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右心室肥大会引起心脏猝死吗

右心室肥大会引起心脏猝死吗

时间:2022-03-1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年轻人猝死病例中约20%由该病所致。本症发病年龄可为婴幼儿或年长儿,但以青年人占多数。2010年王树水报道14例为3-14岁。此12例猝死2例在休息时死亡,2例在跳舞时猝死,1例在工作时猝死,7例在体育运动时猝死。可看到心肌细胞有纤维脂肪浸润,对确诊有重要价值。

本病发病率报道不一,估计占人群的2~10/10 000,2006年Marron提出占人群1/5 000。年轻人猝死病例中约20%由该病所致。男女之比为(2~3)∶1,2010年王树水报道14例男∶女=1∶1。本症发病年龄可为婴幼儿或年长儿,但以青年人占多数。2010年王树水报道14例为3-14岁。

(一)症状与体征

本症临床表现轻重悬殊,其表现与病变范围、部位及发病年龄有关,本症有4类症状:①心脏无明显扩大,在手术或病理解剖时发现;②心脏增大,但无任何症状;③右侧心力衰竭,出现心慌气短、肝大、水肿,多见于年幼儿童;④急性心律失常,尤以室性心动过速多见。Thienne报道12例病理解剖证实的猝死病例5例无任何症状、7例有心悸(其中3例曾有晕厥)。此12例猝死2例在休息时死亡,2例在跳舞时猝死,1例在工作时猝死,7例在体育运动时猝死。本症查体可无异常体征,亦可有心脏扩大和心律失常或出现右心衰竭体征如肝大、水肿等。

(二)心电图

心电图可无异常表现、但亦可有多种异常表现,主要有以下几种异常表现:①右胸前导联QRS增宽,多数>110ms,Peters等分析265例ARVC患者,发现261例(98%)右胸前导联与左胸前导联平均QRS间期之比(V1+V2+V3/V4+V5+V6)≥1.2;②右胸前导联可见Epsilon波(QRS波终末与ST段交界处出现的多个低振幅尖波);③右胸前导联V1~3T波倒置;④常有左束支阻滞型室性期前收缩和心动过速;⑤房室或束支传导阻滞,少数有室内传导阻滞;⑥也可有心房颤动、心房扑动等室上性心律失常。

(三)超声心动图

右心室内径明显扩大,室间隔和右心室壁运动异常,游离壁运动减弱。无运动或室壁瘤样突出,部分病例有左心室扩大、左心室壁运动异常。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可发现肺动脉峰值流速减慢,并有三尖瓣中度以上反流。

(四)磁共振成像(MRI)

能显示节段性右心室壁运动异常,右心室肌小梁排列紊乱等形态学异常及右心室脂肪浸润等表现。2003年O’Donnell等报道了MRI在ARVC患者中发现结构异常的阳性率高于联合应用UCG和右心室造影。

(五)放射性核素检查

右心室腔扩大,右心室收缩普遍降低。右心室、心尖、漏斗部前壁及隔面局部运动减弱,收缩期矛盾运动,憩室状或瘤样膨出,右心室静息及运动时射血分数均降低。

(六)心导管及心血管造影

右心室造影显示右心室显著扩大.并压迫右心房及左心室、右心室收缩不良。常有三尖瓣闭锁不全。右心室舒张末压升高。

(七)心内膜心肌活检(EMB)

从右心室游离壁,EMB是一个敏感诊断指标。可看到心肌细胞有纤维脂肪浸润,对确诊有重要价值。由于患儿右心室壁很薄,操作时必须小心以免造成右心室壁穿孔。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