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自身免疫和自身免疫病 自身免疫是指自身耐受遭到破坏时,机体免疫系统对自身物质发生免疫应答,产生自身抗体或自身反应性T淋巴细胞的现象。在自身免疫应答过分强烈时,会导致相应的自身组织、器官损伤或功能障碍,表现出一系列临床症状,这种病理状态称为自身免疫性疾病。
2.自身抗体及其特性 自身抗体是自身免疫性疾病的重要标志。患者血液中存在高效价自身抗体是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特点之一,也是临床确诊自身免疫性疾病的重要依据。
3.类风湿因子 类风湿因子(RF)是一类针对人或动物IgG分子Fc抗原决定簇的抗体,是以变性IgG为靶抗原的自身抗体,不与正常IgG发生凝集,多见于类风湿关节炎患者。RF包括IgM、IgG、IgA和IgE四种类型,其中以IgM型为主。
(1)检测方法:包括胶乳凝集试验、速率散射比浊法、ELISA法。
(2)临床应用:RF主要见于类风湿疾病,在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中的检出率很高。在SLE患者约有50%RF阳性,在SS、硬皮病、慢性活动性肝炎以及老年人中均可有不同程度的阳性率。
4.抗核抗体 抗核抗体(ANA)是以自身真核细胞成分作为靶抗原的一组自身抗体的总称,泛指针对各种核成分的抗体。包括抗DNA抗体、抗组蛋白抗体、抗非组蛋白抗体、抗核仁抗体四大类。
ANA性质主要是IgG,也有IgM、IgA、IgD和IgE,可与不同来源的细胞核起反应,无器官特异性和种属特异性;主要存在于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血清中,如SLE、SS、MCTD、类风湿关节炎等。
检测方法:间接免疫荧光法(IIF)常作为总的ANA筛选试验。鼠肝常用于检测抗核抗体,近来多被HEp-2细胞所代替,是由于HEp-2细胞具有人源性、胞核大、分裂期细胞多,并可大量培养等特点,但是单个细胞不可能替代组织切片,故鼠组织切片仍用于自身抗体的检测。
5.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 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ANCA)是一组以人中性粒细胞胞浆成分为靶抗原,与临床多种小血管炎性疾病密切相关的自身抗体,是系统性血管炎的血清标志抗体。ANCA主要有两型:胞质型(cANCA)和核周型(pANCA)。cANCA针对的靶抗原是蛋白酶3(PR3),pANCA针对的靶抗原主要是髓过氧化物酶(MPO),其他还有乳铁蛋白等。
cANCA是针对PR3的抗体,弥漫性细胞质染色,常见于Wegener肉芽肿病(WG)。pANCA是针对MPO的抗体,核周染色,主要见于系统性血管炎病人。
6.抗心磷脂抗体 抗心磷脂抗体(ACLA)所针对的抗原是血浆中的磷脂结合蛋白,与自身免疫病和抗磷脂抗体综合征密切相关,可分为IgG、IgA和IgM三种类型。ELISA检测,阳性见于SLE、RA、急性脑血管病、血栓形成、抗磷脂抗体综合征等。
7.抗平滑肌抗体ASMA 是抗肌动球蛋白的自身抗体,是自身免疫性肝炎的血清学标志抗体。
8.抗角蛋白抗体(AKA) 是抗丝集蛋白抗体之一,主要见于类风湿关节炎患者。
9.抗乙酰胆碱受体(AChR)抗体 是重症肌无力患者的标志抗体。抗乙酰胆碱受体(AChR)抗体可结合到横纹肌细胞的乙酰胆碱受体上,引起运动终板的破坏,使神经-肌肉之间的信号传导发生障碍,导致骨髓肌运动无力,称为重症肌无力(MG)。
10.抗线粒体抗体(AMA)检测 抗线粒体抗体所针对的抗原是内层线粒体膜,无器官特异性和种属特异性。该抗体主要是IgG,与PBC相关,但对肝细胞或胆管没有直接的损伤效应。
11.自身抗体检测一般原则 某些自身抗体敏感性高,特异性不强,具有筛选意义而不具有诊断价值。另一些则敏感性低,但对AID诊断的特异性较高,相关性强。可以先以ANA做筛查,然后再作其他检测。
12.自身抗体检测方法的选择与结果的确认 自身抗体检测首选间接免疫荧光法,因为IIF是以细胞组织成分作抗原基质,免疫荧光定位分析最为客观。对单一抗原成分检测,常用ELISA和Western-Blot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