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疼痛的概念

疼痛的概念

时间:2022-03-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关于疼痛分类一般从治疗开始分为急性疼痛和慢性疼痛两类,也有将后者再区分为伴有类风湿、癌症等慢性疾患的疼痛和慢性疼痛症候群两种,概念进一步得以明确。如前所述,这种慢性疼痛症候群常作为心理性因素处置,但是根据多相模式,即便是慢性疼痛也不可否定伤害刺激存在,与急性疼痛相比可理解为慢性疼痛时的中枢过程处于亢奋状态。

以往大多认为疼痛是机体发生障碍的警报即组织伤害的信号,而且常对于一旦不符合该常理的患者即冠以心理性疼痛(因素)建议去精神科或心理咨询就诊,这里存在一个将疼痛分为机体性和心理性两种类型的即所谓心身二元论观点。但是,近年来随着对于疼痛研究的进展,心身一元论的观点越发受到重视,即疼痛不是简单、局限的器质性病理变化,而是包含心理因素等在内的全身反应。例如,踝关节扭伤时可同时出现全身性的反应如皱眉、呻吟等,或者在深夜虽然病情并无变化却因为周围的刺激、干扰减少或消除,注意力集中于疼痛上引起疼痛加重的感觉。急性疼痛多为一过性,随着原发的损伤、疾患的治愈得以解除,因此往往忽视了心理-社会方面的因素。然而近年来,特别是对于慢性腰痛的重视,有必要对疼痛有一个比较清楚的认识。

Loeser提出多相模式,将疼痛分为伤害刺激(nociception)、疼痛感觉(pain)、痛苦烦恼(suffering)、疼痛应对(pain behavior)4个时相(图12-1),即伤害刺激是指热能和机械能对神经末梢的A-δ、C纤维末端造成的组织破坏性刺激;疼痛感觉是神经系统对伤害刺激的感受;痛苦烦恼指由疼痛感觉引发的阴郁情绪变化;疼痛反应则是指从简单的呻吟、皱眉直至告假休息、就诊活动等社会层面的所有与疼痛有关的行为。这个多相模式中痛苦烦恼和疼痛反应是中枢(精神、心理层面)应变的过程,前者偏向于抑郁不安、疼痛的感受,后者则是疼痛反应引起的如家庭的呵护、休息、经济补助等对患者有利的结果(有称为正向强化因子)。

图12-1 疼痛多相模式和主要对应关系:主要应对治疗

关于疼痛分类一般从治疗开始分为急性疼痛和慢性疼痛两类,也有将后者再区分为伴有类风湿、癌症等慢性疾患的疼痛(难治性疼痛或急性复发性疼痛)和慢性疼痛症候群两种,概念进一步得以明确。

在慢性疼痛症候群,通常在器质性病变获得治愈后(受伤或发病3~6个月)仍持续诉说疼痛,表现为远超出机体体征的过度的在生活和职业上的障碍,但是缺乏阳性检查结果的依据,如白细胞增多、血沉增高等,并且诉说疼痛的部位广泛,但是从病理学角度推测与解剖分布不一致,而且使用消炎镇痛药无效。

如前所述,这种慢性疼痛症候群常作为心理性因素处置,但是根据多相模式,即便是慢性疼痛也不可否定伤害刺激存在,与急性疼痛相比可理解为慢性疼痛时的中枢过程(痛苦烦恼和疼痛反应)处于亢奋状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