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麻醉选择
麻醉方法与麻醉药物选择对保证麻醉与手术的平稳极为重要,尽管全身麻醉和硬膜外麻醉均有成功的报道,但临床上仍主张应用气管插管全身麻醉为宜。近几年有许多应用硬膜外麻醉辅助全身麻醉成功的报道,并被认为是一种更安全、可靠的方法,已被广泛接受。
嗜铬细胞瘤手术的麻醉应尽量满足下列条件:
1.不增加交感神经系统(肾上腺素能神经)的兴奋性及儿茶酚胺的释放。
2.对心肌应无明显抑制作用,不增加心肌对儿茶酚胺的敏感性。
3.麻醉性能好,作用发生快且安全、便于调节。
4.肌肉松弛充分,能保证手术操作需要。
5.对机体的代谢干扰少、便于术中各项管理。
(二)麻醉术中可能出现的并发症
1.高血压危象 Desmonts认为收缩压高于250mmHg且持续1min以上即可视为高血压危象。高血压危象易发生于麻醉诱导期和手术探查时的挤压、分离肿瘤时,亦可发生于体位变动和缺氧及二氧化碳蓄积情况下。由于大量儿茶酚胺释放入血,血压骤升达210~300/150~210mmHg,持续数分钟至数小时不等。
2.低血压、休克 极易发生,是肿瘤切除后最危险的并发症,也是术中死亡的主要因素。其原因有以下几种:①肿瘤切除后体内儿茶酚胺水平骤降,周围血管扩张;②血容量不足;③降压药物停止不及时;④麻醉较深;⑤心肌代偿功能差等。
其中嗜铬细胞瘤切除血供中断后儿茶酚胺急骤下降为低血压的主要原因。
3.急性肺水肿 嗜铬细胞瘤病人在高血压时由于体内释放大量去甲肾上腺素,收缩外周血管、加重左心室负担,产生左心衰竭而诱发急性肺水肿;如并发颅内出血或蛛网膜下腔出血,亦可引起神经源性肺水肿。
4.嗜铬细胞瘤切除术后低血糖 嗜铬细胞瘤分泌大量儿茶酚胺引起糖原和脂肪分解,使游离脂肪酸增加,促使肝糖原生成并抑制胰岛β细胞分泌,致使血糖升高。而当嗜铬细胞瘤切除后,过多的儿茶酚胺急骤下降,糖原和脂肪分解随之下降,此时胰岛素的分泌却急剧升高,导致严重低血糖发生。
【治疗】
1.术中一旦血压骤升并出现危象时,立即用酚妥拉明1~5mg静注或配成0.01%浓度的酚妥拉明盐水,静脉滴注。
2.也可用硝普钠配成0.01%溶液静脉滴注。
3.并发心律失常时可用利多卡因、普萘洛尔等纠正。
4.低血压休克时立即静脉滴注去甲肾上腺素,同时应用糖皮质激素。
【预防】
1.充分了解本病的病理特点、做好充分的术前准备;术前应用α-受体阻滞药10~14d、以恢复正常血容量和血压。
2.术中进行血糖监测、指导术中葡萄糖液体的输入、防治术后低血糖、维持糖代谢内稳定。
3.术中还应严密监控呼吸、循环系统的各项指标。
4.调节好麻醉深度。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