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第四节妊娠期母体与胎儿的药动学特点

第四节妊娠期母体与胎儿的药动学特点

时间:2022-03-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脂肪组织也是属总分布容积的一部分,可影响脂溶性药物的分布。肝脏微粒体酶活性与药物代谢密切相关,妊娠期该酶被黄体酮激活,使得苯妥英钠等药物的消除加快。妊娠晚期肾血流量减少,使经肾排泄的药物消除减慢。孕妇用药后,可经胎盘和脐静脉转送至胎儿体内。药物与胎儿的血浆蛋白结合率低于母体,故有活性的游离型成分浓度较高。胎儿体内的药物需经母体排泄。

妊娠期母体与胎儿的药动力学特点在许

多方面不同于成年人。

一、母体药动学特点

妊娠期母体各系统发生一系列变化,使其药动学特征与非孕期有很大差别(表2-1)。

表2-1 妊娠期母体药动学特点

↑增加或升高;↓减少或降低;↑↓不定

妊娠早期,胃酸分泌减少、胃排空时间延迟、肠蠕功能减弱,使某些药物在肠道的吸收变慢,吸收峰值后移。分泌孕早期经常发生呕吐,也会影响药物的吸收。妊娠晚期血浆容量增加(约增加50%),心排血量增加30%,体液总量平均增加8L,细胞外液增加1.5L。这使得药物分布容积明显增加。脂肪组织也是属总分布容积的一部分,可影响脂溶性药物的分布。总之,孕妇血药浓度低于非孕妇。

酸性药物(地西泮、苯妥英钠、硫胺嘧啶等)主要与清蛋白结合,碱性药物(哌替啶、局麻药)则与球蛋白(α1-球蛋白)结合。随妊娠期增长,母体血液稀释使清蛋白浓度下降,导致药物蛋白结合率降低,即药物的游离成分增加,也就是有生物活性的药物浓度增高。产前血浆中游离脂肪酸升高,使酸性药物游离成分的浓度亦增高。肝脏微粒体酶活性与药物代谢密切相关,妊娠期该酶被黄体酮激活,使得苯妥英钠等药物的消除加快。妊娠期肾血流量和GFR增加,使某些经肾排泄的药物消除加快。妊娠晚期肾血流量减少,使经肾排泄的药物消除减慢。

二、胎儿药动学特点

孕妇用药后,可经胎盘和脐静脉转送至胎儿体内。在胎儿体内随血流分布,主要经门静脉、下腔静脉而达右心房,故肝脏内药物浓度较高。而脐静脉的一部分血流经静脉导管绕过肝脏(尤其妊娠中期),使药物在肝内代谢减少,并致有活性的药物直接到达胎儿的心脏和中枢神经系统。药物与胎儿的血浆蛋白结合率低于母体,故有活性的游离型成分浓度较高。肝脏内脂质成分多而磷脂较少,故脂溶性药物不易蓄积。胎儿的肝脏代谢能力低于母体,且有些药物经肝脏代谢后可生成有害产物,苯妥英钠在胎儿肝脏经微粒体作用后生成对羟苯妥英钠,后者可干扰叶酸代谢且竞争核酸合成酶系统,因而具有致畸作用。尤其与苯巴比妥合用时,致畸作用更强。

胎儿体内的药物需经母体排泄。妊娠晚期,胎儿肾脏的结构和功能虽已基本成熟,但经肾排泄的药物或代谢物转入羊水内,通常又会被胎儿重新吸收,而后再经胎盘转运到母体才能排泄。因此,有些水溶性强的药物因难以通过胎盘屏障而在胎儿体内蓄积,造成危害(如地西泮、沙利度胺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