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局部皮肤动脉性充血的外观表现是

局部皮肤动脉性充血的外观表现是

时间:2023-03-1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任何引起细小动脉扩张的原因均可导致局部组织器官动脉性充血。由于神经、体液因素的作用,使细小动脉舒血管神经兴奋性增高或缩血管神经兴奋性下降而扩张充血。可分为生理性动脉性充血和病理性动脉性充血两类。动脉性充血常是一时性的,原因消除后即可恢复正常。但动脉性充血有时也可造成组织器官损伤,如高血压病时的脑充血,易并发脑血管破裂、出血,甚至造成偏瘫、猝死。

局部组织或器官因动脉输入血量增多而发生的充血,称为动脉性充血,又称主动性充血。

(一)原因

任何引起细小动脉扩张的原因均可导致局部组织器官动脉性充血。由于神经、体液因素的作用,使细小动脉舒血管神经兴奋性增高或缩血管神经兴奋性下降而扩张充血。可分为生理性动脉性充血和病理性动脉性充血两类。

1.生理性充血 多见于组织器官生理功能活动增强、局部组织代谢增强需氧量增多时,血流加速引起,如进食后胃肠道黏膜充血、运动状态下的横纹肌充血、情绪激动时面部充血和妊娠时的子宫充血等。

2.病理性充血

(1)炎性充血:炎症初期由于致炎因子刺激,神经轴突反射引起舒血管神经兴奋,小动脉扩张充血。另外,由于血管活性物质的作用如组胺、多肽类等,使血管扩张充血,局部组织变红和肿胀。

(2)减压后充血:局部组织器官长期受压贫血,致血管张力降低,当压力迅速解除,局部细动脉反射性扩张而充血,称为减压后充血。如快速大量释放胸腔积液、腹水后,胸腔、腹腔充血而致脑缺血,出现晕厥。

(二)病理变化

镜下观察,细小动脉和毛细血管扩张、充血。肉眼观察,充血脏器体积肿大、重量增加。发生于体表的充血,由于动脉血内氧合血红蛋白增多,局部呈鲜红色;因局部组织代谢增强,产热多,故温度偏高,功能活动增强,局部黏膜腺体分泌增多。

(三)后果

动脉性充血常是一时性的,原因消除后即可恢复正常。动脉充血对机体一般是有益的,因动脉血流加速,运输氧和营养物质增多,代谢增强,改善了局部营养状况,免疫功能及抗病力增强,可促进疾病恢复。但动脉性充血有时也可造成组织器官损伤,如高血压病时的脑充血,易并发脑血管破裂、出血,甚至造成偏瘫、猝死。

重点提示

中医临床上常用热敷、拔火罐、各种理疗仪器等治疗某些疾病,即是局部动脉性充血积极作用的体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