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皮损表现为全身红斑肿胀

皮损表现为全身红斑肿胀

时间:2022-03-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急性发热性嗜中性皮病又名Sweet综合征,是一种反应性皮肤病,临床特点为疼痛性斑块、炎性丘疹和斑块,伴有发热,关节痛,皮损及外周血白细胞增多。有认为本病是白细胞碎裂性血管炎的轻型,但也有认为其血管炎是继发的。亦可类似坏疽性脓皮病,损害有剧烈触痛。相关恶性肿瘤,如急性白血病,泌尿生殖道肿瘤。多见于女性,初发年龄为30-60岁,多与上呼吸道或胃肠道感染、炎性肠病及妊娠有关。治疗基础疾病,排除白血病。

急性发热性嗜中性皮病(acute febrile neutrophilic dermatosis)又名Sweet综合征,是一种反应性皮肤病,临床特点为疼痛性斑块、炎性丘疹和斑块,伴有发热,关节痛,皮损及外周血白细胞增多。

【病因与发病机制】

一般认为系感染或其他因素所致的变态反应,主要为Ⅲ型。患者于发病前1~2周有上呼吸道感染史,亦与白血病、肿瘤、结缔组织病和光照、外伤等有关。本病是中性粒细胞被白介素-1(IL-1)激活,以及Sweet综合征是由细胞因子介导的、对包括细菌、病毒、药物和恶性肿瘤在内不同种类抗原的炎症反应。偶尔可见血管壁中有免疫复合物。有认为本病是白细胞碎裂性血管炎的轻型,但也有认为其血管炎是继发的。

【临床表现】

1.发病特征 发病多为30-60岁,女性多于男性,皮损可见于身体各部,但最常见于面部、上肢(尤其是手背和手指)、头颈。如果不治疗,皮疹将在5~12周消退,但有高达30%的患者会有复发。

2.皮肤损害 皮疹呈鲜红色,可为多形性,早期皮损常为红斑丘疹,很快增大形成斑块。可呈环状或弧形,可见单个或多个皮损,不对称分布。丘疹和斑块表面有假水疱(紧张性水肿使其外观似水疱形成)(彩图33-1),似乳头状或山脉起伏状,斑块通常与脓疱伴发。与白血病相关皮损可出现大疱。亦可类似坏疽性脓皮病,损害有剧烈触痛。口疮样的口腔黏膜溃疡不常见。下肢皮损深达脂膜层,类似脂膜炎或结节性红斑。

3.皮肤外表现 为发热、上呼吸道感染或流感样症状,肌痛,关节炎,眼结膜炎,巩膜外层炎。相关恶性肿瘤,如急性白血病,泌尿生殖道肿瘤。

4.临床分型

(1)特发型:又称典型Sweet综合征。多见于女性,初发年龄为30-60岁,多与上呼吸道或胃肠道感染、炎性肠病及妊娠有关。

(2)药物型:一旦停用相关的药物,症状可自发地改善。

(3)复发型:约30%的患者复发,复发常见于伴癌症的患者,常常是肿瘤复发的表现。

(4)副肿瘤型:有10%~20%可伴发恶性肿瘤,主要为血液系统肿瘤,伴随肿瘤的切除,Sweet综合征的症状缓解。

【实验室检查】

白细胞计数增多(60%)或中性粒细胞增多(70%),红细胞沉降率常增快(90%),抗“O”可增高。可有蛋白尿、血尿、管型尿或肾功能异常。

【组织病理】

早期真皮中上部有密集性或围管性中性粒细胞为主的浸润、核尘、毛细血管扩张,晚期以嗜酸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及组织细胞等为主的围管性浸润。皮损直接免疫荧光检查在基底膜可有IgM、IgG、C3沉积。白细胞碎裂、核尘,但缺少其他血管炎的表现。一般血管壁并无纤维素沉积和中性粒细胞。

【诊断与鉴别诊断】

1.主要标准

(1)典型皮损的突然出现。

(2)组织病理学与急性发热性嗜中性皮病一致。

2.次要标准

(1)感染的前驱发热。

(2)伴随的发热、关节痛、结膜炎,或潜在恶性肿瘤。

(3)白细胞增多。

(4)全身应用激素疗效佳,且抗生素对其无效。

明确诊断必须有两个主要标准和两个次要标准。

3.鉴别诊断

(1)结节性红斑:为一种反应性红斑,皮损常见于双下肢,红斑结节较典型的Sweet综合征的红斑结节位置更深,结节更明显。无假性水疱。组织病理以小叶间隔性脂膜炎为特征。

(2)多形红斑:有多形性皮疹。常有虹膜状红斑。组织病理为真皮以淋巴细胞浸润为主。

(3)持久性隆起红斑:皮损为暗红色斑块,好发于四肢关节伸侧附近。组织病理有特征性坏死性血管炎改变。

【治疗】

治疗基础疾病,排除白血病。糖皮质激素有良效,口服泼尼松皮损在数天内消失,开始30~40mg/d,病情控制后逐渐减量至停药,疗程为4~6周,停药不宜过早,以免复发。也可应用非甾体抗炎药;氨苯砜100mg/d;10%碘化钾溶液5~10ml,3/d;雷公藤1~1.5mg/(kg·d)、秋水仙碱1.5mg/d、环孢素、沙利度胺(25mg,2/d)、氯法齐明(200mg/d,连续4周)等内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