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过去的40年间,美国经年龄校正后的心血管病死亡率每年下降2%。美国过去所取得的成就50%归功于戒烟控烟、高血压JNC1-7指南以及成年人胆固醇教育计划的推行,这些措施使高危人群的吸烟、血压和胆固醇等危险因素水平下移,另50%归功于患病人群的及时有效的治疗。在其他国家2/3以上的心血管地病死亡率的下降归功于非治疗性的人群危险因素水平的下移。这充分证明了降低人群危险因素水平和促进全民心血管病初始预防的重要作用。
但心血管病仍然是美国首位的死因和沉重的医疗负担,由于美国过去的主要策略在于发展生物技术,将有限的医疗资源用于高危人群和患病人群,对高危人群采取干预策略,治疗已患病人群,虽取得了一定成就但成本巨大。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心血管病是一种生活方式疾病和多重危险因素相关的疾病,是可防可控的,通过倡导健康生活方式,改变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就可以大幅度减少危险因素的发生,从而从根本上减少心血管病的发病和死亡以及疾病治疗的相关费用,这是解决医疗费用巨大负担的根本出路。
近年来,美国心血管病死亡率的下降呈趋缓态势,而一些急、慢性心血管病如心力衰竭和心房颤动的住院人数较以往有增加趋势,这与社会进步带来的人口老龄化和不断增加的不健康的生活方式(膳食不平衡、缺乏运动、吸烟)及不健康的危险因素(如血脂异常,高血压,糖尿病,肥胖)有关。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对年轻人影响最大,统计表明近年来儿童和青少年的肥胖、高血压、2型糖尿病患病率增加,这些长期暴露于危险因素下的年轻人,如果得不到有效地干预,在达到中年时就有可能出现心血管病,不但发病年龄提前,而且预期寿命缩短。我们也已清楚地认识到,许多心血管病虽然主要发生于中老年,但实际上动脉粥样硬化的病理过程和危险因素在儿童和青少年时期就已启动。
基于以上认识,2010年初美国心脏协会(AHA)提出了心血管健康的概念和2020年心血管健康战略目标,提出了关注心血管健康胜过关注心血管疾病的理念,强调心血管病的初始预防(primordial prevention),即健康人群的危险因素预防,将心血管疾病的预防战线进一步前移。初始预防不同于一级预防(亦称初级预防,primary prevention),后者是对有心血管病危险因素的个体预防心血管临床事件的发生。
与美国一样,心血管病已经成为危害我国人民身体健康的头号杀手,根据2009中国心血管病报告,我国心血管病现患人数至少2.3亿,高血压患者2亿,脑卒中患者700万,心肌梗死患者200万,心力衰竭患者420万,风湿性心脏病患者250万,先天性心脏病患者200万,每10个成年人中就有2人患心血管病。估计我国每年心血管病死亡300万人,总死亡每3人中至少1人因心血管病死亡,每10秒就有1人死于心血管病;最近据《新英格兰医学杂志》报道,目前中国糖尿病患者人数约有9 200万,成为世界上糖尿病人数最多的国家。以上数据表明我国心血管病流行形势非常严峻,心血管病防治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国家和个人的医疗费用负担正日益加剧。借鉴美国心脏学会关于心血管健康的先进理念,有助于指导我国有效地推进心血管病防控进程,找到解决医疗费用巨大负担的根本出路。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