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脊柱的解剖

脊柱的解剖

时间:2022-03-1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成年男性脊柱长约70cm,女性的略短,约60cm。椎体的骨松质间隙内在未成年时主要由红骨髓填充,以后逐渐减少。脊柱各部椎骨的椎弓根形态各异。因此,椎弓根后部最为坚固。颈椎椎弓根的前外侧尚有横突孔,其内的椎血管紧邻椎弓根。各椎弓根内外缘皮质厚度及上下缘皮质厚度均无明显变化,基本一致;其中腰椎椎弓根内缘皮质厚度均大于外缘皮质厚度,上下缘皮质厚度接近,基本无差别。此外,椎间盘厚薄及大小可随年龄而有差异。

脊柱由33块椎骨借椎间盘、前纵韧带、后纵韧带、黄韧带、棘间韧带、横突间韧带、关节突关节、寰枢关节、棘上韧带和项韧带形成。椎骨包括7块颈椎、12块胸椎、5块腰椎、5块骶椎骨性结合的1块骶骨和4块尾椎骨性结合的1块尾骨。成年男性脊柱长约70cm,女性的略短,约60cm。

椎骨由前方短圆柱形的椎体和后方板状的椎弓组成。椎骨的椎弓根与椎体后外侧上半部相连,大多向后外突出与椎板融合构成椎管的侧壁和后壁。椎体的上下两面借椎间盘与邻近椎骨相接。椎体后面微凹陷,与椎弓共同围成椎孔。椎弓分为连接椎体的椎弓根和向后内扩展变宽的椎弓板。椎弓根的上下两缘各有一切迹,分别成为椎上和椎下切迹。相邻椎骨的椎上和椎下切迹共同围成椎间孔。由椎弓发出7个突起:1个棘突、1对横突、2对关节突。

(一)椎体的解剖

椎体呈短圆柱形,前面略凸,后面较直,上面和下面平坦、粗糙、凹陷,其周缘光滑,中央部较粗糙,有椎间盘附着。从脊柱前面观,椎体自上而下逐渐增大,第5腰椎体横断面积约为第3颈椎的3倍。椎体主要由骨松质构成;椎体的表面是较薄较硬的骨密质,内部充满骨松质。椎体的骨松质间隙内在未成年时主要由红骨髓填充,以后逐渐减少。

C3钩突的前后径、上下径、内外径分别为(10.60±1.74)mm、(5.10±1.20)mm、(5.55± 1.04)mm。C4钩突前后径、上下径、内外径分别为(11.61±1.44)mm、(5.35±0.97)mm、(5.33±0.97)mm。C5钩突前后径、上下径、内外径分别为(11.43±1.39)mm、(5.60±1.17)mm、(5.47±1.19)mm。C6钩突前后径、上下径、内外径分别为(11.33±1.86)mm、(5.66± 1.37)mm、(5.38±1.13)mm。C7钩突前后径、上下径、内外径分别为(10.46±1.72)mm、(5.18±1.18)mm、(5.61±1.22)mm。T1钩突前后径、上下径、内外径分别为(8.49±1.24)mm、(4.40±0.97)mm、(4.79±0.90)mm。

(二)椎弓根的解剖

脊柱各部椎骨的椎弓根形态各异。椎弓根前部稍宽,且周围部骨密质较椎体厚;椎弓根后部稍窄,且几乎全是骨密质。因此,椎弓根后部最为坚固。从椎弓根剖面观察,椎弓根周围部是骨密质,中心部有少许的骨松质。颈椎椎弓根的前外侧尚有横突孔,其内的椎血管紧邻椎弓根。胸椎椎弓根上、下为椎间孔内容物(胸神经根、节段血管分支及脂肪组织),外侧为肋横突关节、肋骨头和胸腔,内侧为硬脊膜外腔和硬脊膜,前方为心脏和大血管,前侧方为肺。

寰椎无明显的椎弓根,而有较粗大的侧块。寰椎侧块的宽度、厚度、高度分别为(15.47± 1.19)mm、(17.21±0.93)mm、(14.09±1.92)mm,正中线到寰椎侧块中点、横突孔内壁、椎弓根内缘的距离分别为(17.6±1.2)mm、(23.0±1.7)mm、(12.7±1.0)mm。

颈椎椎弓根横截面形状较规则,呈圆形或近圆形,其中心部的骨松质呈圆形。枢椎椎弓根宽度平均为(8.25±1.50)mm,椎弓根上宽度平均为(7.90±1.41)mm,椎弓根下宽度平均为(4.90±0.82)mm,椎弓根高度平均为(6.70±0.90)mm。椎弓根轴线与矢状面的夹角(内倾角)为32.33°±3.45°(图1-1),椎弓根中轴线与齿突中轴线的夹角(上倾角)为24.07°±5.30°(图1-2)。C3椎弓根宽度、高度分别为(4.17±0.81)mm、(6.72±0.73)mm。C4椎弓根宽度、高度分别为(4.49±0.69)mm、(6.39±0.91)mm。C5椎弓根宽度、高度分别为(5.15±0.16)mm、(6.90±0.42)mm。C6椎弓根宽度、高度分别为(5.26±0.72)mm、(6.42±0.78)mm。C7椎弓根宽度、高度分别为(6.82±0.57)mm、(7.40±0.21)mm。

图1-1 胸椎椎弓根轴线与矢状面的夹角(内倾角)(左侧)

图1-2 椎弓根中轴线与齿突中轴线的夹角(上倾角)

胸椎椎弓根是一个狭长的管状骨性结构。上胸椎椎弓根截面较窄,其中心部骨松质含量少,周围部骨密质较薄。下胸椎椎弓根横截面呈椭圆形或泪滴形,其中心部骨松质呈椭圆形或肾形,周围部骨密质较上胸椎增厚。胸椎椎弓根的宽度小于其高度(图1-3、图1-4)。

图1-3 胸、腰椎椎弓根的高度变化

图1-4 胸、腰椎椎弓根的宽度变化

腰椎椎弓根也是一个狭长的管状骨性结构,腰椎椎弓根横截面形状较规则,基本呈椭圆形或肾形,其中心部骨松质基本呈圆形,但在L5椎弓根横截面形状有明显变化,呈倒三角形,其宽度明显增加,周围部骨密质也有增厚。L1~L5椎弓根高度逐级递减而宽度逐级递增,其中椎弓根高度最大者为L1,最小者为L5;而椎弓根宽度大小恰好相反。见图1-3、图1-4。各椎弓根内外缘皮质厚度及上下缘皮质厚度均无明显变化,基本一致;其中腰椎椎弓根内缘皮质厚度均大于外缘皮质厚度,上下缘皮质厚度接近,基本无差别。各椎弓根内骨松质高度最大为L5,最小者为L1,从上至下逐级递减,而宽度恰好相反。

(三)椎间盘的解剖

椎间盘可承受压力,吸收震荡,减缓冲击,保护脑组织,类似弹簧垫的作用。除第1和第2颈椎间外,其他椎体之间均有椎间盘(共23个)。椎间盘形状与大小,一般与所连接的椎体上下两面形状相似,其厚薄各部不同,中胸部最薄、颈部较厚、腰部最厚,全部椎间盘的总厚度约占脊柱全长的1/4;由于存在着生理性弯曲,颈、腰椎间盘前缘厚,后缘薄。此外,椎间盘厚薄及大小可随年龄而有差异。椎间盘由髓核、纤维环、软骨板和Sharpey纤维环构成。髓核是柔软而富有弹性的胶状质,由软骨基质和胶原纤维构成,位于椎间盘中心偏后。纤维环是一系列呈同心圆排列的纤维板层结构,形成并不完整而围绕髓核的环。其前部较厚,后部较薄,故髓核易向后方或后外侧突出,突入椎管或椎间孔,压迫脊髓或脊神经而出现相应的症状,称为椎间盘突出症;纤维环是负重的重要组织,由胶原纤维组成。出生时髓核含水量为80%~90%,纤维环含水量约80%,随年龄增长,髓核含水量逐渐减少,并逐渐为纤维软骨样物质代替。Sharpey纤维围绕在椎间盘最外层,主要由胶原纤维构成,无软骨基质。软骨板即透明软骨终板,紧贴于椎体上下两面,构成髓核的上下两界。

(四)椎间孔的解剖

椎间孔位于相邻上下两椎弓根之间。前壁主要为椎间盘,后壁为黄韧带和上关节突,其前后壁在不同部位的构成略有不同。上下壁分别为椎下切迹和椎上切迹。在椎间孔的水平断面上,椎管管壁不完整。

椎间孔内有脊神经、脂肪和血管通过。骶腰及下胸部脂肪组织较多且疏松,胸上部较少且混有纤维组织,颈部几乎全是纤维组织,很少脂肪。

颈神经根仅占颈椎间孔的下部。腰神经根仅占腰椎间孔的前上部。

(五)前、后纵韧带的解剖

前纵韧带上起于第1颈椎或枕骨的咽结节,向下经寰椎前结节及各椎体和椎间盘的前面,止于第1或第2骶椎的前面。韧带的宽窄与厚薄各部不同,在颈段较窄,在胸段较宽。前纵韧带纤维是分层排列的,最浅层伸展超过3~4个椎体水平,而较深层伸展仅超过1~2个椎体水平。但有人证实较长的纤维通过整个脊柱(从枕骨到骶骨)的长度,而较短的纤维伸展至相邻椎体之间。前纵韧带牢固地附着于椎体前面的上下部和椎间盘前部纤维处,而在椎体前面的中部附着较松。前纵韧带有防止脊柱过伸的作用。

后纵韧带细而坚韧,位于椎管的腹面和整个椎体和椎间盘的后面,起于第2颈椎椎体,向上移行于覆膜,向下沿各椎体和椎间盘的后面至骶管,与骶尾后深韧带移行。在颈椎和上段胸椎的韧带的宽度几乎是一致的,而在下段胸椎和腰椎变得较窄且韧带中间较厚。后纵韧带牢固地附着于椎间盘的后面和椎体的邻近缘,在椎体后面的中部附着较松,且韧带两旁的空间是椎旁静脉丛。它跨过椎体的后面,骨表面凹陷使血管结构得以进出。与前纵韧带相似,后纵韧带也是由几层组成,浅层跨越3~4个椎体水平,深层仅在1~2个椎体之间架桥,纤维方向斜行跨过椎间盘的外侧面,纤维的行程是从一个椎体的上缘向上走行并形成两个侧凹,然后附着于上面2~5个椎体的下缘。后纵韧带具有限制脊柱过分前屈和防止椎间盘向后脱出的作用。前纵韧带骨化较早,后纵韧带骨化以第5颈椎最常见,通常无症状。

(六)黄韧带的解剖

黄韧带位于相邻椎弓板之间,活体呈黄色,有节段性,由弹性纤维构成。每个韧带从一个椎板到另一个椎板,附着于上位椎板的深面到下位椎板的上缘,它从中线向外扩展至关节突关节的侧面。黄韧带纤维的内侧部分(称椎板间部)是纵行排列的,外侧部分(称关节囊部)是斜行向下的。黄韧带外侧的斜行纤维形成关节突关节囊的腹面部分,两边的隐窝由脂肪来充填,以保持椎管呈圆形。黄韧带向前外侧延伸至关节突关节内侧,加固关节囊,其外侧构成椎间孔的后壁。在水平断面上,黄韧带位于椎板内侧,形成椎管的背面,呈“V”形。黄韧带的厚度颈椎处为1.5mm,腰椎处为4~6mm,平均厚度约为3mm。此韧带的厚度将影响它的强度和脊柱的弹性。随年龄增长,黄韧带可出现增生肥厚,以腰段为多见,常导致腰椎椎管狭窄,压迫脊神经,引起腰腿痛。

黄韧带与脊柱的其他韧带相比有很高比例的弹性蛋白,平均含弹性蛋白70%;胶原30%,较高的弹性蛋白含量保证了在伸展运动时椎管不会过度弯曲,同时也增加了脊柱关节的弹性。

(七)棘间韧带、棘上韧带和项韧带的解剖

棘间韧带位于相邻两棘突之间,在颈部和胸部较薄弱,在腰部较发达。它的纤维方向是向上、向背侧的。腹侧的纤维来自黄韧带并向上,背侧的纤维附着于头侧脊柱突起的下面的前部,中间纤维(或腹内侧和背内侧纤维)从尾侧椎骨的脊柱突起的上面,通过上方和背侧到头侧椎骨的脊柱突起下面,背侧的纤维从尾侧椎骨的脊柱突起的上面(后部)上行,向上和背侧并附着于棘上韧带。棘间韧带由胶原束组成并附着于骨上。有学者检查了20岁以上的标本,发现其中21%的人的韧带破裂是发生在棘间韧带的中部。中间纤维较易损伤的原因,是由于它们的两端都直接附着于骨上,而腹侧和背侧的纤维仅仅是一端附着于骨上,而另一端附着于软组织上(腹侧纤维附着于黄韧带上,背侧纤维附着于棘上韧带上)。棘间韧带附着于关节突关节的关节囊、黄韧带和棘上韧带上。

棘上韧带是一条强壮的纤维条索,位于棘突和棘间韧带后方,从第7颈椎的棘突一直伸展到骶椎。在第7颈椎以上部位为项韧带,人类已趋退化。项韧带分表层的索状部和深层的膜状部。也有学者认为棘上韧带永远不会到达骶骨,且认为该韧带的终端在L4或L5附近。棘上韧带从一个棘突到另一个棘突,并且在腰椎几乎是不明显的,因为它与腰背肌十字交叉形成,其余的韧带纤维被分成层状,深层的纤维伸展超过一个椎间关节,浅层的纤维越过3~4个椎骨,并与相邻的筋膜混合。下段腰椎此韧带的缺乏,可以解释腰椎有较大范围的屈曲。组织学发现棘上韧带的结构是腱性的或纤维软骨性的,而有一些人是骨化的。

(八)横突间韧带的解剖

腰椎横突间韧带,是薄的膜状的纤维性结构,而有学者认为此韧带是一个发育良好的带状结构。横突间韧带是从一个横突的内侧部发出,到相邻的椎骨的横突,位于横突间肌的内侧,从内向外扩展至黄韧带的外缘,它分成腹侧叶和背侧叶,腹侧叶通过侧面到椎间孔,被脊神经的腹支穿破,然后从腹面越过椎体,最终与前纵韧带混合,背侧叶被脊神经的背支和血管穿破并到背侧肌肉的深部。

(九)椎管的解剖

椎管上起枕骨大孔,下至骶管裂孔,容纳脊髓及其被膜、脊神经根和马尾。椎管由各椎骨的椎孔及其间的连结组织和骶管构成。椎管的前壁为椎体和椎间盘的后面以及后纵韧带,在后纵韧带两侧有纵行的椎内静脉丛的前部。椎管的后壁是椎板及衬于其内的黄韧带,它们在后中线上愈合成为向前开放的纵沟。椎管后壁上有椎内静脉丛的后部,椎管前后壁借外侧角分界。左、右外侧角的两边是椎弓根,它伸入椎间孔。当椎间盘突出或椎间关节发生炎症时都可使外侧角变小。上外侧角处也有纵行的椎内静脉丛,行椎管手术时应予以注意。

椎管与脊柱相适应,矢状面上也具有4个弯曲。椎管的平均长度约为70cm,脊柱运动时椎管长度可有变化。脊柱尽力背伸时,椎间盘后部被压缩,椎板间的间隙变小而使椎管变短;反之,脊柱过屈时则椎管变长。

椎管管腔的大小和形状在脊柱各部并不相同。在枕骨和颈椎交界处、下颈部和腰骶部,椎管管径较大;在上颈部、中胸部和骶部,管径则较狭窄;在枕骨大孔区,椎管的横切面为卵圆形(35mm、30mm);在颈部为三角形(23mm、14mm);在胸部为圆形(直径为16mm);在腰骶部为前后扁的三角形(26mm、17mm)。椎管管腔扩大的节段,都是脊柱活动度最大的部位,可使管内组织有一定程度的活动余地;但在管腔狭窄节段内的神经组织则易因损伤、感染和肿瘤等而受到压迫。

(张金波 徐卫东 马 谦)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