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带下应用各方

带下应用各方

时间:2022-03-1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白术6~9g,莲肉(去心炒)20粒,人参随宜3~6g,炙甘草3g,枣仁4.5g,当归6g,山药6g,远志(制)0.9~1.5g,干姜(炮)3~9g。远志(炒)2.4g,山药(炒)6g,芡实(炒)6g,枣仁6g,白术(炒)、茯苓各4.5g,炙甘草3g,人参3~6g,五味子14粒,金樱子(去核)6g。白茯苓120g,黄蜡120g。龙胆草(酒拌炒)、人参、天冬、麦冬、生甘草、黄连(炒)、栀子、知母各1.5g,黄芩2.1g,柴胡3g,五味子0.9g。

(一)益气之剂

寿脾煎(景岳) 治脾虚不能摄血,及妇人无火崩淋等证。

白术6~9g,莲肉(去心炒)20粒,人参随宜3~6g(急者用30g),炙甘草3g,枣仁4.5g,当归6g,山药6g,远志(制)0.9~1.5g,干姜(炮)3~9g。

滑脱不禁者,加醋炒文蛤3g;气虚甚者,加炙黄芪6~9g;气陷而坠者,加炒升麻1.5~2.1g,或白芷亦可。

完带汤(傅) 补脾舒肝,治白带有效。

白术(土炒)30g,山药(炒)30g,人参6g,白芍(酒炒)15g,车前子(酒炒)9g,苍术(制)9g,甘草3g,陈皮1.5g,黑芥穗1.5g,柴胡1.8g。

补中益气汤(方见胎前胎漏方)

四君子汤(方见治气)

六君子汤(方见治气)

(二)温下之剂

益智汤 治白淫。

陈皮、茯苓、白术(蜜炙)、甘草(炙)、苍术(制)各6g,益智仁、柴胡各3g,升麻1.5g。

分清饮 治白浊。

川萆薢(去芦)、益智仁(盐水炒)、乌药(炒)、石菖蒲、茯苓各4.5g,枳壳(麸炒)、炙甘草各3g。

白芍药散(海藏) 治妇人赤白带下,脐腹疼痛,如神。

白芍(炒)30g,干姜(炒)15g。

上为细末,每服9g,米汤送下。

(三)滋阴之剂

六味地黄汤 治肾水亏损,小便淋闭等证。

熟地黄9g,山茱萸、山药(炒)各4.5g,牡丹皮、泽泻、白茯苓各3g。

保阴煎(方见血崩)

(四)固本之剂

秘元煎(景岳) 治遗精、带浊等病。

远志(炒)2.4g,山药(炒)6g,芡实(炒)6g,枣仁(炒,捣碎)6g,白术(炒)、茯苓各4.5g,炙甘草3g,人参3~6g,五味子14粒,金樱子(去核)6g。

此治久遗无火,不痛而滑者,乃可用之。如尚有火觉热者,加苦参3~6g。

锁精丸(局方) 治白浊、白带,小便频数。

补骨脂、青盐、白茯苓、五味子(炒,一方用五倍子)各等份。

上为末,酒糊丸,梧桐子大。每服30丸,空心温酒下。

金樱膏 治虚劳,遗精,白浊,最效。

金樱子(去核煮汁熬膏)、人参、桑螵蛸(新瓦焙燥)、山药各60g,杜仲(姜汁炒)、益智仁各30g,薏苡仁、山茱萸、芡实、枸杞子各120g,青盐9g。

上药用水煎二次,去渣熬成膏。将金樱膏对半和匀,空心白滚汤下三四匙。

威喜丸(和剂) 治元阳虚惫,精滑白浊,及妇人血海久冷,淫带梦泄等证。

白茯苓(去皮,切块,同猪苓7.5g同于瓷器内煮二十余沸,取出,晒干,不用猪苓)120g,黄蜡120g。

上以茯苓为末,熔黄蜡搅和丸,如弹子大。每空心细嚼,满口生津,徐徐咽服,以小便清利为效。

固阴煎(方见血崩)

(五)泻热之剂

清心莲子饮 治热在气分,口干作渴,小便淋浊等证。

黄芩、麦冬、地骨皮、车前子(炒)、甘草各4.5g,人参、黄芪、石莲子、柴胡、茯苓各3g。

龙胆泻肝汤 治肝经湿热,小便亦涩等证。

龙胆草(酒拌炒)、人参、天冬、麦冬、生甘草、黄连(炒)、栀子、知母各1.5g,黄芩2.1g,柴胡3g,五味子0.9g。

易黄汤(傅) 治黄带,能清肾火。

山药(炒)30g,芡实(炒)30g,黄柏(盐水炒)3g,车前子(酒炒)6g,白果(碎)10枚。

利火汤(傅) 治黑带。

大黄9g,白术(土炒)15g,茯苓9g,车前子(酒炒)9g,黄连3g,栀子(炒)9g,知母6g,王不留行9g,石膏(煅)15g,刘寄奴9g。

清肝止淋汤(傅) 治赤带,清肝扶脾。

白芍(醋炒)30g,当归(酒炒)30g,生地黄(酒炒)15g,阿胶(白面炒)9g,牡丹皮9g,黄柏6g,牛膝6g,香附(酒炒)3g,红枣10枚,小黑豆30g。

(六)利湿之剂

五苓散(仲景) 治小便不利而渴,淋沥作痛,下部湿热。

白术、猪苓、茯苓各24g,肉桂15g,泽泻38g。

上药为末,每服6g,白汤调下。今法分量减轻,以水煎服。

四苓散 即前五苓散去肉桂。

滑石散 治热淋。

滑石(研)1.5g,通草、车前子、葵子各1.2g。

上药为末,以浆水调服。

(七)开郁之剂

加减逍遥散 治青带,解肝郁,利湿热。

茯苓15g,白芍(酒炒)15g,生甘草15g,柴胡3g,陈皮3g,茵陈9g,栀子(炒)9g。

加味逍遥散(方见经候)

归脾汤(方见经候)

(八)补养气血之剂

八珍汤(方见经候)

八珍益母丸(方见经候)

十全大补汤(方见经候)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