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角化棘皮瘤伴高级别上皮内瘤变

角化棘皮瘤伴高级别上皮内瘤变

时间:2022-03-1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部分患者表现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特点。损害为缓慢性扩展性角化丘疹,边缘呈堤状隆起、中央萎缩,具有特征。1.发病规律:属于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一个家族中几代、多个成员患病。皮损边缘堤状隆起,有沟槽状角化物质,颜色灰色或棕色,中央区皮肤光滑、干燥并有轻度萎缩,缺乏毳毛。线性汗管角化症癌变与等位基因缺失有关,口服维A酸制剂对一些患者有效。

汗孔角化症(porokeratosis of Mibelli)与遗传有关。部分患者表现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特点。损害为缓慢性扩展性角化丘疹,边缘呈堤状隆起、中央萎缩,具有特征。

一、临床提要

1.Mibelli汗管角化症(classic porokeratosis ofmibelli)

(1)基本损害:为缓慢向四周扩展的棕色角化丘疹,逐渐为环状、斑块状、地图状、边缘为角化性隆起,中央平坦,隆起的边缘上有线状沟槽及由沟槽处伸出的细棘。

(2)发病特征: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好发于男性儿童,创伤可为促发因素。皮损常为单侧,一般为单发,较大,直径可达20cm;亦可多发,局限于四肢末端、掌跖、面、颈、肩、会阴、口腔黏膜。

2.线性汗管角化症(linear P.) 排列类似线状,好发于同侧肢体。

3.播散性表浅光化性汗管角化症(disseminated superficial actinicP.DSAP) 皮损累及曝光部位,中心萎缩的小角化丘疹,边缘隆起而呈环状损害,但缺乏沟槽。

4.点状汗管角化症(punctate P.) 掌跖大量的微小子样角质栓,边缘隆起,无离心性扩大。

5.掌跖汗管角化病合并播散性汗孔角化病(PPPD) 损害最先发生于掌跖,然后播散至全身。

二、诊断

1.发病规律:属于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一个家族中几代、多个成员患病。多数患者从儿童期开始发病。最常见的皮损表现为斑块型和单侧线状型汗乳角化症两种类型,其他类型包括浅表播散、角化过度、掌跖泛发、点状等。

2.皮损特点:发生初期为小角化性丘疹,逐渐缓慢向周围扩大,形成环形、地图形的皮损,境界清楚。皮损边缘堤状隆起,有沟槽状角化物质,颜色灰色或棕色,中央区皮肤光滑、干燥并有轻度萎缩,缺乏毳毛。皮损大小不一致,由数毫米至数厘米大小。数个至上百个不等。

3.好发部位:好发生在四肢、面部、颈部等暴露部位。可以累及黏膜、甲、毛发等。

4.自觉症状:一般无自觉症状,部分患者可有皮损处瘙痒。

5.根据临床表现不同,分为不同的临床类型。

6.组织病理:从皮损周边角化过度隆起处取材,可见在充满角蛋白的凹窝部中央有一个角化不全柱。

三、鉴别诊断

1.扁平苔藓 皮损紫红色,轻度苔藓化浸润,表面可见细纹理,自觉瘙痒。黏膜累及常见。

2.疣状表皮痣 可见表面乳头状增生丘疹,密集融合,线条状分布。

3.Bowen病 皮损为淡红褐色斑,有厚角质痂,可互相聚合,边缘略微隆起,中央部分可以消退或发生瘢痕。

4.穿透性弹性纤维病 为淡红色或正常肤色角化性小丘疹,环状排列,匍行性分布,中间皮肤轻度萎缩。

四、治疗

1.全身治疗

(1)维A酸:依曲替酸或异维A酸、每日0.5~1mg/kg,分2次口服。线性汗管角化症癌变与等位基因缺失有关,口服维A酸制剂对一些患者有效。

(2)氯喹:0.25g/次,每日2次,可试用于光化性汗管角化症。应注意不良反应

(3)皮疹泛发患者可口服阿维A酯(etretinate)、阿维A(acitretin)或异维A酸(isotretinoin,保肤灵)。

(4)日晒病情加重的患者可口服氯喹或羟基氯喹。

2.局部治疗

(1)对症治疗:外用5%~10%水杨酸软膏,或0.05%~0.1%维A酸软膏,他扎罗汀软膏或阿达帕林(达芙文)软膏。

(2)5%5FU软膏、0.1%维A酸霜或卡泊三醇软膏外涂,浅表皮损可有暂时疗效。

(3)皮损孤立、较小者可CO2激光、电灼、液氮冷冻或手术切除。

(4)定期随访,必要时重复活检,有恶变迹象应手术切除。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