出现虚弱、冒冷汗、胃胀不适外,再进食后亦可能出现短暂的腹泻现象。

(5)与其他因素相关。生化治疗的干扰素(interferon)及白介素(interleukin-2)的不良反应将引起腹泻,使用抗生素药物治疗亦会引起腹泻,发生概率为20%左右。某些病人则会因情绪因素、乳糖不耐、过多纤维饮食或过量咖啡因影响而出现腹泻,甚至一些其他疗法的药物包括药草茶等都可能引起病人腹泻,针对病人营养摄取不足者,通常会以鼻胃管灌食作为辅助,当病人施行鼻胃管灌食,研究指出有19%~40%的病人出现腹泻。

3.临床表现 发生腹泻的病人的临床症状可能出现腹痛、肠蠕动增加、肠壁水肿、电解质不平衡、脱水、营养不良、体温上升,甚至造成直肠炎等;在大便性质方面可能出现水状、黏液状或含血及白细胞的大便。临床上评估病人腹泻症状必须包括生命征象、过去相关病史、用药状况、过去及最近解便情形、食欲及进食状况、消化情形、临床症状、脱水情形、实验室数值、腹泻发生的时间、持续时间、量、性质,在进行身体评估项目则须注意病人是否出现腹胀,触诊腹部及做肛诊,并评估肛门括约肌的张力进而找出发生原因。

处理腹泻对医护人员而言并非可立即生效,病人可能因为持续腹泻造成皮肤完整性受损,更增加护理的难度。因此,如何有效处理腹泻问题,通常是医护人员之一大挑战。

(1)恢复病人正常的排泄形式

①在饮食方面,将依临床情形建议病人是否需暂时进食以维持肠道休息,若不需进食,仍须做饮食调整,采取少量多餐之温和及低渣饮食,避免刺激性食物,例如:忌食含咖啡因食物、巧克力等。另外,太冷或过热的食物均须避免,亦须避免产气性食物,可食用香蕉、米或去皮的苹果、姜茶等含果胶的食物。

②临床上目前使用各式药物治疗病人腹泻问题,研究指出针对癌症病人,最有效者为sucralfate及octreotide等两种药物。当病人因前列腺癌或泌尿道膀胱癌症须接受局部放射治疗而产生腹泻,sucralfate的治疗效果十分显著。当病人接受高剂量的化学治疗、骨髓移植病人产生移植对抗受体病(GVHD)症状、癌症本身产生的水状腹泻等引起的腹泻,octreotide均显现十分有效的止泻效果。

(2)维持体液及电解质的平衡:为维持因腹泻造成之电解质流失,建议饮食应富含钾离子,为避免病人产生脱水情形,建议每日摄取水分应维持在2 500~3 000ml。运动饮料虽被广泛使用于腹泻病人水分及电解质的补充,但在临床效果方面并不十分有效。

(3)保持病人的营养状况:腹泻病人应该避免食用高浓度的营养品,包括安素(ensure)、爱速康(isocar)等,当腹泻的癌症病人出现营养不足情形,必要时需给予肠道外静脉营养(total parenteral nutrition,TPN)补充。

(4)维持病人的皮肤完整性:腹泻病人在护理方面应维持皮肤完整性,但对无法控制腹泻的病人应了解皮肤完整性受损可能为无法避免的问题,维持皮肤完整性最有效的护理即为清洁及干燥,当病人每次腹泻后需立即清洁肛门及会阴区,并保持干燥,必要时可温水坐浴,使用润肤乳液或软膏。另外,去除异味将可保持病人环境的舒适,减轻病人不适的感受。

严重无法控制的腹泻对病人而言是十分困窘的问题,护理人员应站在第一线主动评估病人的情绪问题,并予以处理。另外,病人若需家庭护理,病人的自我护理能力或护理者是否有能力提供充分的护理,亦是护理人员应评估及列入卫生宣传教育的项目。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