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历节风(类风湿关节炎)

历节风(类风湿关节炎)

时间:2022-03-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种以关节病变为主的慢性全身性免疫性疾病,相当于中医的“痹病”“历节”“肾痹”“骨痹”“!羸”“鹤膝风”等疾病范围。经检查诊断为类风湿关节炎,对症治疗1周,症状不减反而加重,故来求治。疼痛消失,肿胀关节恢复正常,病情稳定,停药。病始于2006年2月,时值冬季,在外劳动,出汗后感受风寒,两手关节肿胀疼痛,且逐渐加重,在某医院检查,诊断为类风湿关节炎,用药治疗,症状不减。

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种以关节病变为主的慢性全身性免疫性疾病,相当于中医的“痹病”“历节”“肾痹”“骨痹”“!羸”“鹤膝风”等疾病范围。历代医家很重视对本病的治疗,但临床收效仍不满意。该证病情复杂,病症缠绵,并发症较多,疗效较差,见效缓慢,致残率高。

【病因病机】 本病多因于身体素虚,风寒湿邪外袭,流注经络关节,气血瘀滞,经脉受阻所致。《素问·痹论》曰:“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金匮要略·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曰:“风血相搏,即疼痛如掣……历节痛不可屈伸……诸肢节疼痛,身体!羸。”《济生方》说:“白虎历节由体虚之人将理失宜,受风寒湿毒之气,适筋脉凝滞,血气不流,蕴于骨节之间,或在四肢,肉色不便,其病昼轻夜重,其病彻骨,如虎之齿,故名白虎也。”清·沈金鳌《杂病源流犀烛》说:“白虎历节风,痹病之一症也。其原因皆由风寒湿入于经络,致气血凝滞,津液稽留,久而怫郁,坚牢,荣卫之气阻碍难行,正邪交战,故作痛不止也。”《诸病源候论》说:“由饮酒腠理开,汗出当风所致也。亦有血气虚,受风邪而得之者。风历关节,与血气相搏交攻,故疼痛。血气虚,则汗也。风冷搏于筋,则不可屈伸,为历节风。”又说:“历节风之状,短气,自汗出,历节疼痛不可忍,屈伸不得是也。”可见其症严重,对人体损害巨大。

临床症见关节肿胀、疼痛,屈伸不利,夜间加重,得热痛减,遇冷加剧,功能障碍,日久关节僵硬变形,功能障碍,肌肉萎缩,生活丧失自理能力。

【辨证用药】 肾为先天之本,脾为后天之本;肾主骨,脾主四肢肌肉。本证与脾肾关系极大。本证成因内为营卫失调之正虚,外由风寒湿邪侵袭,故治疗法则健脾补肾、培补正气以治其本,祛除风寒湿邪以治其标。标本兼治,方能取得良效。根据《素问·至真要大论》“寒者热之”“衰者补之”“风淫于内,治以辛凉”“湿淫于内,治以苦热”“寒淫于内,治以甘热”的原则施治。《金匮要略·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曰:“病历节不可屈伸疼痛,乌头汤主之。”李杲治疗本证“多用芎、归。佐以桃仁、红花、薄荷、威灵仙。或趁痛散(桃仁、红花、当归、地龙、五灵脂、酒牛膝、酒羌活、便香附、甘草各二钱,乳香、没药各一钱,为末,二钱酒下)。”

清·叶桂认为,本病“初为气凝在经,久则血伤入络,辄蠕动之物松透病根。”本病病情复杂,用药当寒热并投,驱邪扶正相混,使驱邪不伤正,扶正不耐邪。在对本病的治疗过程中,其慢性顽固者,应用虫类药有时可以收到较好的疗效。因为病久症情顽固者,其邪伏较深,气血多凝滞,而虫类药物的窜透性强能深搜细剔经络之结邪(如朱良春的痹通汤),使药物直达病所,驱除病根。方用张仲景乌头汤加减,或用自拟经验方杨氏通痹汤。

处方(杨氏通痹汤):川乌(先煎)、黄芪、当归、生地黄、丹参、防己、秦艽、木瓜、威灵仙、蜂房、延胡索、老鹳草

方中黄芪、当归、生地黄、丹参益气补血,活血散瘀;防己、秦艽、木瓜、威灵仙、老鹳草祛风除湿,散寒通络;川乌辛燥,通阳透节,驱寒逐湿;延胡索化瘀止痛。诸药合用则能散寒祛风除湿,补气益血,强肾蠲痹。

【典型医案】

例一

赵某,男,15岁,学生。主诉2个月前因外伤后左膝关节、右腕关节肿胀、疼痛,活动受限。经检查诊断为类风湿关节炎,对症治疗1周,症状不减反而加重,故来求治。

症见身体消瘦,左膝、右腕关节肿胀、变形,疼痛,不能活动,舌质淡红、苔薄白,脉缓。化验检查:血沉第1小时60毫米,类风湿因子(+),左膝、右腕关节平片正常。

由于身体素亏,又受外伤,复感风寒之邪,顺经入内,致成历节之病。治用祛风除湿、补虚活血之祛邪扶正法。方用张仲景乌头汤加减。

处方:生黄芪20克,牛膝15克,桂枝10克,红花10克,蜂房10克,防己15克,威灵仙10克,秦艽15克,薏苡仁10克,苍术15克,白芍15克,白花蛇舌草20克,川乌15克(先煎)。水煎服。每剂药服1天半。

二诊:症状有所减轻,中药继服。

三诊:症状明显减轻,已基本不痛。化验:血沉第1小时13毫米。以后2次检查血沉、抗“O”、类风湿因子,均正常。疼痛消失,肿胀关节恢复正常,病情稳定,停药。

例二

龚某,男,57岁,农民。2007年8月2日初诊。病始于2006年2月,时值冬季,在外劳动,出汗后感受风寒,两手关节肿胀疼痛,且逐渐加重,在某医院检查,诊断为类风湿关节炎,用药治疗,症状不减。1年半多不断变换地方治疗,但病仍不见起色。自病后,活动受限,不能参加任何劳动,经人介绍来我处医治。

症见全身关节肿胀疼痛,双手尤重,晨僵重,白天也不能握拳,不能拿东西,双下肢无力,站立不稳,舌质淡红、苔白,脉见沉弱。化验检查:血沉第1小时59毫米,类风湿因子46.9(正常为20以下)。诊断为类风湿关节炎(历节风)。

此乃身体素虚,风寒外袭,侵经犯络,邪结经脉,气血凝滞而成白虎历节病。治以补正驱邪、祛风除湿、蠲痹止痛法。方用自拟经验方杨氏通痹汤。

处方:川乌(先煎)、牛膝、红花(后下)各15克,当归、生黄芪、茯苓、丹参、生地黄各20克,穿山龙、白芍、延胡索、乳香、没药、老鹳草、防己、秦艽、木瓜、威灵仙、桂枝、蜂房各10克。水煎服。另用药渣煎水每天泡手、泡脚。同时服用自制杨氏风湿药酒,每次10毫升,每天2次。

二诊:症状有所减轻。化验:血沉第1小时40毫米。原方续服。

三诊:各种症状较前次有好转。化验:血沉第1小时36毫米。原方继服。

四诊:两手关节已基本不痛,可以握拳、拿东西。检查:双手肿胀关节已消,如常人。化验:血沉第1小时16毫米。原方继服。

五诊:症状全部消失,并已参加劳动。化验:血沉每小时5毫米。中药调理善后。

六诊:恢复正常,参加劳动。化验:血沉每小时1毫米,类风湿因子12.9。各种指标正常。临床治愈。停药。

随访2年,未出现异常症状。

【附方】

乌头汤(《金匮要略》) 组成:麻黄、芍药、黄芪、甘草、川乌。功用:驱寒逐湿,通经开痹。主治:寒湿痹痛。

痹通汤(朱良春教授经验方) 组成:乌梢蛇15克,炙僵蚕、炙土鳖虫、炙蜂房、广地龙、当归各10克,鸡血藤30克,甘草6克。每天1剂,分早、晚2次服,忌用其他药。功用:益肾壮督,通经活络,祛风散寒,除湿涤痰。主治:痹病。本方能扶正固本,标本兼治。加减:风盛者,加寻骨风、钻地风;寒盛者,加制川乌、桂枝或熟附子;湿盛者,加生薏苡仁、熟薏苡仁、土茯苓或苍术、白术;热盛者,加寒水石、葎草、忍冬藤、黄柏;痛甚,以全蝎或蜈蚣研末吞服,并加延胡索;夹瘀者,加桃仁、红花、乳香、没药、三七;夹痰者,加胆南星、白芥子;背部疼痛剧烈,加九香虫、葛根、秦艽;关节僵肿变形,加泽兰、蜣螂、穿山甲;皮下结节或红斑者,加水牛角、牡丹皮、赤芍;伴有骨质增生者,加补骨脂、鹿衔草以延缓关节软骨退变,抑制骨质增生;伴有颈椎增生,加葛根;腰椎增生,加川续断;伴有血尿酸增高者,加土茯苓、萆薢;口干者,加沙参、麦冬、玉竹;肤痒者,加徐长卿、地肤子、白鲜皮以抑制异性蛋白刺激。(本方为南通中医院院长、著名老中医、著名虫类药学专家朱良春教授集60年临床经验而组方。用以治疗痹病,疗效显著。)

杨氏通痹汤(自拟经验方) 组成:川乌、生黄芪、当归、生地黄、丹参、红花、白芍、延胡索、老鹳草、乳香、没药、木瓜、防己、秦艽、威灵仙、蜂房。功用:祛寒除湿,补虚蠲痹,活络止痛。主治:痹病。加减:病上肢,加桂枝、桑枝;在腰部,加川续断、桑寄生;在下肢,加牛膝;其寒盛,加炮附子、干姜;风重者,加防风、羌活、独活;湿重者,加苍术、薏苡仁;有热者,加忍冬藤、白花蛇舌草、黄柏。

杨氏风湿药酒(自拟经验方) 组成:川乌、穿山甲、白芍、熟地黄、生黄芪、丹参、当归、威灵仙、木瓜、防风、防己、五加皮、牛膝、红花、秦艽、桂枝、蜂房、乌梢蛇、川续断、乳香、没药、狗脊、杜仲。以60度白酒浸泡90天,滤出备用。每服10毫升,每天2次或3次。功用:祛风除湿散寒,活络痛痹止痛。主治:风寒湿痹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