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恶性肿瘤临床资料数据库的建立

恶性肿瘤临床资料数据库的建立

时间:2022-03-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建立数据库使得肿瘤存储信息丰富稳定,安全可靠。因此,将科室经治的肿瘤病例分门别类的建库有利于整理临床资料,简化查询过程,掌握疾病规律及治疗效果,为提高肿瘤诊治水平服务。建设肿瘤资料数据库需要临床肿瘤医师、计算机设计及管理人员和专业的统计人员的相互配合。通过信息工程师,可尝试将肿瘤资料数据库与医院病例管理

在妇科肿瘤的临床诊治和科学研究工作中,需要搜集、储存、整理大量的临床资料。肿瘤治疗需要长期密切的随访,住院病历与门诊病历能够保证完整、真实的随访信息,但人工整理、检索、统计却非常繁琐,耗时费力,且可重复性差,容易出错,资料容易丢失,不易保存,而且不能快速便捷地进行数据查询、整理,因此亟需对肿瘤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做一系统、规范、准确、便捷的管理,以便更好地开展临床、教学和科研工作、评估肿瘤疾病的疗效及病例随访追踪。

随着信息科学及计算机应用技术的飞速发展,计算机在资料的储存统计中,呈现出了巨大的优势,成为解决上述问题最为理想的方法,建立恶性肿瘤临床资料数据库(carcinoma cases database,CCD)来管理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是临床医学信息化、现代化的迫切要求和必然趋势。建立数据库使得肿瘤存储信息丰富稳定,安全可靠。由于大量的简单重复工作改由计算机自动完成,通过适时的检索及信息录入,可节省大量的人力资源和时间,资料的携带、交流、查询、利用也更为便捷。

1.肿瘤资料数据库管理系统主要可用于以下方面

(1)临床资料的收集整理:建立肿瘤资料数据库的最终目的是为临床服务。恶性肿瘤患者一般病情及治疗复杂,需反复住院,常经历手术、化疗、放疗、并发症治疗等,病历常常厚可盈尺,再入院掌握既往病情困难,治疗后随访记录的整理更加不易。因此,将科室经治的肿瘤病例分门别类的建库有利于整理临床资料,简化查询过程,掌握疾病规律及治疗效果,为提高肿瘤诊治水平服务。此外,临床管理人员也可通过该系统对患者的诊疗情况进行分析,如平均住院日、诊断周期等指标,对医院及科室实现信息管理自动化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2)科研需要:在以临床为基础的科研工作中,病历资料的查询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手工查询大量病历繁琐、费时、容易出错及遗漏。由于科研设计不同和开始的时间不一致,不同科研项目常需反复查询翻阅病历,做重复劳动。而建立数据库后,可根据课题需要,设立查询主题,通过计算机筛选,直接获得所需的临床资料;通过数据库相连的统计处理,得出有价值的科研结果。因此,数据库的建立可以使临床科研工作中的资料搜集整理及简单数据处理事半功倍,变得更为方便、快捷、准确。

(3)教学需要:临床教学中常需要结合实际病例进行讲解,根据教师设计的主题词对数据库进行检索,可搜索出符合教学要求的临床病例进行教学示范。同时,对数据库资料的简单统计有助于学生掌握该类疾病的基本特点,如临床表现、病理分类、诊断、手术、化疗、复发及预后等,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效果更好。

(4)信息及资源共享:如果资料库可以联网,那么,各医疗机构就可以进行信息及资源共享。这样既可扩大科研的样本量,提高科研质量,又可通过网络与其他单位进行少见病例的汇总分析,既降低少见病例分散、重复报道的缺点,也避免了某些典型病例少而未能报道所造成的资源浪费,大大缩短了临床科研的周期。

2.一个完善的肿瘤资料数据库需要具有以下功能

(1)录入功能必须完善:要做到设计严谨,项目准确、全面,输入快速。

(2)具有一定的统计分析功能:一般来说,数据库资料应可与Excel等数据处理表格实现数据转换,以方便地被权威统计软件如SPSS调用,进行复杂的统计分析。

(3)具有完善的检索查询功能:输入病案号或姓名,应可检索单个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临床或科研需要,输入1个或数个关键词,可迅速、准确地显示符合查询条件的群体患者资料。

(4)输入输出功能:设计的窗体应简洁直观,应用方便,为资料的输出、编辑提供直观友好的界面,作为资料显示和输出的报表则要简明清晰,易于理解及统计。

(5)网络共享功能:随着医疗网络的逐步形成,通过浏览器可以查看、编辑、汇报与数据库中数据绑定的HTML页,很方便与其他医疗协作单位共享资源、交流有关数据,实现多中心、大样本的临床科研工作;或将数据传输至多媒体电脑上进行教学演示等。

3.建立实用的肿瘤资料数据库应遵循以下原则

(1)可行性原则:建设肿瘤资料数据库是一个浩大的工程,应尽量做到内容全面而有重点,但在当前医疗资源紧张的情况下,医疗机构难以投入太多的人力和物力,因此,制定合适的肿瘤数据库字段显得尤为重要。各医疗单位在加大投入的同时要量力而行,以免执行困难或无法执行。字段的选择需结合国际国内的最新规范,确保高的起点。

(2)实用性原则:建设肿瘤资料数据库主要目的是为了加强临床资料的信息化,系统化管理,便于临床统计和分析,其实用性较为突出。必须始终围绕临床诊疗、科研、教学和方便临床管理的目的设计数据库。一般来讲,专科疾病数据库包括患者的一般情况、流行病学、症状学、诊断学、治疗方案、并发症、预后和随访等几方面内容,而肿瘤资料数据库应着重强调诊断学、治疗方案、预后和随访,以体现出肿瘤的早期诊断、分期、治疗方案的合理性、疗效及预后这些医务人员和患者共同关心的问题。同时,数据库的设计要方便临床资料的输入、查询和调用,并与统计软件直接链接,有直观的窗口、友好的操作界面、操作简单而快捷,通过相连的打印机直接打印出所需的临床资料和统计结果。

(3)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建设肿瘤资料数据库这一系统工程,需要全体医务人员的共同参与,共同论证,统一培训,并指定专门人员监督管理。在数据库成立之初,需要一段时间的磨合,针对数据库建设和应用当中出现的问题,及时做出调整。数据库的建设也必须跟上肿瘤医学的发展,方便新的字段和统计方法的接入,在保持相对稳定的同时,实现数据库的自我完善和可持续发展。

建设肿瘤资料数据库需要临床肿瘤医师、计算机设计及管理人员和专业的统计人员的相互配合。医师应根据临床需要提供数据库的字段和所需的统计要求,计算机专业人员负责计算机硬件系统的配备和软件系统的开发、调试,统计人员根据医师的统计要求提供统计软件并与数据库衔接。目前常用的关系型数据库管理系统软件有 Access、dBase、Foxbase、Foxpro等。其中Microsof t Access应用较为广泛。Access具有友好的图形用户界面,与Windows系统配套,功能强大,可以处理多种数据信息,包容大量字段,可与Excel实现数据转换,能方便地被权威统计软件SPSS调用,进行复杂的统计分析,同时具有较好的网络功能,使用方便,易于管理。通过信息工程师,可尝试将肿瘤资料数据库与医院病例管理系统衔接,以减少信息输入的工作量。Visual FoxPro的兼容性好,运行速度快,功能强大灵活,开发单用户数据库时比其他软件高效等特点,可根据各医院情况自行选择。

下面以Access 2000数据库的建立为例,介绍建设肿瘤资料数据库的方法。

首先,需要一定的计算机运行环境:硬件环境有PⅢ台式电脑,PⅢ 1.2G中央处理器,256M内存,80 G硬盘,40×光盘驱动器,图像扫描仪,打印机;软件环境为windows98操作平台,Access2000数据库管理系统。

制作过程主要有以下6个方面。

一是创建新数据库。启动Windows98操作平台,进入Access 2000,建立含表、查询、窗体、报表等项目的新数据库。

二是字段的设计。数据库的基础及核心内容是原始数据表,任何操作都是从数据表中获得数据信息以实现用户某一特定的需要。原始数据表来源于肿瘤患者的原始记录,概括这些记录某个属性的主题为字段。字段的选择要遵循可行、实用、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字段要体现对临床资料的结构化、标准化。需根据病例特点定义数十个字段来概括每个患者的临床资料,如病案号、姓名、性别、入院日期、初步诊断、最后诊断、手术方式、辅助治疗方法、病理诊断、临床分期、随访结果、备注等。

三是创建数据库表。作为Access 2000数据库的一个对象,表的作用是存储原始数据。选择设计视图方式创建新表,逐项添加所需的字段名和数据类型,并设计字段大小、索引等项目,其他不填或取默认值。按需要选择数据类型分别有文本、备注、数值、日期/时间、是/否等。如果在输入时填错数据类型,系统会自动提示。

四是创建查询。设计查询以指导计算机检索指定字段并显示符合查询的记录,用视图方式创建了各种相关查询,指定所需查询的字段、查询的排序方式、查询准则及进行计算所用到的公式。

五是创建窗体。窗体是用户和Access2000应用程序之间的主要接口,它具有显示和编辑数据、控制程序的执行流程、检索相关资料等功能。通过设计视图创建控件自定义窗体,控件来源于数据库中已设计的“字段”及控件工具箱中工具创建的控件,在屏幕所能容纳的范围内安置尽量多的字段,以便于查看和编辑数据资料。

六是创建报表。报表是Access2000用于汇总和比较一组数据,显示分组信息及实现输出的有效手段。结果可直接由打印机输出。

建立好数据库后,需要向原始数据表中逐个输入患者的记录。输入数份资料后,运用检索、统计、输出等工具进行数据库的检验。征求多方意见,对不符合临床和科研要求的部分进行修改完善,务使数据库在更广泛应用之前尽可能完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