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假说的特点

假说的特点

时间:2022-03-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实践证明该假说的科学性依据是正确的,假说的解释也是科学的。据此,米歇尔提出了一种假说,认为“如果要假定有一种物质是受精作用的特定原因,无疑地首先应想到核素。”一种假说认为,蛋白质具有高度的特异性,是遗传物质;另一种假说认为,每一物种中核酸的含量及组成是十分稳定,核酸是遗传物质。这两种不同假说的存在与争论,引发了对生物遗传物质的进一步地深入研究。

1.科学性 假说不是随意的幻想和毫无根据的空想,而是人们根据已经认识或掌握的有关科学知识或经验,对有一定事实基础的研究或认识对象,进行的科学逻辑推理和解释。

例如,板块构造说的提出,得到了海洋地质、地球物理、深海钻探等方面的有力支持,特别是地震和古地磁的研究被公认为板块构造学说的两大支柱。它将地球表面分成六大基本板块,认为板块与板块之间通常以海岭(中脊)、海沟等分界。一般在每一个板块的内部,地壳都是比较稳定的。板块与板块交界的地方,则是地壳比较活动的地带,这里常有火山、地震活动以及地壳的断裂、下沉和挤压褶皱等发生。现在,大量资料表明地球表面板块的构成及相应关系大致如此。实践证明该假说的科学性依据是正确的,假说的解释也是科学的。

2.推测性 假说是在不完全或不充分的经验和事实的基础上推导出来的,是尚未经过实践的检验和仍有疑问的不准确的思维状态。假说的这种推测性,决定了其在未来实践中的两种截然不同的命运,要么被实践证明是全部或部分是正确的,要么被证明是错误的。对于后者,只有放弃才是唯一科学的态度。

例如,威廉·赫歇尔是18世纪和19世纪之交最杰出的天文学家。1785年,他为了判别英国的赖特和德国的康德关于所有恒星组成一个银河系的推测之准确性,进行了大量的天文观测和统计计算,在天文史上第一次提出了银河系结构模型。这个模型是建立在三个基本假设之上:第一,恒星的光度相等;第二,空间透明;第三,恒星均匀分布。但是,这三个假设随着实践的发展,证明与事实并不相符。1796年,他对第三假设提出怀疑。1817年,他明确表示第一假设和第二假设是错误的,进而否定了自己多年来苦心研究的银河系结构模型。

3.抽象性和逻辑性 假说并不是经验和事实的简单堆砌,而是经过一定的科学概念、判断、推理过程形成的抽象的逻辑体系。这种抽象的逻辑体系往往是不成熟的,有待于进一步的修正与完善。

例如,1869年,门捷列夫根据人们已经掌握的60多种天然元素的原子量以及其他性质等资料,进行了大量分类归纳研究,提出了化学元素周期律,指出元素的性质随着它们的原子量以周期性的方式变化,即元素的化学性质是原子量的周期性函数。当然,后来在科学实践中得到了进一步的修正,完善为元素的化学性质是原子序数的周期性函数。

4.预见性 假说是对事物的本质、事实的内在联系、事物的规律性的推断,具有一定的预见性。但是由于假说的抽象性和逻辑性的不成熟,这种预见性也带有一定的不准确性。

例如,1870年,门捷列夫根据化学元素周期律预见到三种未知的新元素,并且具体指明了它们各自的性质和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后来,这三种未知的新元素相继被别国的科学家发现,这就是我们现在所称的“镓”、“钪”、“锗”。可见,门捷列夫的预见性是多么的科学和准确。正是这种预见的证实,使得门捷列夫的元素周期律从科学假说上升为科学理论,得到了普遍的承认。原来将门捷列夫责难为“研究鬼怪——世界上不存在的元素,想象出它的性质和特征。这不是化学而是魔术!等于呓人说梦”的人,也哑口无言了。

5.多样性 在科学研究中,往往会对同一现象或事物产生两种或多种不同的认识,特别是在人们没有真正认识其科学本质之前,各种假说的多样性是显而易见的。

例如,核酸是生命的最基本物质之一,对生物的生长、遗传、变异等现象起着决定性作用。可是人们对它的认识却经过了一个漫长曲折的过程。早在19世纪末,科学家米歇尔从脓细胞中分离出一种从未见过的酸性物质,其中含有大量的磷,于是他把这种物质称为“核素”。之后,他用鲑鱼的精细胞作材料进行研究,发现精细胞中核素特别丰富,并发现核素是多碱基酸,在核内同精蛋白结合形成非溶性盐。据此,米歇尔提出了一种假说,认为“如果要假定有一种物质是受精作用的特定原因,无疑地首先应想到核素。”遗憾地是,他并没有能够坚持下去。随后的30年中,尽管赫尔维希、威尔逊等又先后提出过类似的假说,但是都受到了当时生物学界和化学界大多数人的反对而未得到进一步的发展。直到20世纪40年代初,关于生物体内遗传物质问题的认识,存在着两种截然不同的假说。一种假说认为,蛋白质具有高度的特异性,是遗传物质;另一种假说认为,每一物种中核酸的含量及组成是十分稳定,核酸是遗传物质。这两种不同假说的存在与争论,引发了对生物遗传物质的进一步地深入研究。到1944年,艾弗里等人用提取出来的纯化了的DNA做转化试验,证明DNA是转化肺炎球菌的遗传物质,为核酸是遗传物质的假说提供了有力的证据。1952年,赫尔胥和蔡斯在大肠埃希菌的42噬菌体内,用放射性同位素进行标记试验,为核酸是遗传物质假说提供了进一步的证据。至此,核酸是遗传的物质基础才成为举世公认的科学事实。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