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治疗阿米巴病的药都有哪些

治疗阿米巴病的药都有哪些

时间:2023-03-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阿米巴病是溶组织内阿米巴引起的疾病,包括肠阿米巴病和肠外阿米巴病。肠阿米巴病是溶组织内阿米巴原虫侵入结肠引起,又称阿米巴性痢疾、阿米巴性结肠炎。肠外阿米巴病以阿米巴肝脓肿为常见。肠阿米巴病一经诊断,不论其有无症状,均应治疗。阿米巴肠病采用以中药白头翁为代表的方剂和(或)以甲硝唑为代表的西药,由于病变部位主要在结肠,灌肠给药可有效杀灭溶组织内阿米巴原虫,作用迅速,方法简便,近、远期疗效均佳。

阿米巴病是溶组织内阿米巴引起的疾病,包括肠阿米巴病和肠外阿米巴病。肠阿米巴病是溶组织内阿米巴原虫侵入结肠引起,又称阿米巴性痢疾、阿米巴性结肠炎。急性阿米巴性结肠炎可致肠出血和肠穿孔。慢性阿米巴性结肠炎起病缓慢,以顽固性腹泻为其主要特征。肠外阿米巴病以阿米巴肝脓肿为常见。近年来流行病学、生物化学、免疫学以及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揭示,溶组织内阿米巴存在两个独立的种,一种可引起侵袭性疾病(称致病性溶组织内阿米巴),另一类则不致病(称非溶组织内阿米巴)。

1.白头翁配合甲硝唑灌肠治疗肠阿米巴病

【药物组成】 白头翁30g煎汤100ml,甲硝唑片0.8g(研碎),山莨菪碱注射液10~20mg。

【治疗方法】 上药混合后保留灌肠,每晚睡前1次,尽量保持2h以上。

【临床应用】 共治疗50例,其中普通型44例,治愈37例,好转6例,无效1例;暴发型4例,好转2例,无效2例;慢性型2例,好转2例,总有效率94%。

【经验体会】 白头翁性味寒苦,功能主治:清热解毒,凉血止痢。用于热毒血痢、阴痒带下、阿米巴痢疾。其所含皂苷在体外及小鼠体内均能抑制阿米巴原虫;山莨菪碱改善肠道微循环,解痉止痛;甲硝唑抗阿米巴。中西药联用灌肠治疗肠阿米巴病,疗效好。

2.多种药物灌肠治疗肠阿米巴病

【药物组成】 ①灌肠药物:0.3%甲硝唑50ml+庆大霉素16万U,或其他有效抗生素+地塞米松5mg+利巴韦林100mg+溴丙胺太林30mg或颠茄片16mg+生理盐水100ml。②口服中药方剂:葛根12g,白头翁30g,黄连3g,黄芩9g,赤芍12g,木香9g,苦参9g,甘草4.5g。③甲硝唑。

【治疗方法】 ①灌肠药物溶解后每晚保留灌肠1次,连续10d为1个疗程。②口服中药,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连服10d。③甲硝唑0.2~0.4g,3/d,口服,连服7~10d。

【临床应用】 治疗11例,经治10d基本治愈。随访1年远期疗效达90.9%。

【经验体会】 采用杀虫、抗菌、抗病毒、解痉止痛等多种药物联合灌肠治疗,既可达到杀灭阿米巴原虫的目的,又可控制肠道病毒和致病菌感染,从而防止了阿米巴原虫产生蛋白水解酶及其他毒性产物对肠道屏障的破坏。口服中药治疗中有抗阿米巴原虫较强的白头翁及杀菌解痉止痛作用较强的黄连、木香、赤芍等药物。中西药结合相辅相成,疗效满意。

3.复方白头翁汤灌肠为主治疗肠阿米巴病

【药物组成】 复方白头翁汤:白头翁30g,秦皮12g,黄柏12g,黄连10g,金银花30g,紫花地丁30g,大黄6g。加减:便常规以脓细胞为主者,重用三黄,同时加地锦草30g,牡丹皮10g;大便以红细胞为主者加用地榆炭10g,大黄改用熟大黄。

【治疗方法】 上药煎取400ml,每次200ml保留灌肠,2/d,3d后改为1/d,5d为1个疗程。急性患者1个疗程,慢性患者2个疗程。

【临床应用】 治疗136例,痊愈128例,有效6例,无效2例,有效率为98%。

【经验体会】 白头翁汤是治疗赤白痢的方剂。方中诸药苦寒,易损胃气,改用灌肠可避之。

肠阿米巴病一经诊断,不论其有无症状,均应治疗。①一般治疗:卧床休息,肠道隔离,加强营养等。②病原治疗:甲硝唑、替硝唑、氯散糖酸酯(氯胺苯酯)、抗生素及中药(鸦胆子、白头翁、大蒜等)均可使用。③并发症的治疗:出血者应输血,穿孔者应外科手术。阿米巴肠病采用以中药白头翁为代表的方剂和(或)以甲硝唑为代表的西药,由于病变部位主要在结肠,灌肠给药可有效杀灭溶组织内阿米巴原虫,作用迅速,方法简便,近、远期疗效均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

一键复制
图片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