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肠上皮间淋巴细胞作用的研究

肠上皮间淋巴细胞作用的研究

时间:2022-03-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作者的研究显示,CTI时肠上皮间淋巴细胞显著增多,多表现为γδT细胞在慢性末端回肠炎的末端回肠上皮间大量出现,进一步证实CTI与机体黏膜免疫功能增强有关。两组间分别进行肠上皮间淋巴细胞计数和炎性细胞浸润程度分级,进行对比分析。因此,不难推断,肠上皮间淋巴细胞的变化在慢性末端回肠炎的发病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即免疫反应可能是CTI发病的关键因素。

以往的研究已证实,肠上皮间淋巴细胞增多主要是由固有层或PP淋巴结等处的淋巴细胞转移到肠上皮间的。慢性末端回肠炎局部细胞免疫、体液免疫应答增强,表现为T细胞、B细胞同时增多,且IgG和IgM增多,提示肠道淋巴组织处于活跃的免疫功能状态,免疫反应增强造成局部黏膜的炎性损害。业已证实肠黏膜屏障是微生物入侵机体的第一道防线,而构成肠黏膜屏障功能的诸多结构中,免疫系统是十分重要的环节。肠上皮间淋巴细胞中有40.6% TCRаβT细胞和43.8%TCRγδT细胞,而其他部位γδT细胞很少,因此,肠上皮细胞间的淋巴细胞主要是γδT细胞,肠上皮间淋巴细胞是重要的γδT细胞库。

作者的研究显示,CTI时肠上皮间淋巴细胞显著增多,多表现为γδT细胞在慢性末端回肠炎的末端回肠上皮间大量出现,进一步证实CTI与机体黏膜免疫功能增强有关。我们采用经结肠内镜及病理学确诊CTI 59例,相同部位取材,其中CTI组49例,男34例,女13例,平均年龄33岁,其中轻度17例,中度16例,重度16例,正常对照组10例,男5例,女5例,平均年龄34.5岁。两组间分别进行肠上皮间淋巴细胞计数和炎性细胞浸润程度分级,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①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慢性末端回肠炎组肠上皮间淋巴细胞计数明显增高,F=32.27(P<0.01),有显著性差异。②淋巴细胞计数随内镜下慢性末端回肠炎程度加重而逐渐增高,各组之间均有显著差异,可见肠上皮间淋巴细胞与内镜下慢性末端回肠炎的炎症程度成正相关(P<0.01),即炎症程度越重,上皮间淋巴细胞计数越高。③慢性末端回肠炎时,病理学分级不同其肠上皮间淋巴细胞数有所不同,分别为Ⅰ级24.5±3.5,Ⅱ级30.5±11.9,Ⅲ级39.0±7.4,Ⅳ级43.7±6.7,总F=6.69(P<0.01),可见肠上皮间淋巴细胞与病理学炎性细胞浸润程度成正相关,即炎性浸润程度分级越高,肠上皮间淋巴细胞越多。我们的结论是:肠上皮间淋巴细胞可能在慢性末端回肠炎发病及致病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我们的研究也表明,随着炎症程度的增加,肠上皮间淋巴细胞数目明显增多,进一步说明,免疫功能增强的程度不一,免疫功能增强越显著,黏膜损伤程度越重。因此,不难推断,肠上皮间淋巴细胞的变化在慢性末端回肠炎的发病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即免疫反应可能是CTI发病的关键因素。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