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大脑皮质感觉中枢位于什么位置

大脑皮质感觉中枢位于什么位置

时间:2022-03-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同时,脊髓小脑还接受视觉和听觉传入信息。脊髓小脑的主要功能是调节肌紧张,包括易化和抑制的双重作用。在人类,小脑损伤后,肌紧张的改变主要表现为肌无力等症状。可见,这部分小脑在运动进行过程中对协调肌肉活动起重要作用。有人认为这样的“程序”在皮质小脑储存,当大脑皮质要发动精巧运动时,首先发出指令通过下行通路“激活”小脑中的相关“程序”。

小脑的功能主要是调节躯体运动,在维持平衡、调节肌紧张、形成和协调随意运动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根据小脑的传入、传出纤维联系,小脑可分为前庭小脑、脊髓小脑和皮质小脑(图13-23)三个功能部分。

图13-23 灵长类小脑分部模式图

(一)前庭小脑

前庭小脑主要指绒球小结叶,又称原小脑或古小脑,是小脑进化中最先出现的部分。前庭小脑与前庭器官及前庭核关系密切,主要功能是参与维持身体平衡。其参与平衡调节的反射途径为:前庭器官→前庭核→前庭小脑束→绒球小结叶→前庭核→前庭脊髓束→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骨骼肌。

实验中切除绒球小结叶后,动物不能站立,或只能倚墙站立,但进食等动作基本不受影响。这说明前庭小脑与维持平衡有关,而对随意运动的协调影响不大。第四脑室附近患有肿瘤的病人,由于肿瘤压迫绒球小结叶,患者站立不稳、平衡失调,但其肌肉运动仍能协调。

(二)脊髓小脑

脊髓小脑包括小脑前叶(包括单小叶)和后叶的中间带区(旁中央小叶),又称旧小脑。来自肌肉、肌腱、关节等处的本体感受器的冲动可经脊髓小脑束到达脊髓小脑。同时,脊髓小脑还接受视觉和听觉传入信息。

脊髓小脑的主要功能是调节肌紧张,包括易化和抑制的双重作用。脊髓小脑对肌紧张的调节作用是通过脑干网状结构易化区和抑制区来实现的。随进化,脊髓小脑抑制肌紧张的作用逐渐减弱,而易化肌紧张的作用逐渐加强。在人类,小脑损伤后,肌紧张的改变主要表现为肌无力等症状。

后叶中间带还接受脑桥纤维的投射,并与大脑皮质运动区之间有环路联系,因此它在执行大脑皮质发动的随意运动方面有重要作用。当切除或损伤这部分小脑后,随意动作的力量、方向及限度将发生很大紊乱,同时肌张力减退,表现为四肢乏力。受害动物或患者不能完成精巧动作,肌肉在执行随意动作时抖动而把握不住方向(称为意向性震颤),行走摇晃呈蹒跚状,如动作越迅速则协调障碍也越明显。患者不能进行拮抗肌轮替快复动作(例如上臂不断交替进行内旋与外旋),但静止时肌肉无异常运动。可见,这部分小脑在运动进行过程中对协调肌肉活动起重要作用。小脑损伤后出现的随意动作协调障碍,称为小脑性共济失调(cerebellar ataxia)。

(三)皮质小脑

皮质小脑指后叶的外侧部,又称新小脑。皮质小脑不接受外周感觉的传入信息,仅接受由大脑皮质广大区域(感觉区、运动区、联络区)传来的信息,同时发出信息向大脑皮质运动区投射。其在随意运动的协调和精巧动作的完成中起十分重要的作用。

大脑皮质的感觉区、运动区和联络区等广大区域的下传纤维均经脑桥核换元,再投射到对侧的小脑后叶外侧部。小脑后叶外侧部发出的纤维经齿状核换元,经丘脑外侧腹核换元,再投射到大脑皮质运动区。

精巧运动是通过不断学习熟练起来的,如手指,从简单的抓握动作到复杂的打字、打球、弹琴等都需要不断学习。一开始,大脑皮质通过锥体系所发动的运动不是协调的,各肌肉的活动在力量、时间、限度、顺序等方面会存在偏差。在不断的练习(学习)过程中,大脑皮质与小脑之间反复联系,校正误差,逐步形成“指令程序”。有人认为这样的“程序”在皮质小脑储存,当大脑皮质要发动精巧运动时,首先发出指令通过下行通路“激活”小脑中的相关“程序”。“程序”指令通过小脑的传出纤维到达大脑皮质运动区,然后通过锥体束发动运动。当“程序”完善后,运动可以非常协调,动作也非常迅速,几乎可以不假思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