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分析非洲范式的工具

分析非洲范式的工具

时间:2022-02-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西方媒体中广为流行的再现非洲的工具是刻板模式。西方媒体选择非洲新闻的过程不仅服务于刻板成见,也排除了非洲问题的许多特征和理解非洲问题的方式。
分析非洲范式的工具_超越非洲范式

二、分析非洲范式的工具

为分析西方媒体如何报道非洲新闻,非洲范式在它们报道非洲新闻时的具体适用,需要一定的理论分析工具。西方媒体报道非洲的行为是传播行为,所以在分析西方媒体报道非洲、建构非洲形象的非洲范式时,我们主要从传播学、新闻学、语言学中借用信息处理概略理论、图片理解理论、普通语言学理论和客观性研究作为分析工具。有这四种理论,就有了分析西方媒体如何报道非洲新闻的工具,从而揭露西方媒体在报道非洲新闻时虚伪性和双重性的一面,揭示非洲范式的本质。

1.信息处理概略理论

概略理论,也称图解观点,是美国传播学者罗伯特·阿克塞罗德1973年提出的一个信息传播模式,他称之为信息处理的概略理论(schema theory of information processing)。概略“是一种认知的结构,它由组织好的从以往经验中抽象出的对情景及个人的知识所组成。概略被用来处理新的信息,并追溯已有的信息”[6]。概略理论揭示,受众在处理信息时是“认知的吝啬鬼”,他们处理复杂信息的有限能力迫使他们奉行“认知的经济学”,即形成简单化的思维模式。概略是“对处理复杂事物虽不完善但有助益的工具”。

概略的概念被心理学家、认知科学家、政治科学家和传播研究者广泛应用,因为它对了解人们处理信息的方法明显管用。概略理论有助于我们理解,受众和新闻记者如何可能处理那么多的新闻。他们似乎通过很多不同的匹配策略企图将一则新闻中的信息纳入某种现有的概略中。如果匹配的策略可以找到,信息的某些部分或来自信息的推论便很可能以一种修改后的概略形式存贮起来。如果匹配的策略不能找到,则该信息便可能一闪而过,无法被吸收。“概略”在这里类似于李普曼在《公共舆论》中提出的“刻板成见”或社会心理学中提出的“预存立场”,只有符合原有认知模式和预存立场的信息和观点才可能被选择性记忆。在西方媒体中广为流行的再现非洲的工具是刻板模式。刻板模式的功能相当于速记,通过它,媒体可以将问题简单化。“既然永远都没有足够的时间或空间去叙述(describe)个体所有的丰富的复杂性,那么就可能采取某些捷径,作比较、冒险抽象化或普通化、贴标签。”[7]所以刻板成见几乎是人认识世界的主要模式。李普曼认为,西方媒体之所以坚持刻板成见,另一个原因在于“成见系统也许是我们个人传统的核心,是对我们社会地位的保护”[8]。这个原因也许更为深刻。一旦加入某种意识形态和价值观的因素,那刻板成见就几乎可能导致西方媒体突出什么,而忽略什么。

分析西方媒体关于非洲的报道,意味着许多相同的议题——框架和表现的概念。框架就是这样一种方法,在这种框架中,问题得到描述,这影响到这个议题或问题被理解的方式。西方媒体不仅仅是反映非洲的现实,它们也通过有意义指向的实践和再现重新建构和塑造了现实。正如霍尔(1997)所认为的,再现(representation)并不必然承担着对世界及其内在关系进行直接描述(presentation)的任务。对霍尔来说,“再现与反映(reflection)是两个差别很大的概念。它意味着积极的选择、描述、结构和塑造的工作:它不仅仅是传递已经存在的意义,而且意味着使事物具有意义的积极劳动。”[9]使事物有意义的一种方式就是刻板模式:一个选择、放大或减少的过程。媒体再现(Media representation)简化、压缩、浓缩或选择/拒绝错综复杂的社会内在联系的方面,是为了把它们再现为固定的、自然的、显然的和易于消费的。因此,媒体要做的事情就是选择一个方面(选择),使它膨胀到适应一种事先确定的特征(放大),然后确立为一种最容易被认知的形象(简化)。

信息处理的概略理论对分析西方媒体选择报道非洲新闻的技巧和新闻框架很有启发意义。不光一般读者运用概略解读媒体上的信息,就是记者在采写新闻稿件时也遵循概略模式对信息进行处理和选择。那么西方新闻记者大脑中原有的概略图是什么呢?这就是2002年英国志愿者服务组织调查报告中指出的“刻板成见”。西方媒体选择非洲新闻的过程不仅服务于刻板成见,也排除了非洲问题的许多特征和理解非洲问题的方式。正是通过这种选择和浓缩,非洲的负面形象经常堆积在西方媒体上。负面性是事件可能被新闻媒体报道的一个主要特征或维度,发生在非洲的负面事件增加了这些事件被媒体报道的可能性,而正面的事件却很少获得西方媒体的注意力。因为在西方媒体中一直有这样一种趋势,即把非洲描述成一个为疾病、部落冲突、绝望与萧条所折磨的大陆。非洲的消极发展和事件很符合 西方媒体的刻板成见化。这能解释西方媒体在关于非洲的新闻报道中为什么不提供背景和历史渊源,而是根据事件的意义,也就是事件所谓的新闻价值和对西方受众的吸引力来判断取舍。

2.图像理解理论

正如李普曼所说的“图像始终是最可靠的观念传达方式,其次则是能够唤起记忆图像的词语”[10],媒体经常将图像作为消息的一部分使用,尤其在读图时代,选用有视觉冲击力的图像成为吸引受众眼球的主要策略。因为图像可以让人们的情感倍增,而让他们的思想弱化;可以煽动他们的感觉,而使他们的头脑空洞。但是关于受众如何理解这些图像,我们并不清楚。

美国学者斯科特提出一种关于视觉修辞的理论来帮助我们了解受众是如何处理图像信息的。斯科特认为,大多数对广告图像的研究都把图像当做现实的透明反映,或是情感诉求的运载工具,她主张另一种可能——将图像作为符号,即可以用来建立论证修辞的语汇。她认为,视觉成分可以表达观念、抽象事物、行动、隐语和修饰物,它们可以组合为复杂的辩论方式。不仅如此,这种对形象的观念化表达还可能意味着,图像就像其他信息一样,需要以认知的方式处理。

斯科特对大众传播媒介图像的运用提出三种思考方式:作为对真实的透明表现、作为感情或情绪的引发因素和作为组成修辞论辩集合符号的复杂系统。在大众传播中,不同种类的图像可以在不同等级上采用这三方面不同的思路。[11]如较之广告,新闻图像可能更多采用“透明反映”现实的思路,而较之新闻,广告图像可能更多采用修辞论辩的思路。这两种图像有时也可能更多地采用情感诉求的思路。但使用图像的效果如何并不取决于传者的意图,受众可以有自己的理解。

李普曼和斯科特关于图像理解的理论为分析西方媒体和援助机构运用图像有意或无意塑造非洲形象提供了分析工具,对我们理解今天西方主导的国际电视如何塑造西方公众头脑中的非洲印象有着特别的意义。因为绝大多数图像的解读者都把图像当成事实本身,而实际上图像不过是对事实信息的另一种符号表征,它与其他符号系统一样,只是传递信息的工具,具有很大的可操作性,至于传递的信息真实与否,图像本身并不保证。我们应该审慎对待这两句话:“图片不说谎话”和“一图值千言”。

3.语言符号编码理论

语言符号是交流信息最主要的符号。语言编码就是将目的、意愿或意义转化成符号的过程。语言具有三个基本的特性:一、语言是静态的,而真实是动态的。语言具有相对稳定性,不因经历一段时间而改变,但用语言来描述的事物却处于变化中。真实是一种过程,然而,对这种过程的描绘只能用固定的字眼和静态的语言。西方媒体经常使用“黑暗、愚昧、部落、贫穷”等静态的、陈滥的词汇描述非洲,并不能展示非洲动态的发展,从而导致西方受众对非洲发展的无知。二、语言是有限的,而真实是无限的。非洲国家众多、历史悠久、种族多元,文明荟萃,有限的语言往往只能描述非洲之一隅,从而挂一漏万。三、语言是抽象的,而事物一般是具象的。抽象意味着选择某些细节和舍弃其他细节。任何语言都含有抽象成分,而且抽象是语言最有用的特征之一。它能使我们想到它的范畴,因此使我们能够概括它。抽象是词汇的一种特色,但它同样也可能产生问题,尤其是当人们没有意识到语言抽象存在时。所有的字都采用了抽象的方法,而且越是抽象,字词与现实事物的联系便越不直接,它们之间相符的程度就越低。2006年国际新闻学年会上,南非副总统要求西方媒体不要用抽象概括的方式来描述非洲,就是因为西方用抽象概括的语言扭曲了非洲的本真。

语言学认为,任何一种语言的结构和词汇都含有很多对真实现象的假定。很多假定非常根深蒂固,以至于我们都不能察觉到。本杰明·李·沃尔夫认为:“任何语言都是与其他语言不同的一种巨大模型系统,不同之处在于,每一种语言都有文化规定了形式和类别,人们不仅根据这些形式和类别进行交往,而且用以分析现实,注意或忽略某些关系和现象,梳理自己的推理并建构自己的意识。每一种语言以不同的方式人为划分对现存事物不断涌现和流动的意识。”[12]在英语中,隐含假定的一个例子便是不大被觉察到的性别歧视和种族歧视。表现在西方媒体对非洲的新闻报道中,就是大量使用那些带有种族歧视、文化歧视的词汇,如“黑暗、部落、部族、贫穷、愚昧、野蛮”等。

由于语言是静态的、有限的、抽象的,因此很可能出现语言的误用。普通语义学最大的贡献之一,便是为我们指出了其中的几种误用。三种常见的语言误用是:(1)固定层次抽象法。指语言的抽象固定在一个抽象阶梯上。其实抽象程度可以高,也可以低。普通语义学认为,有效的传播应该包括所有层次上的抽象。一则有效的消息既有高抽象层次的概括,又有低抽象层次的细节。(2)指认不当。指无法分清同一范畴或类型中事物之间的区别,把同一类型中的不同成员视为完全相同的个体。最常见的一种指认不当是刻板偏见或称成见。通常,由于语言的分类特征,加上人们又分不清个体间的差异,就形成了这种刻板偏见。于是一些次级群体被插上贪婪、愚笨、懒惰者诸如此类的标签。这在西方媒体对非洲的新闻报道中体现比较明显,最明显的一个例子就是把非洲的战争和冲突归结为部族或部落冲突。(3)二元价值判断。即非此即彼的思维方式,或者排斥了中间层次的极端想法。心理学家厄尔·凯利曾说:“当我们了解周围事物时,我们是根据我们过去的经验和我们的目的有选择地、而不是随意进行的。”[13]对西方媒体来说,在西方之外几乎没有文明,因而非洲相对西方来说就是愚昧、野蛮、落后等,能够描述的也就是这些东西。

正是由于语言存在这些特性和可能的误用,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哈罗德·品特提醒我们说:“所有这一切终将导致语言的核心染上致命的疾病,语言最后变成了永远的假面具,一张用谎言织就的大网。……语言的结构和事实的结构(我是指真正发生过的事实)能否真正相应?事实是否还能超脱于语言之外,独立、执著、客观而不受语言的描绘所左右?我相信正是我们使用语言的方式使自己陷入了一个可怕的圈套,在这个圈套中,自由、民主、基督教精神等词语仍然被用来替可耻的政策与野蛮的行径作托词。”[14]而纳粹德国的宣传部长约瑟夫·戈培尔则对利用语言编织谎言信心十足:“在充分了解宣传对象的心理的基础上,通过重复足够多的次数来使他们相信方的即是圆的并非不可能。可以通过改造语言来掩盖事实真相。”[15]

因此,我们必须警惕语言被系统地用来掩饰、扭曲事实,从而服务于某种西方虚构的神话和优越性。语言符号编码理论为分析西方媒体选择何种语言词汇来描述非洲、界定非洲提供了分析工具和视角。因为西方公众提到非洲印象时立刻想到的词汇,通常是新闻报道中经常出现的词汇。

4.客观性研究

客观是对新闻报道最基本的要求。为了达到新闻客观公正,记者可以采用很多办法,如尽可能消除推论和判断,尽可能多用报道。但是这些还不能保证客观性。还必须考虑另一个因素,即新闻报道的偏向问题。偏向(slanting)是选择对所描绘的事物有利或不利的细节的方法。新闻要想做到客观公正,就必须全面报道事物的各个方面,而不是根据自己的兴趣偏好、政治正确来取舍事实。在很大程度上,新闻报道的客观要求,所指更多的是没有偏向。1985年美国学者赫尔曼在一次属于研究新闻偏见的个案研究中,用内容分析方法检验了对同类新闻的处理手法。赫尔曼假设大众传媒根据其对美国利益的政治含义不同的理解,常常对同类事件采取不同的处理手法。他的研究结果证实了他的假设。

以英美为首的西方媒体自诩他们的新闻报道是客观、公正、平衡的。那么它们关于非洲的报道是否坚持了客观性原则,没有表现出自己的偏向呢?在分析西方媒体关于非洲的报道时,我们将根据新闻报道客观性原则来回答这个问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