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灌肠治疗环境及患者体位

灌肠治疗环境及患者体位

时间:2022-03-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创造一个安静舒适的灌肠环境,有利患者的治疗和休息。患者灌肠后要有充足的卧床休息时间,以确保灌肠治疗的疗效。结肠炎和细菌性痢疾患者病变多在直肠和乙状结肠,应取左侧卧位。老年或肛门松弛患者灌肠采取膝胸卧位较适宜。旋转体位主要用于清洁灌肠、病变部位在回盲部者,如阿米巴痢疾等。对于有些手术时间长、术前肠道准备要求较高的清洁灌肠患者,可采用变换体位清洁灌肠方法,以达到全结肠的清洁效果。

(一)灌肠治疗环境

创造一个安静舒适的灌肠环境,有利患者的治疗和休息。要注意民族风俗和语言、文化的差异,尊重患者的意愿,注意环境因素对患者的影响。住院患者,合理布置病房,优化病房环境,保持病房的安静、整洁与舒适。门诊患者更要注意保护患者隐私,操作中用屏风遮挡患者,使患者安心接受治疗。患者灌肠后要有充足的卧床休息时间,以确保灌肠治疗的疗效。对于家庭灌肠治疗的患者,也要进行环境的了解和指导。

(二)患者体位

1.体位选择 灌肠体位根据疾病的性质、病变的部位、患者的年龄和灌肠治疗的目的等因素而进行选择。

较为常用的体位为左侧卧位,如病变部位在直肠或乙状结肠,应取左侧卧位。结肠炎和细菌性痢疾患者病变多在直肠和乙状结肠,应取左侧卧位。灌肠时根据病变部位垫高臀部10~15cm。如病变部位在直肠,臀部垫高10cm;病变部位在结肠,臀部应垫高15cm。

老年患者肛门括约肌松弛,灌肠时易出现边灌边排现象,且灌后不能保留。老年或肛门松弛患者灌肠采取膝胸卧位较适宜。需高压灌肠者、儿童、直肠阴道瘘者灌肠亦应采取膝胸卧位。

旋转体位主要用于清洁灌肠、病变部位在回盲部者,如阿米巴痢疾等。对于有些手术时间长、术前肠道准备要求较高的清洁灌肠患者,可采用变换体位清洁灌肠方法,以达到全结肠的清洁效果。对于不能耐受或没有充足的时间做口服甘露醇清洁肠道等肠道准备者,采用变换体位清洁灌肠法是一种可行的选择。年老体弱的患者,运用此法清洁灌肠亦能获得相对满意的效果。

小儿灌肠:宜采取安静的体位,如抱侧位、抱俯位,不要强迫使之处于保留灌肠的“最佳体位”,否则会使患儿更加恐惧,甚至哭闹,导致腹内压增高、药液随灌随流或保留时间缩短。婴幼儿灌肠可采用仰卧位。

慢性结肠炎患者根据病变部位不同进行体位调节,直肠炎患者取截石位或平卧位;降结肠、乙状结肠炎患者取左侧卧位为主;横结肠炎患者取膝胸位;右半结肠炎患者以右侧卧位为主;全结肠炎患者可取旋转体位,即左侧卧位→膝胸位→平卧位→右侧卧位→抬高臀部,一般每隔5~10min按上述程序更换体位1次。亦有边退边灌的灌肠方法,即按常规灌肠法插入导管至所需长度,一般为45~65cm,当退到12cm时,将药液全部灌完。

妇科手术患者灌肠,宜取左侧卧位,床头摇低10cm,患者臀部抬高10cm;而前列腺炎、内痔、盆腔炎等患者可采取半坐卧位,使药物集中于直肠下段的病变部位持续发挥作用;而尿毒症、结肠炎、结肠息肉、肠粘连等患者可采取左侧卧位、平卧位等体位,使药物吸收和作用范围更广。

总之,灌肠体位的选择,要因人因病而异,以取得最佳疗效为原则。

2.常用体位

(1)左侧卧位:灌肠治疗通常取左侧卧位,左腿伸直,右腿屈髋屈膝或双腿屈曲。臀部靠近床沿,将裤腿脱至膝下,暴露肛门。保留灌肠时臀部垫高15~20cm。正常情况下,直肠位于盆腔内,而乙状结肠位于小骨盆左侧,呈乙形或M形弯曲,容量较大。左侧卧位可使灌入液体进入乙状结肠,从而减少对直肠和肛门括约肌的刺激,病人耐受性较好,灌肠液在肠管内保留的时间相对较长。同时抬高臀部,可使液体顺势流入乙状结肠、结肠降部,因其容量较大,能充分接受灌入的液体,从而达到预期目的。

(2)膝胸卧位:膝胸卧位使腹腔器官的下坠重力抵住膈肌,限制腹式呼吸,减轻了腹腔压力,减少了排便反射;又因臀部的抬高,借助重力作用使灌肠液顺利内流,不至出现边灌边外流的现象。这样既可达到治疗的目的,又可使灌肠操作顺利进行。采取膝胸卧位灌肠,液体进入肠道较左侧卧位深,留药时间长,且不易外溢。膝胸卧位,肛管亦较左侧卧位易插入,软化面积大,病人易接受。

(3)旋转体位:成人结肠全长约150cm(120~200cm),结肠各部的直径不一,自盲肠端的7.5cm,依次递减为乙状结肠末端的2.5cm,测算左右结肠肠腔容积近乎相等。左侧卧位时灌入溶液总量的1/2充盈左半结肠,余下的1/2在变换体位中依次充盈横结肠、右半结肠。左侧卧位时液体可流入乙状结肠、降结肠、脾曲和部分横结肠。左半结肠随着溶液流入的增多而压力不断增加,此时协助病人缓慢转成平卧位,使横结肠和左半结肠处于同一水平,继续注入1/4溶液量,估计横结肠充盈后,协助病人转成右侧卧位,使右半结肠处于低位,利用地心引力和静水压原理,继续将余下的1/4溶液灌注完毕,使右半结肠亦充满溶液,然后平卧。保留5~10min,使结肠肠腔各部张力均匀,肠内容得到充分的软化和润滑。具体操作方法:肛管缓慢插入直肠20~25cm,瞩患者依下列体位进行往返慢速转动:左侧卧位→平卧位或者俯卧位(头低15°~20°胸膝卧位)→右侧卧位。如为清洁灌肠,可按相同方法进行体位循环翻转3~5次,平卧5~10min后排便。

根据结肠解剖可以发现,一旦药液进入结肠,大多数可顺利充盈整个结肠。药液能否通过乙状结肠是保留灌肠的关键,除采用转换体位,使药液顺势逆流外,还可采用压力灌肠器,选用一些解痉止痛,控制肠道激惹,延缓吸收,增加肠黏膜附着黏合作用,以延长药物在肠道保留的时间,提高药物疗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