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闭式胸膜腔引流装置

闭式胸膜腔引流装置

时间:2022-03-1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胸膜腔闭式引流是胸外科的一项常用技术,用于治疗胸膜腔内积气、积血或积液,维持胸膜腔负压。②重建胸膜腔内负压,保持纵隔正常位置,促使肺膨胀。③预防胸膜腔感染。胸膜腔闭式引流装置有3种,分别为单瓶、双瓶和三瓶水封闭式引流装置,临床多采用一次性塑料胸膜腔闭式引流装置,便于患者活动时携带,同时可减少玻璃引流瓶破碎的危险。

【实验类型】 基本型实验。

【目的与要求】

1.掌握血胸与气胸的主要临床表现。

2.掌握胸膜腔闭式引流的目的、适应证、体位及置管位置选择。

3.掌握胸膜腔闭式引流的护理方法。

4.熟悉胸膜腔闭式引流术原理、术前准备及常用引流装置。

【知识链接】

胸膜腔闭式引流是胸外科的一项常用技术,用于治疗胸膜腔内积气、积血或积液,维持胸膜腔负压。其原理是利用重力引流,使水封瓶内的液体在长玻璃管下端形成负压水柱,依靠水封瓶中的无菌液体使胸膜腔与外界隔离,既能引流出胸膜腔内气体、液体,又能阻止空气倒吸入胸膜腔。

1.气胸与血胸

(1)气胸:由于肺组织、气管、支气管、食管破裂或胸壁创伤穿破胸膜,造成胸膜腔与外界相通,使空气进入胸膜腔,形成胸膜腔内积气,称为气胸。根据胸膜腔压力将气胸分为闭合性气胸、开放性气胸和张力性气胸3类。

①闭合性气胸的胸内压力低于大气压,轻者患者无明显症状,重者出现呼吸困难,查体时患侧胸部叩诊呈鼓音,气管向健侧移位,呼吸音减弱,胸部X线检查显示不同程度肺萎缩、胸膜腔内积气,若有液体渗出至胸膜腔,可见液平面。

②开放性气胸,若胸壁缺损直径在3cm以上时,胸内压与外界大气压相等。由于两侧胸内压不均衡,患者呼吸时出现纵隔周期性摆动,吸气时纵隔向健侧移动,呼气时向患侧移动,称为纵隔扑动。临床表现为明显呼吸困难、口唇发绀、颈静脉怒张,患侧胸部叩诊呈鼓音,气管向健侧移位,呼吸音消失,重者可出现休克,可听见患侧胸壁伤口处随呼吸而发出吸吮样声音。

③张力性气胸的胸膜腔内压力高于大气压,也称高压性气胸。临床表现为患者严重呼吸困难、烦躁、意识障碍、发绀、大汗淋漓、颈静脉怒张、血压下降等,患侧胸部叩诊呈鼓音,气管向健侧移位,呼吸音消失,张力性气胸可迅速导致患者死亡,需予以高度重视。

(2)血胸:由于胸腔内组织损伤出血而导致胸膜腔内积血,称为血胸,若与气胸同时存在,称为血气胸。根据出血量而分为少量血胸(血量<0.5L)、中量血胸(血量0.5~1.0L)和大量血胸(血量>1.0L),临床表现与出血量、出血速度和个人体质有关,患者可出现不同程度的呼吸急促、患侧胸痛、面色苍白、脉搏细数、血压下降,患侧叩诊呈浊音,呼吸音减弱。胸部X线摄片检查可发现200ml以上的血胸。

2.胸膜腔闭式引流目的及适应证

(1)目的:①引流胸膜腔内积气、积血和积液,矫正呼吸和循环障碍。②重建胸膜腔内负压,保持纵隔正常位置,促使肺膨胀。③预防胸膜腔感染。

(2)适应证:①中、大量气胸、血胸或脓胸患者。②胸膜腔穿刺术治疗下肺未膨胀患者。③接受开胸手术患者。

3.胸膜腔闭式引流术的体位、麻醉及置管位置选择 实施胸膜腔闭式引流术时,多数情况下患者取仰卧位或半坐卧位,采用局部浸润麻醉即可,个别情况如合并休克,可在全身麻醉下进行。若为胸腔积气,切口及引流管位置的选择多在患侧锁骨中线第2肋间;若为胸腔积脓、积血或积液,切口及引流管位置的选择多在患侧腋中线或腋后线第6~8肋;若为包裹性胸膜腔积液,需根据X线检查确定切口及引流管的位置。

4.胸膜腔闭式引流术术前准备 行胸膜腔闭式引流术前,应作胸部X线透视、摄片,明确胸膜腔积气、积液或积血的范围和量、肺部及纵隔受压移位情况;对于疑有胸腔内脏器进行性出血、严重支气管或肺部损伤患者,应作好开胸探查术前准备;对于张力性气胸等病情急、危重患者,应先抢救生命,立即行胸膜腔穿刺减压,待病情平稳后,再行胸膜腔闭式引流术。

5.胸膜腔闭式引流术常用引流管及引流装置 胸膜腔闭式引流管分为排气和排液两种,前者常采用管径为1cm的塑胶管,后者常采用管径为1.5~2cm的橡胶管。胸膜腔闭式引流装置有3种,分别为单瓶、双瓶和三瓶水封闭式引流装置,临床多采用一次性塑料胸膜腔闭式引流装置,便于患者活动时携带,同时可减少玻璃引流瓶破碎的危险。一次性塑料胸膜腔引流装置由3个塑料容器瓶组成,第1个容器为集液瓶,收集引流出的液体和气体;第2个容器为水封瓶,引流出的气体经导管由集液瓶排出至水封瓶,可见气泡自瓶内液体溢出;第3个容器为负压控制瓶,瓶中通气管的一端与大气相通,另一端置于液面下,可控制引流装置的负压大小。

【实施方案】

1.护理评估

(1)评估患者病情、引流量及性质、胸壁引流口敷料及周围皮肤情况。

(2)评估患者心理状况及合作程度。

2.护理计划

(1)护士准备:洗手,戴口罩,向患者解释操作目的及配合方法。

(2)患者准备:取卧位、半卧位或坐位。

(3)用物准备:治疗车、一次性胸膜腔闭式引流装置、治疗盘、一次性治疗巾、手套、止血钳2把、无菌棉签、生理盐水、0.5%碘伏及污物桶。

(4)环境准备:环境整洁,光线充足,温度适宜。

3.实施

(1)携治疗车及用物至床旁,核对患者姓名、床号及医嘱。

(2)暴露置管部位,检查患者胸壁引流口敷料和周围皮肤、引流管是否通畅、引流液的量和性质等。

(3)若胸壁引流口敷料干燥,无需更换。打开新的一次性胸膜腔闭式引流装置,检查装置密闭性,向水封瓶和压力控制瓶中注入生理盐水,使水封瓶中长玻璃管一端没入液面下3~4cm,根据所需负压,调整压力控制瓶中通气管一端没入液面下的高度,一般范围在15~18cm,在瓶上贴一胶布注明液面高度、液体量、日期和时间。

(4)戴手套,取一次性治疗巾,将其铺于胸导管和引流管衔接处下方。

(5)用2把止血钳夹闭胸导管,取棉签蘸取0.5%碘伏,消毒胸导管与引流管连接处,用过的棉签弃于污物桶中,将胸导管与引流装置分离。

(6)取0.5%碘伏棉签,消毒胸导管接口处,将胸导管与新的引流管紧密连接。将其置于胸壁引流口平面以下60~100cm的平地上。

(7)松开夹闭胸导管的止血钳,观察引流管是否通畅,必要时挤压引流管,防止引流管堵塞。若出现引流管阻塞,应及时报告医师,切忌冲洗。

(8)将胸膜腔引流管用别针固定在床单上,保持足够长度,以免翻身、活动时引起局部皮肤疼痛或导管脱出。

(9)嘱患者取半坐卧位、咳嗽、深呼吸并经常改变体位。

(10)整理用物,洗手,记录。

4.护理评价

(1)操作方法正确,引流管更换顺利,引流通畅。

(2)能正确观察和记录患者胸膜腔引流情况,发现问题,及时报告医师。

(3)患者能遵循护士指导,配合治疗与护理。

表4-2 胸膜腔闭式引流考核评分标准

(续 表)

(续 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