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关于《颅囟经》一书

关于《颅囟经》一书

时间:2022-03-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有一部《颅囟经》,被中医学术界认为是我国古代最早的儿科著作。明代初年,《颅囟经》的主要内容还被辑入大型类书《永乐大典》之中。)应当指出的是,《颅囟经》虽然是较早的一部儿科专著,但仍有诸多不足。因此,《颅囟经》还不足以称为中医儿科学的奠基之作,也不能称作中医儿科独立分科的标志。不过,《颅囟经》还是具有重大的历史作用。

有一部《颅囟经》,被中医学术界认为是我国古代最早的儿科著作。它究竟何时问世?由谁而著?它与《小儿药证直诀》又有何关系?要了解这些情况,就先让我们来看看这本书的来历吧。在宋代史志目录《宋史·艺文志》中,记录了一部儿科专书——《师巫颅囟经》,2卷。此书从未见宋以前目录书著录,倒是在隋代《诸病源候论》、唐代《千金要方》、宋代《太平御览》等书中都提到这本书,或称其为《小儿颅囟经》、或名之曰《小儿颅囟方》,作者或托名周代的师巫、巫方,或称为东汉末年的卫汛(相传为张仲景弟子)所撰。此书在宋代出现了刊刻本,其内容曾被宋、明多种医籍引用,如南宋·刘昉的《幼幼新书》、明代王肯堂的《幼科准绳》。明代初年,《颅囟经》的主要内容还被辑入大型类书《永乐大典》之中。到了清代,此书传本亡佚,故乾隆年间清政府编修《四库全书》时根据《永乐大典》对此书进行了辑佚。现今能看到的《颅囟经》,基本上都是《四库全书》辑佚本或是据此辑本的重刊本。现在中医文献学界对此书的成书年代看法不一,有的认为是“六朝(魏晋宋齐梁陈)以前的一种儿科专书”(马继兴《中医文献学》203页),有的认为是唐末、宋初人的托名之作(裘沛然《中国医籍大辞典》下册898页)。尽管对成书年代有异议,但有一点是公认的:《颅囟经》是一种现在尚存佚文和辑本的最早的儿科专著。

再来看看这部书的内容:《颅囟经》分上下两卷,上卷论小儿脉法、病证及诊疗方法,有夜啼、目赤、惊痫、疳痢、腹痛、火丹等常见儿科病证,其中对火丹、惊痫的论述尤详。下卷录火丹十五候,脐湿、疝肿、虫症等十六证。全书共载方剂42首,多属别有师承的秘方。此书有以下几方面特点:

(1)首次提出小儿“纯阳”之说:“孩子三岁以下,呼为纯阳,元气未散”。纯阳之义,是喻指小儿生机蓬勃,发育迅速,又未经情欲克伐,胎元之气尚未耗损,犹如春天生机盎然,万物欣欣向荣之象。为后世“小儿纯阳之体”说打下基础。

(2)对小儿火丹(又称丹毒)观察细致入微,论治精详。(注:丹毒,中医古病名,相当于今之链球菌感染引起的淋巴管及其周围炎症。)

(3)归纳总结了一些儿科的专病专药,如惊痫用牛黄,虫症用槟榔、苦楝、鹤虱,骨蒸用鳖甲等。

应当指出的是,《颅囟经》虽然是较早的一部儿科专著,但仍有诸多不足。如儿科理论内容少,缺乏小儿生理病理特点的系统论述;论治儿科病证不够全面,施治方药也偏少;此书来历、成书年代、作者众说纷纭,至今未有定论。而现存本子是辑复本,其真实性、可靠性尚待进一步研究考定。因此,《颅囟经》还不足以称为中医儿科学的奠基之作,也不能称作中医儿科独立分科的标志。不过,《颅囟经》还是具有重大的历史作用。如上所述,《颅囟经》在北宋有了刻本,在社会上得到了流传,可想而知,作为一部世所罕见的儿科专著,必定会受到当时儿科医生(称小方脉)的重视和研习。事实上,北宋儿科名医钱乙早年即深受此书影响,在宋徽宗宣和年间,“以巫方氏《颅囟经》治小儿,甚著于时”。后来,钱乙在学习此书的基础上,又汲取了历代医家的儿科学理论与方治经验,结合自己的学习心得和临床体会,并有所创新,最终写出了不朽的儿科名著——《小儿药证直诀》。《宋史·方技传》说:“钱乙幼科冠绝一代,而其源实出于此书(《颅囟经》)。”这是公允的符合实际的话。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