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茯苓甘草汤

茯苓甘草汤

时间:2022-03-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有慢性胃炎病史,近因病证加重而前来诊治。方药相互为用,以治脾胃阳郁水气证。

【歌诀】 

茯苓甘草姜桂枝,主治厥而心下悸,

治病求本勿治标,温胃通阳化水气。

【方药】 茯苓二两(6g),桂枝去皮,二两(6g),甘草炙,一两(3g),生姜切,三两(9g)。

【用法】 上四味,以水四升,煮取二升,去滓。分温三服。

【功效】 温胃通阳,化气利水。

【学用导读】 运用茯苓甘草汤,最好与茯苓泽泻汤合方,或根据病情随证加味用药。

【中医辨证】

1.脾胃阳郁水气证 胃脘悸动不安,或脘腹有水声,或呕吐清稀涎水,畏寒,手足厥逆,汗出,舌淡,苔薄白,脉弦或沉。

2.用方思路 本方是主治脾胃阳郁水气证的基础方,以治疗下焦水气证为临床扩大应用。

3.病变证机 脾胃阳郁,水津不得所化而为水气,水气盛于内外,以致脾胃阳郁水气证。

4.审证要点 胃脘悸动不安、手足厥逆、舌质淡、苔薄白、脉弦或沉。

5.随证加减用药 若大便溏者,加白术、山药、薏苡仁,以健脾益气,化湿利湿;若胃脘满闷者,加陈皮、砂仁、木香,以行气除满;若食少者,加莱菔子、麦芽,以下气消食;若心悸者,加大茯苓用量,以利饮定悸。

【西医辨病】 本方可用于治疗西医临床中的急慢性肠胃炎、肝硬化腹水、肝炎等,还可辅助治疗水疱性结膜炎、慢性肾盂肾炎、慢性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经前期紧张综合征、泌尿系结石等。

【医案助读】 史某,男,47岁。有慢性胃炎病史,近因病证加重而前来诊治。刻诊:胃脘满闷有水声,轻微疼痛,不思饮食,手足不温,大便溏泄,舌淡,苔薄白略滑,脉沉弱。辨为脾胃阳郁水气证。方用茯苓甘草汤加味:茯苓12g,桂枝12g,炙甘草6g,生姜18g,党参15g,白术15g,半夏12g,干姜15g。6剂,1日1剂,水煎2次,合并,分3次服。二诊:胃脘满闷与水声解除,手足转温。续服前方12剂。三诊:症状已基本解除。再服前方12剂,诸证悉除。随访1年,未再复发。

诊治提示:根据胃脘满闷有水声、舌淡、苔薄白略滑辨为脾胃水气,再根据手足不温辨为阳郁不温,以此辨为脾胃阳郁水气,方以茯苓甘草汤温胃通阳、化气利水,加党参益气健脾,白术健脾和胃,半夏醒脾燥湿,干姜温阳通阳。方药相互为用,以治脾胃阳郁水气证。

【方证研究】 脾胃阳郁,阳不化水,水气内郁,则胃脘悸动不安或脘腹有水声;胃中水气上逆,则呕吐清稀涎水;阳郁不能温煦,则畏寒、手足厥逆;阳郁不能固护,则汗出;舌淡,苔薄白,脉弦或沉均为脾胃阳郁之征。其治当温胃通阳,化气利水。方中茯苓健脾益气,通阳渗湿;甘草补益中气;桂枝温胃通阳,气以化水;生姜温胃醒脾,宣散水气。

现代药理学研究:本方具有保护胃黏膜、利尿、抗心肌缺血、抗缺氧、抗心力衰竭、抗心律失常、抗胃溃疡、抑制交感神经兴奋等作用。

【使用禁忌】 脾胃阴虚证慎用本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