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高尔夫球座征

高尔夫球座征

时间:2022-03-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 高尔夫球座征见于泌尿系统造影的分泌期,表现为一个充盈对比剂的腔位于邻近的钝形肾盏(球座)边缘上。肾乳头缺血可能是另一类引起肾乳头坏死的病理生理学机制,由于肾乳头尖内的低氧分压、高血液渗透性及相对缺乏灌注,因此髓质乳头更容易遭受缺血性损伤。肾乳头坏死的X线表现取决于坏死的严重性及时间长短。

【英文】 The golf ball-on-tee sign

【又名】 虾钳征(lobster claw);印戒征(signet ring)。

【表现】 高尔夫球座征见于泌尿系统造影的分泌期,表现为一个充盈对比剂的腔(高尔夫球)位于邻近的钝形肾盏(球座)边缘上。

【解释】 髓质锥体内的集合管汇合形成穿过乳头尖部的乳头管并引流至肾盏内,当发生肾乳头坏死(renal papillary necrosis,RPN)时,乳头的中央坏死、脱落形成一个空洞,洞腔内充盈造影剂并与肾盏凹处相连通,这种腔偶尔很大,这就形成了高尔夫球座征,提示肾乳头坏死。坏死的乳头尖部仍位于凹下肾盏内,肾盏内充盈造影剂时形成印戒征。

【讨论】 肾乳头坏死见于多种疾病过程,全部或部分坏死的乳头可被再吸收或脱落到集合系统,乳头的脱落常引起肉眼血尿、肾绞痛和梗阻。

RPN常见病因可以简单地记忆为Dunnick总结的NSAID,即N-非甾体抗炎药;S-镰状细胞血红蛋白病;A-止痛药物性肾病,尤其是阿司匹林、非那西汀;I-感染(尤其是结核);D-糖尿病。某些少见的病因包括肾静脉血栓形成、低血压和梗阻性泌尿系统疾病,肾结核、严重肾盂肾炎所导致的肾乳头坏死是感染的直接结果。肾乳头缺血可能是另一类引起肾乳头坏死的病理生理学机制,由于肾乳头尖内的低氧分压、高血液渗透性及相对缺乏灌注,因此髓质乳头更容易遭受缺血性损伤。肾乳头坏死可以是双侧或单侧,双侧发病通常提示某一全身性或播散性疾病(如止痛药物性肾病、糖尿病及镰状细胞性疾病),单侧疾病与严重的单侧急性肾盂肾炎、梗阻及肾静脉血栓形成有关。

肾乳头坏死的X线表现取决于坏死的严重性及时间长短。最早期、最轻微的改变为引起乳头肿胀(原位坏死),如果没有连续的造影图像很难在X线上有所发现;一段时间后这些乳头常会皱缩并可能发生钙化(像肾钙乳),有时在普通X线平片上就可发现这种钙化;进展性坏死会导致肾盏的尿上皮线中断,如果空洞位于中央,造影剂就会充盈靠近肾盏凹面的髓腔;随着坏死过程的进一步发展(尤其是如果诱发因素未去除),空洞继续扩大,就会形成类似高尔夫球座的X线表现。起源于肾乳头边缘的偏心性坏死,使乳头边缘变得不规则,肾盏角度延长,而虾钳指样变形。坏死的乳头脱落或再吸收,结果肾盏变钝,而整个或部分乳头则保留,其内的造影剂包绕未受挤压的乳头尖,形成环形或不规则形充盈缺损,失活的乳头作为钙化的巢,在这些坏死乳头的周围部分会发生钙化而形成印戒的真正结石。US对于RPN的显示有其独特的价值,最近有学者研究发现多层螺旋CT(MDCT)能更好、更早期地显示RPN的各种病理学及相关影像学改变。

肾乳头坏死需要与肾盏憩室鉴别,后者是集合系统凸入肾实质内的附着有尿道上皮的囊袋,一般连于肾穹并投射到肾皮质(包括小叶间皮质的肾柱)而不是肾髓质,可以是先天性的,也可以由破裂的囊肿或感染造成。坏死性肾乳头的脱落造成肾盏变钝,变钝的肾盏与反流性肾病(伴有深部皮质瘢痕)所见不同,而肾乳头坏死的肾轮廓正常或呈轻微波浪形改变。肾盏变钝也可见于先天性大肾盏,大肾盏是一种无症状的先天性疾病,典型的影像学表现为肾盏扩大,而肾盂、输尿管正常。一般大肾盏一致性地累及所有肾盏,并比正常的肾盏数目要多(>15个);而肾乳头坏死的各肾盏之间各不相同。肾盏的数目没有增加。

图3-10-1 图片及线条图示“高尔夫球座征”

A.高尔夫球座;B.肾乳头坏死不同形式的乳头凹陷示意图:正常(a)、有高尔夫球座征的中央凹陷(b)、穹窿凹陷(c)、虾钳指样改变(d)、印戒样改变(e)、具有棒状杯口的脱落乳头(f)(引自参考文献2)

图3-10-2 静脉肾盂造影示“高尔夫球座征”

肾乳头坏死,在分泌期静脉肾盂造影(IVP)像上,造影剂充盈肾柱之间乳头内的中央凹陷(箭)形成高尔夫球座征,肾上下极内的小盏也有异常改变(引自参考文献1)

总之,高尔夫球座征是肾乳头坏死表现的征象之一,并以靠近变钝肾盏的乳头空洞形成为特点,识别高尔夫球座征来诊断肾乳头坏死对保留肾功能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很多肾乳头坏死的病因是可以治疗的。

(高 波 刘宝冬)

参 考 文 献

[1]Hartman MS.The Golf Ball-on-Tee Sign.Radiology,2006,239(1):297-298

[2]Dyer RB,Chen MY,Zagoria RJ.Classic Signs in Uroradiology.RadioGraphics,2004,24:S247-S280

[3]Jung DC,Kim SH,Jung SI,et al.Renal papillary necrosis:review and comparison of findings at multidetector row CT and intravenous Urography.RadioGraphics,2006,26(6):1827-1836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