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概念的产生以及演变过程

概念的产生以及演变过程

时间:2022-03-1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表现为仇视他人,或故意放弃重要责任,或回避人际交往等日常生活障碍。如人际关系敏感,人际关系质量,人际功能障碍,回避人际交往及其他拒绝性回避5项,只要有1项上述问题出现即可视为阳性。到目前为止,至少有不少于7个关于非典型抑郁的诊断标准和概念,这说明这的确是一个“非典型”事物。对于非典型性抑郁,最近一项对孪生子的效度研究中,这种综合病症被再次证实。

在早期,人们在临床上可以观察到这样一些抑郁病人,他们不像典型的抑郁症有入睡困难,而是睡眠增加或过度睡眠;不像典型的抑郁症那样食欲下降,而是食欲大增,甚至体重也增加;不像抑郁症那样疲劳、乏力,而是全身沉重,如灌铅样感觉。这种病人对外界的评价比较敏感,因此也造成一种人际关系紧张的不良氛围。对这些病人投用三环抗抑郁药物收效甚微,而对单胺氧化酶抑制药(MAOI)具有较好效果。考虑到这种抑郁的特殊性,为此人们命名这种抑郁是一种非典型抑郁。

其实非典型抑郁的情感体验也与常见的抑郁有所不同。一般情况下,这样的患者多具有反应性情绪、惊恐样发作的焦虑。除上述症状外,还可见有空洞的抑郁性体验、情绪扩大化、过度忧郁等。于是,Columbia大学的Klein等(1976)在归纳上述AD的临床现象后,又增加了“歇斯底里样焦虑(hysterical dysphoria)”这一概念。它是指具有表现欲望,总希望受到周围注意,赞赏的人在反复感受到被拒绝体验时所爆发的反应性抑郁情绪。以后又通过该大学的协作研究制订出了AD的诊断标准:即基本症状为反应性情绪;而相关症状有过度睡眠、过度饮食、灌铅样麻痹以及长期遭受拒绝而产生的人际关系敏感。规定只要具备下述(1)和(2)中之2项者即可诊断为AD。这些标准后来成为DSM-Ⅳ对AD的诊断标准。

Columbia大学的Klein等(1976)的AD概念问世后,由于操作上的不确定性,Quitkin等(1993)又制订了非典型抑郁半定式晤谈诊断量表(atypical depression diagnostic scale,ADDS)并进一步的作如下定义性描述。

(1)反应性情绪:是指因某种应激事件诱发的欣快或抑郁性体验。此情绪如果完全没有抑郁体验时,可评为100分;处于完全抑郁状态时则评为0分。情绪反应剧烈,若通过某种方法能使其迅速缓解5%以上时,即可判断为反应性情绪。

(2)相关症状:包括①过度睡眠(每周有超过3d10h以上睡眠时间);②灌铅样麻痹(1d中有1h以上感到全身沉重,每周3d以上出现);③包括食欲(毫无理由地想吃东西,争抢食物)、食量(在抑郁状态时有争抢食物或过度饮食现象)和体重(增加10英磅以上);④对拒绝敏感性,即是因受到他人拒绝而产生的病理性敏感状态。表现为仇视他人,或故意放弃重要责任,或回避人际交往等日常生活障碍。如人际关系敏感,人际关系质量,人际功能障碍,回避人际交往及其他拒绝性回避5项,只要有1项上述问题出现即可视为阳性。

到目前为止,至少有不少于7个关于非典型抑郁的诊断标准和概念,这说明这的确是一个“非典型”事物。Benazzi(2005)的研究发现,在对254例抑郁症和348例双相抑郁门诊病人进行DSM-Ⅳ的结构式会谈评价后发现,在这些病人中,非典型抑郁占43%,这些病人进行数理因子分析,发现2个因子,因子1包括过度睡眠、过度饮食、体重增加和灌铅样麻痹,因子2包括人际关系敏感、反应性情绪和灌铅样麻痹。多元回归分析还发现,因子1以及双相家族史与AD关系密切,而因子2不是那么密切,这些发现说明,AD的定义应该建立在状态依赖性特征上(过度睡眠、过度饮食、体重增加和可能的灌铅样麻痹)以及某些特质特征上。

DSM-Ⅳ的非典型抑郁的诊断采用了Columbia大学的基本症状和相关症状的观点,只要两种症状中各有其中之一就可以诊断非典型抑郁。对于非典型性抑郁,最近一项对孪生子的效度研究中,这种综合病症被再次证实。病人应符合以下4个症状中的2个:①当情绪低落时,食欲大增,体重也增加5kg以上;②当情绪不低时,睡眠过度,每天睡10h或更多,或每天比没有抑郁时多睡2h以上;③四肢沉重无力;④在人际交往中长期存在的对于被拒绝过于敏感,且不局限于抑郁发作期间,导致严重的社会或职业功能的损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