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体液平衡紊乱及其检查

体液平衡紊乱及其检查

时间:2022-03-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人体内体液中无机物与部分以离子形式存在的有机物统称为电解质。新生儿约占总体重70%,随年龄增加逐渐降低。水平衡紊乱往往伴随有体液中电解质的改变及渗透压的变化。低渗性脱水以电解质丢失为主,细胞外液的渗透压低于正常。体内可交换的钠总量是细胞外液渗透压的主要决定因素,钠平衡紊乱常伴有水平衡紊乱。钾是维持细胞新陈代谢、调节体液渗透压、维持酸碱平衡和保持细胞应激功能的重要电解质之一。

(一)体液中水、电解质分布及平衡

人体内体液中无机物与部分以离子形式存在的有机物统称为电解质。葡萄糖、尿素等不能解离的有机物称为非电解质。机体内的电解质包括有机电解质和无机电解质两部分。

1.水平衡 人体内含水量与年龄、性别有关。新生儿约占总体重70%,随年龄增加逐渐降低。人体内水约2/3分布在细胞内液,1/3存在于细胞外液。成人每日代谢内生水约300ml。

2.钠、氯平衡 氯和钠是细胞外液的主要阴阳离子,主要从肾排出。钠的摄入与排出往往伴随有氯的出入。

3.体液电解质分布及平衡 血浆中主要电解质有Na、Cl、K。体液中Na主要分布在细胞外液,K主要分布在细胞内液。细胞内外液中钠和钾的浓度差别主要靠细胞膜上Na-K-ATP酶(钠泵)的主动转运作用维持。细胞间液是血浆的超滤液,其电解质成分和浓度与血浆相似,但细胞间液不含或仅含少量蛋白质。细胞内液主要阳离子是K和Mg2+,主要阴离子是蛋白质和有机磷酸盐。体液中阴离子总数应与阳离子总数相等,阴离子随阳离子总量的改变而变化。血浆中Cl、HCO3总和与阳离子Na浓度之间保持有一定比例关系,即:Na=HCO3+Cl+12(或10)mmol/L,理论渗透压为756~760kPa。

4.阴离子间隙(AG) 指细胞外液中所测的阳离子总数和阴离子总数之差,AG计算可简化为AG=Na-(Cl+HCO3)。代谢性酸中毒可分为高AG代谢性酸中毒及AG正常代谢性酸中毒(如高血Cl代谢性酸中毒)。AG升高多见于代谢性酸中毒的全过程:肾功能不全导致氮质血症或尿毒症时,引起磷酸盐和硫酸盐的潴留;严重低氧血症、休克;组织缺氧等引起乳酸堆积;饥饿、糖尿病患者脂肪动用分解加强,酮体堆积。

5.体液交换 包括血浆与细胞间液、细胞间液与细胞内液之间的交换,胶体渗透压在血浆与细胞间液的交换中起主要作用,还可影响细胞外液的总量。细胞间液与细胞内液之间的交换主要决定于细胞内外液的渗透压,水总是向渗透压高的一侧移动。

6.体液平衡的调节 机体通过神经-体液因素调节体液的正常平衡。

(1)口渴感觉调节:机体缺水时,下丘脑-大脑皮质调节,引起口渴反射而思饮水。

(2)激素调节。①抗利尿激素(ADH):主要作用是增加肾远曲小管及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作用。②醛固酮:其生理功能是促进肾远曲小管上皮细胞的排K保Na作用,使Na重吸收,保留Na(同时保留水)并促进K的排出,血钾升高刺激醛固酮分泌,血钾降低抑制其分泌,其主要作用是潴钠排钾。③其他调节因素,如利尿钠激素可减少肾小管对钠的重吸收,心钠素可以增加肾小球滤过压,产生排钠利尿作用。

(二)水、电解质平衡紊乱

1.概述 水平衡紊乱可表现为总体水过少或过多,或总体水变化不大,但水分布有明显差异。水平衡紊乱往往伴随有体液中电解质的改变及渗透压的变化。高渗性脱水以水丧失为主,电解质丢失较少,多见于饮水不足,如高温作业大量出汗,或非显性失水持续进行从而使水排出量增多;等渗性脱水主要是细胞外液的丢失,丢失的水和电解质基本平衡,细胞外液渗透压保持正常。常见于呕吐和腹泻等丧失消化液情况。低渗性脱水以电解质丢失为主,细胞外液的渗透压低于正常。病因多见于丢失体液时,只给补充水而不补充电解质,从而导致低渗性脱水。水过多:当机体摄入水过多或排出量减少,使体液中水增多、体重增加、血容量增多以及组织器官水肿。

2.钠平衡 钠离子是细胞外液含量最高的阳离子,对保持细胞外液容量、调节酸碱平衡、维持正常渗透压和细胞生理功能有重要意义。体内可交换的钠总量是细胞外液渗透压的主要决定因素,钠平衡紊乱常伴有水平衡紊乱。

3.低钠血症 血浆钠浓度小于130mmol/L;血浆钠浓度是血浆渗透浓度(Posm)的主要决定因素,低血钠可见于摄入少(少见),丢失多、水绝对或相对增多。

4.高钠血症 血浆Na浓度大于150mmol/L,主要见于水的摄入减少(如下丘脑损害引起的原发性高钠血症)、排水过多(尿崩症)、钠的潴留(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Cushing综合征)。

5.钾平衡 钾是细胞内液主要阳离子之一,细胞内液分布约98%。钾是维持细胞新陈代谢、调节体液渗透压、维持酸碱平衡和保持细胞应激功能的重要电解质之一。体内钾主要经肾以尿钾形式排出。

6.低钾血症 血清钾低于3.5mmol/L。常见原因:①钾摄入不足、钾丢失或排出增多:②细胞外钾进入细胞内:代谢性碱中毒或输入过多碱性药物,形成急性碱血症,H从细胞内进入细胞外,细胞外K进入细胞内,造成低钾血症。

7.高钾血症 血清钾高于5.5mmol/L。常见原因:①钾输入过多;②钾排泄障碍

(三)钾、钠、氯测定

钾测定结果明显受溶血的干扰,全血未及时分离或冷藏均可使血钾上升。采血前患者肌活动,如仰卧、握拳等,可使血钾上升。

钾、钠、氯测定方法有火焰光度法、化学测定法、离子选择电极法、滴定法和酶法等。离子选择电极法(ISE法)采用离子选择电极结构中一个对特定离子具有选择性响应的敏感膜,将离子活度转换成电位信号,测定未知溶液的离子活度,ISE法标本用量少,快速准确,操作简便,是目前所有方法中最为简便准确的方法,也是测定Cl-的最好方法。

(四)血液pH以及血气分析

运输O2和CO2的主要物质是Hb。氧从肺泡入血后,大部分进入红细胞与血红蛋白结合形成氧合血红蛋白,其结合是可逆的。血气分析是通过测定血液的pH、PO2、PCO2碳酸氢盐(HCO3)等几个分析指标来评价心、肺功能状况和酸碱平衡状态。

1.酸碱度及氢离子活度(pH及[H]) 正常人动脉血pH参考值范围是7.35~7.45。pH<7.35为酸血症,pH>7.45为碱血症。血pH的相对恒定取决于HCO-3/H3CO3缓冲系统,正常人比值为20∶1。

2.二氧化碳总量(T-CO2) 指血浆中各种形式的CO2的总和。

3.碳酸氢盐(HCO3) 是体内碱储备的主要成分,判断酸碱平衡的主要参考依据,有实际碳酸氢根(AB)和标准碳酸氢根(SB)两种。临床上AB=SB=正常,正常酸碱平衡状态;AB=SB<正常,为代谢性酸血症未代偿;AB=SB>正常,为代谢性碱血症未代偿;AB>SB,为呼吸性酸血症或代谢性碱血症,提示有CO2的潴留(多见于通气不足),AB<SB,呼吸性碱血症或代谢性酸血症,提示CO2排出过多(多见于过度通气)。

4.缓冲总碱(BB) 指所有能起缓冲作用的阴离子的总和包括HCO-3、Pr、Hb等。

5.碱剩余(BE) 标准状态(37℃、PaCO240mmHg、SaO2为100%)下,将1L血液滴定至pH 7.4时,所需的酸量或碱量的mmol数。

6.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及碳酸[H2CO3] PaCO2是血液中溶解的CO2产生的压力,通气量增加,CO2排出增加,PaCO2下降;通气量减少,CO2排出也减少,PaCO2上升,称之为呼吸性因子。临床上高于45mmHg为高碳酸血症;低于35mmHg为低碳酸血症。

7.动脉血氧分压(PaO2)和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 PaO2是动脉血物理溶解氧的分压。SaO2=氧含量/氧容量,反映Hb结合氧的能力,主要取决于PaO2,SaO2与PaO2关系称为氧解离曲线,呈S形,SaO2达到50%时相应的PaO2称为P50。当血液pH由正常的7.40降为7.20时,氧解离曲线右移。pH上升至7.6时,曲线左移;当温度降低时氧解离曲线左移;当温度上升,曲线右移,释放氧增加。

(五)血液酸碱平衡紊乱

血浆的HCO3/H2CO3比值<20∶1,pH有低于正常下限(7.35)的倾向或<7.35,称为酸中毒。HCO3/H2CO3比值>20∶1,pH高于正常上限(7.45)称为碱中毒。

1.酸中毒

(1)代谢性酸中毒常见原因:①酸性代谢产物如乳酸、酮体等增加;②酸性物质排出障碍,如肾功能不全、尿液酸化不够;③碱丢失过多,如腹泻或重吸收HCO3障碍。

(2)呼吸性酸中毒:由于肺部病变,使排出的CO2减少,PCO2升高,H2CO3浓度增加,血液pH有降低趋势,严重时,pH<7.35,称为呼吸性酸中毒。呼吸性酸中毒患者依赖于肾排K保Na作用进行调节,肾小管回吸收Na增加,而NaHCO3也随之吸收加强,血中NaHCO3浓度有一定程度的升高,有可能使血pH恢复正常范围。

2.碱中毒

(1)代谢性碱中毒:由于碱性物质进入体内过多或生成过多,或酸性物质产生过少而排出过多,引起血浆[HCO3]浓度升高,使血浆pH有升高的趋势,称为代谢性碱中毒。临床多见于:①呕吐;②低钾低氯血症;③输入碱性药物过多。

(2)呼吸性碱中毒:由于过度换气,CO2排出过多,使血浆PCO2降低,[HCO3/H2CO3]>20∶1,pH有升高趋势,即为呼吸性碱中毒。如果血浆中[HCO3]水平降低,血浆[HCO-3]/[H2 CO3]在低于正常水平下保持20∶1,pH仍在正常范围,此时属于代偿型呼吸性碱中毒。如果呼吸仍处于过度换气,CO2排出过多,PCO2降低,血浆HCO3浓度无法与PCO2降低相平衡,超过肾的代偿能力,造成失代偿型呼吸性碱中毒,此时pH>7.45。呼吸性碱中毒血液生化指标为血浆pH>7.45,PCO2明显降低,T-CO2减少,Cl增高,K轻度降低,AG轻度增高。

3.混合性酸碱平衡紊乱 临床上代谢性与呼吸性酸碱中毒,甚至酸中毒与碱中毒,可以同时或相继出现,形成混合型酸碱平衡失调。

(六)血气分析标本采集和运送

血气分析的最佳标本是动脉血,一般用肝素抗凝(最适用肝素锂),若采血部位为桡动脉,则需施行Allen试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