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支正穴主治讲解视频

支正穴主治讲解视频

时间:2022-03-1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软组织损伤属中医筋伤范畴,是指除骨骼以外的组织损伤,包括筋膜、肌腿、韧带、脂肪垫、皮下组织、肌肉、关节囊及关节软骨等。凡软组织损伤引起的青紫、红肿、疼痛,先用按摩、推拿,再针刺拔罐,效果尤佳。留罐10分钟取下,如超过10分钟,拔罐处可能出现水疱,不足10分钟则影响疗效。2个月后随访,仅复发8例。

软组织损伤属中医筋伤范畴,是指除骨骼以外的组织损伤,包括筋膜、肌腿、韧带、脂肪垫、皮下组织、肌肉、关节囊及关节软骨等。

【病因】 多因碰撞、挤压、跌打、牵拉或扭曲所致。日久或加上风寒湿邪之侵袭而加重病情。

【症状】 局部肿胀、疼痛,关节活动障碍和损伤部位有压痛等。

【疗法】

配穴方一 局部经穴、压痛点(或局部暴露之络脉)、委中。方法:用刺络拔罐法。先在局部揉按5分钟,再用三棱针点刺出血后,然后拔火罐5~10分钟,每日或隔日1次。主治:急、慢性腰肌扭伤、梨状肌损伤、踝关节扭伤、落枕等各类软组织损伤。效果:临床屡用,疗效甚佳。附记:引自《湖北中医杂志》。若配合按摩、推拿疗法,效果更佳。

配穴方二 阿是穴(局部)、小节(腰以上手小节,腰以下足小节)。颈项部伤配风池、天柱;胸胁部伤配膻中、膈俞;腰背部伤配肝俞、肾俞;肩臂部伤配肩髃、曲池;腕以下伤配外关、谷关;腿膝部伤配血海、足三里;踝以下伤配悬钟、三阴交。方法:用针刺后拔罐法。先以毫针用平补平泻法针刺,起针后拔罐10~15分钟。小节留针20~30分钟,不拔罐。每日或隔日治疗1次。主治:软组织损伤(创伤性肿痛)。效果:屡用效佳。一般2~5次即显效或痊愈。附记:引自《外治汇要》。凡软组织损伤引起的青紫、红肿、疼痛,先用按摩、推拿,再针刺拔罐,效果尤佳。

配穴方三 受伤部位及其周围的穴位。方法:用刺络拔罐法。先用三棱针在扭伤部位肿痛处(不一定选择穴位)浅刺出血,然后再拔火罐5~10分钟(腰部损伤,重点拔肾俞、大肠俞穴等4~6个穴;足腕关节扭伤,重点拔三阴交、陷谷等2~4个穴),每日1次。主治:腰部及踝、腕关节扭伤。效果:临床屡用,疗效显著。附记:引自《百病中医民间疗法》。

配穴方四 阿是穴、委中。腰部损伤配腰阳关;肩背部损伤配云门、大椎、肩中俞、天宗。方法:采用药罐走罐法。其方法为,防风、荆芥、栀子、红花各25g,艾叶、透骨草各30g,乳香、没药、当归、秦艽各20g,白芷10g。一并装入布袋内,放入盛2 500ml水的铝锅中浸泡3~5小时,再加水2 500ml,煮沸20分钟。将竹罐放入再煮沸3~5分钟(下次用时根据耗水量多少添加清水,每剂药可连续用3日)。取出竹罐在应拔部位进行旋转滑动走罐,走罐后,留罐10~15分钟。每日或隔日1次,12次为1个疗程。主治:腰部及肩背部关节扭伤。效果:治疗200例,痊愈152例,显效45例,好转3例。附记:引自《中医杂志》。

配穴方五 阿是穴(压痛点)。方法:用药酒罐法。即用青霉素瓶制成的罐具,内装半瓶左右药酒,扣在患处皮肤上,再用注射针筒从橡皮盖处抽出空气,如损伤部位较大,药罐可在10分钟内移动1次。去罐后也可施加温灸,这样疗效更佳。

对适应针刺的患者,可先在局部针刺,也可在病变周围向病变中心毫针刺入,留针30分钟,然后按上法用药酒罐拔罐。上述治疗一般每日或隔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主治:软组织损伤。效果:治疗134例,其中男性52例,痊愈45例,好转5例,无效2例;女性82例,痊愈56例,好转23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6.27%,无效占3.73%。附记:引自《浙江中医学院学报》。药酒制作。取荆芥、防风、没药、乳香、白胡椒、骨碎补、当归各75g,三七粉30g,放入75%乙醇3 000ml中浸泡1个月备用。

配穴方六 根据病灶所在部位选定治疗部位,例如,头、面、颈部感染(包括颈、颌下淋巴结),治疗部位在第7颈椎,以大椎穴为中心;手指及上肢感染(包括腋窝淋巴结),选用对侧肩胛间区、相当于第4~6胸椎与肩胛骨内缘之间;足趾、下肢、臀部及会阴部感染(包括腹股沟淋巴结),治疗部位在腰骶关节以下,以双上髎穴为中心;胸、腹部软组织感染,在背、腰部相对应处拔罐。方法:据治疗部位采用适当体位,腹部以上的宜取坐位,臀部及会阴以下的采用俯卧或侧卧位。选好体位后,在治疗部位上以75%的乙醇棉球消毒,用三棱针将其轻刺3下(出血、不出血均可),随即在针刺部位拔火罐。拔火罐的方法,将95%的乙醇棉球贴于罐壁、略近瓶口处,便于点燃。点燃后立即扣在所针部位上(一定要将3个针眼扣在罐内),如用玻璃火罐或者罐头瓶子,此时可见到血液自针眼处外溢。留罐10分钟取下,如超过10分钟,拔罐处可能出现水疱,不足10分钟则影响疗效。每日或隔日治疗1次。主治:软组织伤后感染。效果:治疗81例,全部治愈。其中,1次治愈者38例,2次治愈者27例,3次11例,4次3例,5次1例,6次1例。附记:引自《山东中医杂志》。本症多因损伤后所引起,故列入本证范畴。

配穴方七 阿是穴(痛处)上下左右10~20cm的皮部。方法:先用多针浅刺3~5次,然后再用橡胶气罐吸拔,留罐20~30分钟。起罐后,再用艾条在阿是穴温和灸30~50分钟。每日1次,5次为1个疗程,隔日再行第2个疗程。主治:伤筋(韧带肌腱损伤)。效果:治疗185例,痊愈138例,显效28例,好转14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97.3%。附记:引自《上海针灸杂志》。

配穴方八 压痛点。方法:用走罐法。患者取俯卧体位。在罐口涂上薄薄的凡士林一层,并在腰部用毛笔蘸上冷开水涂抹。然后用闪火法拔罐,当火罐吸紧后,从上向下移动火罐约2cm,即将罐向上提,提到一定程度,火罐倾斜走气即取下;再由下向上照前法操作(也可从脊椎向两侧走罐,或绕疼痛点走罐)。每日1次,5次为1个疗程。如果第1个疗程无效,间隔1日,再行第2个疗程。两个疗程疼痛不减为无效。主治:腰软组织伤痛。效果:治疗100例,全部有效。疼痛在1疗程后消除者34例,第2疗程后消除者28例,明显好转38例。2个月后随访,仅复发8例。附记:引自《陕西中医》。

配穴方九 以患处中心点为主穴;患处上缘和下缘或右缘和左缘,或与患处中心点同处于1条经脉的附近穴位为配穴。若患部面积小,配穴可只取1个或不取。方法:急性扭伤或局部红热者,采用刺络拔罐法,或毫针罐法、梅花针罐法(中至重度叩刺),以及涂云香精、正骨水、跌打药酒等具有凉散感的药液罐法。若属慢性者,以涂药酒加艾条温灸罐法,敷姜、伤湿止痛膏罐法,温水(姜汁)罐法为好。均为留罐10~20分钟,每日或隔日1次,5~10次为1个疗程。主治:跌打、闪挫所致四肢肌肉疼痛症。效果:屡用有特效。附记:引自《外治汇要》。若为下肢腓肠肌痉挛,疼痛难忍,取承山、承筋、委中三穴,行温水罐法或温姜汁罐法,留罐15分钟,隔日1次。一般连治6次即愈。

配穴方十 胸脊柱正中线及其两旁的膀胱经内侧循行线,或疼痛区域(单侧痛取单侧)。对原有胸闷者,加肺俞(双);有心悸、心痛者,加心俞(双);肝胆区不适者,加肝俞或胆俞穴;有胃痛者,加胃俞穴;有腹胀、腹泻者,加脾俞穴。方法:采用走罐法或单纯密排罐法。走罐至局部皮肤深红。或先涂驱风活络止痛类药液,或先行梅花针重度叩击至渗血后再密排罐,每次留罐10~15分钟。单纯和涂药排罐,每日或隔日1次;梅花针重叩后排罐法。对兼见症状,加配穴,进行闪罐6~8次。2~3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主治:急、慢性胸背胁部肌肉、韧带扭挫劳损,肥大性胸椎炎及风湿性脊椎炎、肌炎引起的肌肉痛。效果:屡用有效,久用效佳。附记:引自《医学笔记》。凡外伤引起的上述各症,或复感风湿者所引起的疼痛症有效;对于类风湿引起者,只有缓解疼痛的效果。

配穴方十一 大椎、肩井、大杼、阳陵泉、风门、天宗。方法:采用闪罐、留罐和走罐法。大椎穴用闪罐法,反复吸拔10余次;肩井、大杼、阳陵泉、天宗4穴用坐罐法,留罐10分钟左右;风门穴用走罐法,至局部出现暗红色瘀斑为止,每周2~3次。主治:颈肩部软组织慢性劳损。效果:屡用有效,久用效佳。附记:引自《外治汇要》(二)。王启才经验。若能配合理疗,则效果更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