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髋臼准备和髋臼假体的置入

髋臼准备和髋臼假体的置入

时间:2022-03-1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1.髋臼显露清楚并完成髋臼窝和髋臼周围软组织清理后,选择比预计将要使用的髋臼假体小6~10mm的髋臼锉开始锉磨髋臼。2.当髋臼锉与髋臼的前后壁以及髋臼顶部和外缘达到紧密接触时,应小心谨慎地进一步进行锉磨。如果残留有不出血的硬化骨或软骨,则应继续增大髋臼锉的型号进一步锉磨,直到髋臼床的大部分区域都有点状出血的软骨下骨或骨松质暴露在外面。臼杯紧紧打入到位后,用手摇动打击器的柄端来测试假体的稳定性。

目前,绝大多数关节外科医师倾向于应用压配技术来完成初次全髋关节置换术髋臼假体的置入,而螺钉的使用仅限于用压配技术无法获得可靠的初始稳定性时。下面将详细介绍这一技术的各个步骤。

1.髋臼显露清楚并完成髋臼窝和髋臼周围软组织清理后,选择比预计将要使用的髋臼假体(根据术前模板测量获得)小6~10mm的髋臼锉开始锉磨髋臼。锉磨过程中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是用一把小号的髋臼锉直接向内侧锉磨髋臼窝的底部。当患者于侧卧位时,术者应将髋臼锉放置在接近与水平面垂直的角度来进行锉磨,直到髋臼窝最外侧部分的前后缘被锉磨干净,可以完全显露出髋臼窝的内侧壁。然后沿着臼杯的最终放置方向和角度继续进行锉磨。通常情况下,这一角度为外展35°~40°并前倾15°~30°,在使用后外侧入路的情况下,最佳的前倾角度为20°~25°。随后,用一系列直径逐渐增大(通常为1mm或2mm递增)的髋臼锉继续锉磨,在这一过程中,应使髋臼锉的方向与最终臼杯置入的方向一致(图6-8)。

2.当髋臼锉与髋臼的前后壁以及髋臼顶部和外缘达到紧密接触时,应小心谨慎地进一步进行锉磨。术者应当判断所暴露的软骨下骨或骨松质是否足够为微孔涂层的假体提供充分的骨长入。如果残留有不出血的硬化骨或软骨,则应继续增大髋臼锉的型号进一步锉磨,直到髋臼床的大部分区域都有点状出血的软骨下骨或骨松质暴露在外面。在增大髋臼锉的型号之前,必须保证髋臼的前后柱保留有足够的厚度(图6-9)。

3.当髋臼锉在髋臼内达到非常紧密的匹配,且极佳的渗血骨面已经准备好的时候,术者握住位于髋臼内的髋臼锉时就应当能够前后晃动整个骨盆,而且髋臼锉与髋臼缘之间仅可见极少的相对活动。如果此时对于锉磨出来的髋臼床的形状是否为标准的半球形没有把握,则可以将试模置入髋臼内,来检查其顶部及边缘与骨面是否有充分的接触。

图6-8 髋臼假体角度的体外判定方法(黄色箭头)

A.髋臼前倾;B.髋臼俯倾

4.在完成上述操作并达到相应标准后,选择比最后一把髋臼锉大1mm或2mm的髋臼假体,安装到髋臼打入器上,按照上述的臼杯安放角度(即外展35°~40°、前倾20°~25°),用中等力量的打击将臼杯打入髋臼内。在打击的过程中应当避免使用过大的暴力,以免发生骨折。同时,在整个过程中都要注意保持髋臼假体的方向和位置不变。臼杯紧紧打入到位后,用手摇动打击器的柄端来测试假体的稳定性。如果假体在前后方向或上下方向存在移动的迹象,就应当在髋臼的后上象限打入螺钉以增强固定。术中如何决定是否使用螺钉固定,见图6-10。如果没有发现假体存在移动,则彻底擦净臼杯内的碎屑并进一步擦干,然后放入组配式的内衬,此时应注意内衬是否与金属臼杯充分“坐实”、锁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