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常见输液故障及排除法

常见输液故障及排除法

时间:2023-03-1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4.滴管内液面自行下降 输液过程中,如果滴管内液面自行下降,则应检查滴管上端输液管与滴管的衔接是否松动、滴管有无漏气或裂隙,必要时给予更换。

在输液过程中,如果不能正确有效地排除各种故障,可导致输液不能持续进行,还会引起不良后果。

1.液体不滴

(1)针头滑出血管外:液体注入皮下组织,局部肿胀并有疼痛,应另选血管重新穿刺。

(2)针头斜面紧贴血管壁:应调整针头位置或适当变换肢体位置,直到滴注通畅为止。

(3)针头阻塞:用一手捏住滴管下段输液管,另一手轻轻挤压靠近针头的输液管,若感觉有阻力,松手后又无回血,则表示针头已阻塞,应更换针头另选静脉穿刺。

(4)压力过低:由于病人周围循环不良或输液瓶位置过低所致,可适当抬高输液瓶的位置。

(5)静脉痉挛:由于穿刺肢体暴露在冷的环境中时间过长或输入的液体温度过低所致。局部热敷可缓解痉挛。

2.滴管内液面过高 ①滴管侧壁有调节孔时,可夹住滴管上端的输液管,打开调节孔待滴管内液体降至露出液面,见到滴注时,再关闭调节孔,松开滴管上端输液管即可;②滴管侧壁无调节孔时,可将输液瓶取下,倾斜输液瓶,使插入瓶内的针头露出液面,滴管内液体缓缓下流直至露出液面,再将输液瓶挂回输液架上继续滴注。

3.滴管内液面过低 ①滴管侧壁有调节孔者,先夹住滴管下端的输液管,打开调节孔,当滴管内液面升高至1/3~1/2时,关闭调节孔,松开滴管下端输液管即可;②滴管侧壁无调节孔时,可夹住滴管下端的输液管,用手挤压滴管,迫使液体下流至滴管内,当液面升至1/3~1/2时,停止挤压,松开滴管下端输液管即可。

4.滴管内液面自行下降 输液过程中,如果滴管内液面自行下降,则应检查滴管上端输液管与滴管的衔接是否松动、滴管有无漏气或裂隙,必要时给予更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