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脑电图及脑电地形图

脑电图及脑电地形图

时间:2022-03-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2.脑电地形图 主要应用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早期诊断及疗效预后的评价,小儿脑发育与脑波变化的研究,视觉功能的研究,大块肿瘤的定位以及精神药物的研究等。1.EEG 常规脑电图检查是将电极置于头部的一定部位进行单导与双导描记,所描记的脑电图形反映了两个电极之间的电位差,从中发现病变部位。以β波为主的脑波,称为β型脑电图。约80%癫患者在脑电图上可见癫性放电。

【适应证】

1.脑电图(EEG) 区别脑器质性或功能性病变、弥漫或局限性损害,癫诊断及病灶定位,辅助诊断脑炎、中毒性或代谢性脑病。

2.脑电地形图(BEAM) 主要应用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早期诊断及疗效预后的评价,小儿脑发育与脑波变化的研究,视觉功能的研究,大块肿瘤的定位以及精神药物的研究等。

【操作方法】

1.EEG 常规脑电图检查是将电极置于头部的一定部位进行单导与双导描记,所描记的脑电图形反映了两个电极之间的电位差,从中发现病变部位。还可以按照临床与研究需要,把不同的电极置于大脑表面或深部进行记录。

2.BEAM 是在EEG的基础上,将脑电信号输入电脑内进行再处理,通过模数转换和傅立叶转换,将脑电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处理成为脑电功率谱,按照不同频带进行分类,依功率的多少分级,最终使脑电信号转换成一种能够定量的二维脑波图像,此种图像能客观地反映各部电位变化的空间分布状态,其定量标志可以用数字或颜色表示,再用打印机打印在颅脑模式图上,或储存在软盘上。

【注意事项】 脑电图检查必须在远离电磁干扰和安静环境中进行,病人应保持清醒、松弛、闭目状态,在进食与停药后检查。必要时还另外给予光和声等刺激、过度换气、压迫颈动脉、睡眠、戊四氮或美解眠静脉注射,观察脑电波变化。对一些不合作的、危重的病人,或阵发性发作的病症,最好采用24h动态脑电图描记。

【临床意义】

1.正常波形

(1)α波:正常成人基本节律,特点是5~100μV(常为20~50μV),8~13Hz(常为9~10Hz),主要见于枕部,常扩展至顶、颞、甚至额部的脑波,常呈现周期性调幅变化,两侧基本同步。光刺激(或睁眼时)呈现α节律不同程度的抑制,听觉或痛觉刺激以及心算也可抑制α节律。

(2)β波:系5~30μV、14~30Hz的脑波,多对称性地分布于额、顶、颞部,亦可见于枕部。以β波为主的脑波,称为β型脑电图。可见于正常成年人。

(3)θ波:节律4~7Hz,正常成年人也可呈现少量θ波,但多为散发性,两侧基本对称,数量不超过10%。过度换气时常见θ波增多。

(4)δ波:节律4Hz以下,睡眠时出现,睡眠越深越多。

2.常见异常波形

(1)弥漫性慢波:背景活动为弥漫性慢波;见于各种原因致弥漫性脑病、缺氧性脑病、中枢神经系统变性疾病、脱髓鞘性脑病。

(2)局灶性慢波:见于局灶性脑实质功能障碍如局灶性癫、脑脓肿、局灶性硬膜下或硬膜外血肿。

(3)三相波:中高波幅,节律为1.3~2.6Hz,表现为负-正-负或正-负-正波的三相波见于肝性脑病等中毒代谢性脑病。

(4)弥漫性周期性尖波:在弥漫性慢活动基础上出现周期性尖波;见于脑缺氧、Cretzfeldt-jakob病。

(5)样放电:常见的波型有棘波、尖波、棘慢波综合、多棘波、尖慢波综合或多棘慢波综合。约80%癫患者在脑电图上可见癫性放电。失神发作可见3~5Hz棘-慢波;全身性强直阵挛性发作多见棘波或锐波发放,此种波型亦可见于其他各型癫;肌阵挛性发作多见棘波或多棘-慢波;局限性发作在脑电图上表现为一侧或局限性发放;精神运动性发作常常一侧或两侧颞叶和(或)其邻近部位局限性性放电;婴儿痉挛症时,脑波呈现棘波、慢波、棘-慢波、多棘-慢波等混合表现,称为高度失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