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博古创新,历代更有名人出

博古创新,历代更有名人出

时间:2022-03-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另外张从正在《儒门事亲》中将推拿列为汗法之一。清代对推拿治疗伤科疾病作了较系统的总结,强调医生必须重视人体解剖结构。民国时期,在明清时期所奠定的学术基础上,在民间广泛流传,涌现了大批临床推拿医家。近、现代出现的以手法为特征的推拿学术流派,虽然萌芽于清代,昌盛于新中国,但民国时期却是承上启下,形成学术流派的关键时期。

远在二千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推拿就被广泛地应用于医疗实践,当时有民间医生扁鹊成功地运用推拿、针灸,抢救了尸厥患者。我国现存最早的医学著作《五十二病方》记载有十余种按摩手法,以摩法运用最多。秦汉时期的代表中医理论体系建立的《内经》中记载了推拿可以治疗痹证、痿证、口眼斜和胃脘痛等多种病证。其中最显著作用是止痛,有“按之则血气散,故按之痛止”;“按之则热气至,热气至则痛止矣”。这是通过推拿手法的作用,使寒气流散,气血通畅,从而达到止痛效果。

医圣张仲景在《伤寒杂病论》中有运用“膏摩法”治病,同时还记载了牵臂法人工呼吸、胸外心脏按摩等复苏术。

魏晋南北朝时期,葛洪在《肘后方》中记载用指针疗法抢救昏迷患者,用捏脊疗法治疗小儿疳积,以及自我保健按摩等。陶弘景《养性延命录》专设“导引按摩篇”,其中“摩手令热,以摩面,从上而下去邪气,令人面上有光彩”。说明面部保健按摩有去邪、防病、美容的功效。

隋、唐时期,推拿的治疗范围也逐渐扩大,隋·巢元方《诸病源候论》把摩腹法作为保健推拿方法。唐朝医药学家孙思邈积有丰富的养生长寿经验,孙氏除了提倡预防疾病、饮食调治、精神修养、节制性欲等,十分推崇古代导引按摩法,并在《千金要方》中保存了“天竺按摩法”十八势和“老子按摩法”四十九个动作等两套完整的导引按摩养生方法。并提及“小儿虽无病,早起常以膏摩囟上及手足心,甚辟风寒”的小儿保健按摩方法。

宋、金、元时期,按摩治疗应用范围更加广泛。如宋洪迈《夷坚志》记载宋代名医庞安时运用按摩法催产,云:“一妇人妊娠将产,七日而子不下……令家人以汤温其腰腹间。安常以手上下抚摩之,孕者觉肠胃微痛,呻吟间生一男子,母子皆无恙”。苏轼、沈括撰写的《苏沈良方》中有用掐法治疗新生儿破伤风等。另外蒲虔贯《保生要录》云:“养生者,形要小劳,无至大疲……或两手掌相摩令热,掩目摩面……每日频行,必身轻、目明、筋壮、血脉调畅、饮食易消、无所壅滞,体少不佳,为之即解”。介绍了日常生活中的保健按摩方法。同时宋朝官修方书《圣济总录》中有着丰富的按摩资料,其突出的贡献是对按摩手法的分析研究,辨证使用。文曰“可按可摩,时兼而用,通谓制之按摩,摩之弗按,按止以手,摩或兼以药,曰按曰摩,适所用也”。另外张从正在《儒门事亲》中将推拿列为汗法之一。朱丹溪《丹溪心法》中用附子、乌头、天南星、丁香等制作成摩腰膏,主治老人虚人腰痛等。

明代,按摩疗法在治疗小儿疾病方面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是小儿推拿体系形成和发展的鼎盛时期。现存最早的推拿专著《小儿按摩经》(收录于扬继洲《针灸大成》中),以及龚云林的《小儿推拿方脉活婴密旨全书》,周于蕃的《小儿推拿秘诀》等。明代的民间推拿医生比较活跃,《香案牍》中记载“有疾者,手摸之辄愈,人呼为摸先生”,这位“摸先生”就是民间推拿医生。

清代,太医院虽然不设推拿科,但由于其疗效卓著,在民间仍有较大的发展,陆续有不少专著问世,其中著名的有熊应雄的《小儿推拿广义》,骆如龙的《幼科推拿秘书》,钱怀的《小儿推拿直录》,张振重编的《厘正按摩要术》,夏云集的《保赤推拿法》等。清代对推拿治疗伤科疾病作了较系统的总结,强调医生必须重视人体解剖结构。吴谦《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把摸、接、端、提、按、摩、推、拿列为伤科治疗八法。这一时期推拿临床经验日益积累,而且在理论上也有了很大的提高,对推拿治疗的适应证和治疗法则,也有了比较系统和全面的阐述。

民国时期,在明清时期所奠定的学术基础上,在民间广泛流传,涌现了大批临床推拿医家。近、现代出现的以手法为特征的推拿学术流派,虽然萌芽于清代,昌盛于新中国,但民国时期却是承上启下,形成学术流派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出版了不少小儿和成人推拿专著,对推拿的普及与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