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头颅后前正位检查

头颅后前正位检查

时间:2022-03-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1.在操作台上输入患者信息或从RIS导出患者信息,进入头颅后前位摄影模板程序。选用适当kV、mAs。一般选择70kV,25mAs。

(一)摄影前准备

按常规进行摄影前准备。

(二)患者信息及摄影条件

1.在操作台上输入患者信息或从RIS导出患者信息,进入头颅后前位摄影模板程序。选用适当kV、mAs。一般选择70kV,25mAs。

2.使用滤线器,滤线栅比值不小于10∶1,栅密度>40LP/cm,栅焦距F0=100cm。

3.摄影距离为100cm。

4.不用AEC。

(三)投照野及体位设计

1.患者俯卧于摄影台上,两臂置于头部两旁。

2.头部正中矢状面垂直床面,并与平板探测器中线重合。

3.两侧耳垂根部与台面等距,下颌稍内收,使听眦线与台面垂直。

4.平板探测器上缘超过头顶3cm,下缘包括部分下颌骨。

5.中心线经枕外隆凸,通过眉间垂直射入平板探测器。

6.患者俯卧有困难,也可采用仰卧位摄影。

(四)曝光、图像处理及传送

按常规进行投照曝光。对获得的影像进行必要的后处理、图像发送或打印照片。

(五)图像的质量要求

1.显示头颅正位影像,照片包括全部颅骨及下颌骨升支。

2.矢状缝及鼻中隔影像居中,眼眶、上颌窦、筛窦等左右对称显示。

3.顶骨及两侧颞骨的影像对称,距照片边缘等距离。

4.颞骨岩骨上缘位于眼眶内正中,内听道显示清楚,两侧无名线距颅板等距离。

5.颅骨穹窿内、外骨板应清晰显示。

6.显示影像细节的最小尺寸极限:0.3~0.5mm。

(六)临床应用

主要用于颅外伤、畸形、炎症、肿瘤等的检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