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回盲部功能学检测

回盲部功能学检测

时间:2022-03-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目前尽管回盲瓣功能异常与慢性末端回肠炎的关系是明确的,CTI病人回盲部功能多有异常,主要表现为回盲瓣的持续开放,可能存在回盲瓣对结肠-回肠反流不敏感。回盲瓣功能缺失后,结肠内容物反流入回肠末端,回肠末端内的微生态与结肠内容物相似,导致回肠末端黏膜呈结肠上皮样化生。

目前多数学者在研究慢性末端回肠炎的病因及发病机制时,认为内源性感染、肠道局部免疫异常最为重要,并且认为回盲部功能失常可能是启动因子,造成细菌的移植或易位,形成内源性感染,继而刺激具有丰富淋巴组织的回肠末端发生免疫反应,造成局部粘膜损害。并且认为慢性末端回肠炎与慢性结肠疾患相关,而且与病变的严重程度、部位相关,即结肠病变距回盲瓣越近,病变越重,发生慢性末端回肠炎的可能性越大。慢性结肠疾患无论是器质性或功能性,尤其是右半结肠的疾患都可导致慢性末端回肠炎。这可能与右半结肠处于高压状态或蠕动紊乱后迫使结肠内容物反流到回肠末端有关。

正常情况下回盲瓣与回肠末端、盲肠的运动必须协调一致,当回肠末端内容物达到一定量时,刺激壁内神经丛引起多数肠管的蠕动,当蠕动波到达括约肌时,有规律地舒张,方将回肠内容物排入盲肠中去。大部分时间回盲括约肌的紧张性收缩,这有助于防止大肠内容物反流到回肠。人体回盲括约肌的腹内压平均为2.66kPa(20mmHg),管腔最狭窄、压力最高之处,在三者关系中可能处于最重要的地位。

作者对CTI进行回盲瓣舒缩功能检测,结果显示,①结肠内镜插入前与正常对照组相比,CTI的回盲瓣开放时间明显延长,闭合时间明显缩短。②结肠内镜插入后,CTI的回盲瓣开放时间进一步延长,而闭合时间无明显变化。同时对照组闭合时间、开放时间均延长。③依CTI炎症程度,回盲瓣开放时间逐渐延长,而闭合时间变化不明显。④结肠内镜插入后观察回盲瓣闭合时间变化不大,但开放时间进一步延长。由此说明:CTI炎症程度与回盲瓣开放时间呈正相关,即炎症越重,回盲瓣开放时间越长;反之,炎症越轻,回盲瓣开放时间越短。说明CTI组回盲瓣功能变化主要是开放异常,表现为持续开放,闭合时间缩短。CTI更容易造成结肠-回肠反流。逆行插入内镜后,对回盲瓣功能造成影响,主要表现为开放时间延长。但CTI组变化不大,这似乎是一种矛盾的结果,如何解释以上现象。有两种可能,其一是,结肠内镜插入或者结肠-回肠反流后,正常人回盲瓣反应更敏感,CTI组反应不敏感;更能说明CTI时回盲瓣功能失调,主要表现对结肠-回肠反流的反应不敏感性。由此说明,根据以上结果似乎可以看出回盲瓣开放时间延长。其二是,CTI时回盲瓣括约肌功能障碍,对上行或下行肠内容物均无反应。

目前尽管回盲瓣功能异常与慢性末端回肠炎的关系是明确的,CTI病人回盲部功能多有异常,主要表现为回盲瓣的持续开放,可能存在回盲瓣对结肠-回肠反流不敏感。回盲瓣功能缺失后,结肠内容物反流入回肠末端,回肠末端内的微生态与结肠内容物相似,导致回肠末端黏膜呈结肠上皮样化生。但慢性末端回肠炎时仍有许多问题不清楚,比如回盲部功能异常在CTI发病致病过程中是原发还是继发?回盲瓣持续开放的原因是什么?为何对结肠-回肠反流的不敏感?回盲瓣功能失调的病理基础?在回盲瓣功能障碍中括约肌功能障碍与黏膜感觉异常孰重孰轻?回盲部各部功能失调与精神心理障碍的关系?以上问题均有待进一步研究证实。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