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胸腺肿瘤分类史简述

胸腺肿瘤分类史简述

时间:2022-03-1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采纳了Muller-Hermelink分类并做了适当修订,将每种胸腺上皮性肿瘤分别定义为有独特组织学形态的类型,分别为A、AB、B1、B2、B3胸腺瘤和胸腺癌,而后在全世界推广。2002 年Muller-Hermelink等分析了由上海市胸科医院陈岗教授提供的备有完整临床预后资料的200例各类型胸腺上皮性肿瘤,进一步证实该分类有较强的临床预后价值,使该分类得以在2004版和2015版WHO胸腺肿瘤分类继续应用,目前已经得到世界各国众多病理学者的认可。

1980年以前胸腺瘤病理组织学分类主要采用Bernatz分类,这一分类系统主要是依据肿瘤细胞形态特征进行描述性分类。将胸腺上皮性肿瘤分为:梭形细胞为主型、淋巴细胞为主型、上皮细胞和淋巴细胞混合型。这一分类的优点是病理医师掌握相对容易,缺点是该分类与预后相关性不确定。20世纪80年代中期,德国病理学家Muller-Hermelink依据胸腺肿瘤与胸腺皮质和髓质的相似程度(即皮质区与髓质区的组织形态相似性免疫组化表达相似程度),提出组织起源性和功能性分类(Muller-Hermelink分类)。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WHO)采纳了Muller-Hermelink分类并做了适当修订,将每种胸腺上皮性肿瘤分别定义为有独特组织学形态的类型,分别为A、AB、B1、B2、B3胸腺瘤(包括一些罕见胸腺瘤)和胸腺癌,而后在全世界推广。2002 年Muller-Hermelink等分析了由上海市胸科医院陈岗教授提供的备有完整临床预后资料的200例各类型胸腺上皮性肿瘤,进一步证实该分类有较强的临床预后价值,使该分类得以在2004版和2015版WHO胸腺肿瘤分类继续应用,目前已经得到世界各国众多病理学者的认可。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