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皮肤里面长的小粒粒怎么治疗

皮肤里面长的小粒粒怎么治疗

时间:2022-03-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皮肤性病的症状就是皮肤性病的临床表现。自觉症状的轻重与皮肤病的性质、严重程度和患者的感受能力有关。5.相关疾病 瘙痒是皮肤病最常见的自觉症状,可轻可重,可为阵发性、间断性或持续性,亦可为局限性、泛发性或全身性。肛门生殖器区对痒特别敏感,伴有剧烈瘙痒的皮肤病有皮肤瘙痒症、神经性皮炎、疱疹样皮炎、荨麻疹、虱病、疥疮及皮炎-湿疹类皮肤病。皮损的性质和特点常是诊断皮肤病的主要依据。

症状(symptom)是患者患病后能主观感受到的不舒服感、异常感觉或病变改变。症状是诊断疾病或鉴别诊断的主要依据或线索,也是反映病情的重要指标。皮肤性病的症状就是皮肤性病的临床表现。皮肤性病的症状可分为自觉症状和他觉症状两类。

一、自觉症状

亦称主观症状,如瘙痒、疼痛、烧灼及麻木感等。自觉症状的轻重与皮肤病的性质、严重程度和患者的感受能力有关。

(一)瘙痒

1.概念 当皮肤的神经受到轻微的刺激时瘙痒发生,Darland医学词典把痒或瘙痒(pruritus,itching)定义为“一种不愉快的皮肤感觉引起搔抓或摩擦皮肤的欲望”,属于正常个体的皮肤感觉范围。

2.分类 瘙痒存在不同的类型:①发痒(tickle),较近似于触觉,持时短暂,容易消退;②生理性瘙痒,是一种足以引起搔抓的短时皮肤反应,但不导致明显的皮肤刺激;③病理性瘙痒,是一种引起剧烈搔抓的严重皮肤不适感知,见于许多原发性、继发性皮肤病及系统性疾病;④瘙痒皮肤现象(phenomenon of itchy skin),是炎性损害周围皮肤区出现的一种痒觉过敏状态,类似于痛点周围的痛觉过敏区。

3.神经传导与感受 痒的周围神经受体在真皮乳头层或表皮真皮连接处,其厚度不超过0.2mm,此部位的切除可消除大多数痒觉。同一神经纤维系统携带痒觉和痛觉。痒点(itch spot)的密度在正常人体皮肤表面存在差异,一些部位对痒刺激的敏感性较高。痒点处或痒点之间的痒阈可受许多条件的影响,如精神因素、皮肤温度和血管扩张等。

4.介质与瘙痒 组胺是引起大多数瘙痒的介质,但其他物质,如内肽酶(endopeptidase)、木瓜蛋白酶(papain)、组织蛋白酶(cathepsin)、血浆源性酶(纤维蛋白溶酶、激肽释放酶、Hageman因子和补体成分)、感染源性酶和动物毒素(venom)亦可能起一定的作用。其中内肽酶似可直接引起瘙痒,而木瓜蛋白酶可在用48/80化合物预先耗竭组胺的区域引起瘙痒。

5.相关疾病 瘙痒是皮肤病最常见的自觉症状,可轻可重,可为阵发性、间断性或持续性,亦可为局限性、泛发性或全身性。人对痒的反应因个体差异而不同,亦可能因发生的部位不同而有所不同。肛门生殖器区对痒特别敏感,伴有剧烈瘙痒的皮肤病有皮肤瘙痒症、神经性皮炎、疱疹样皮炎、荨麻疹、虱病、疥疮及皮炎-湿疹类皮肤病。此外,甲状腺功能亢进、糖尿病、慢性肾衰竭及某些肝胆系统疾病,亦常伴有剧烈瘙痒。霍奇金病、蕈样肉芽肿、淋巴肉瘤、网状组织细胞肉瘤和白血病患者,瘙痒可能十分严重以致难以忍受。

(二)疼痛

1.概念 疼痛(pain)是一种警戒信号,对机体具有保护作用,任何形式的物理和化学刺激,到达一定强度,都能引起疼痛。

2.致疼痛物质 引起疼痛的物质包括乙酰胆碱、5-羟色胺、组胺、缓激肽、钾、氢离子及组织损伤产生的酸性产物。

3.感受与传入 疼痛的感受器是游离神经末梢,外周感受器受到刺激后,神经冲动传入脊髓后根神经节细胞,沿脊髓丘脑侧束进入内囊,投射至大脑皮质中央后回的第一感觉区,引起定位的疼痛感觉。

4.疼痛方式 各种疾病有特定的疼痛方式,搏动痛见于疖、痈、蜂窝织炎,闪电痛见于脊髓结核,内脏痛见于胃肠道荨麻疹、胃肠型紫癜的腹痛,深部痛见于结缔组织病的肌肉关节痛,牵涉痛为内脏或深部组织的疾病引起的疼痛,可以在体表的某一部位发生痛感或痛觉过敏区,如带状疱疹。皮神经痛引起的体表疼痛,尿道痛向阴茎、会阴放射,前列腺痛向会阴腰骶部及外生殖器等处放射等。

(三)烧灼感

烧灼感(burning)或伴有胀痛见于隐翅虫皮炎、接触性皮炎。

(四)麻木

麻木(numbness)见于麻风病患者,由于末梢神经受损致感觉减退或丧失所致。

(五)感觉分离

感觉分离(sensory dissociation)现象即只有冷觉或触觉或痛觉,可见于麻风病,脊髓空洞症也有感觉分离,如手指触觉存在而温度和痛觉消失。

(六)其他

1.感觉过敏 感觉过敏(hyperesthesia)指轻度的刺激(如触摸皮肤)引起的感觉增强。

2.痛觉过敏 痛觉过敏(hyperalgesia)指对伤害性刺激的过度反应,见于带状疱疹、异物感或蚁走感等。

二、他觉症状

他觉症状(objective symptom)也称客观症状和体征(sign),即皮肤损害(skin lesion),亦称皮损或皮疹(skin eruption),是可以观察到或触及的皮肤和黏膜损害。皮损的性质和特点常是诊断皮肤病的主要依据。皮损分原发损害和继发损害两大类。原发损害是皮肤病病理变化直接产生的最早损害,继发损害是由原发损害演变或因搔抓所产生的损害。但两者并不是都能决然分开的,如黄褐斑的色素沉着斑是一种原发损害,而固定性药疹的色素沉着斑则是由红斑或水疱演变而来的继发损害。脓疱性银屑病的脓疱是原发的,但湿疹的脓疱则是继发感染引起的。因此,要根据具体情况决定其属于原发损害或继发损害(表6-1,表6-2)。

表6-1 原发损害的概念

表6-2 继发损害的概念

(一)原发损害(primary lesion)

1.斑疹(macule) 斑疹常为圆形或卵圆形,不规则,边界清楚或不清楚(图6-1)。略有隆起的可称为水肿性斑疹(edematous macules),斑疹可分为四种。

图6-1 斑疹

(1)红斑(erythema):由于毛细血管扩张或充血引起,压之退色。有炎症性红斑,如丹毒;非炎症性红斑,如鲜红斑痣。

(2)出血斑:亦名紫癜(purpura),由于红细胞外渗至真皮组织所致,压之不退色。皮疹开始呈鲜红色,渐变为紫蓝色及黄褐色,经1~2周可消退。直径小于2mm者称为瘀点(petechia),大于2mm者称为瘀斑(ecchymosis);片状出血并伴有皮肤显著隆起为血肿(hematoma)。

出血斑或皮肤黏膜出血(mucocutaneous hemorrhage),由于机体的止血与凝血功能障碍所引起。病因如下。

①毛细血管壁的缺陷,如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过敏性紫癜、老年性紫癜、机械性紫癜。

②血小板数量或功能的异常,如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③凝血因子缺乏或活性降低所致的凝血机制障碍,如血友病、凝血因子Ⅴ缺乏症、维生素K缺乏症。

④血液中的抗凝血物质增多,如异常蛋白血症、抗凝药物过量。

紫癜可分为可触及与不可触及两类。可触及的紫癜有血管炎、落基山斑疹热、坏疽性臁疮;不可触及紫癜有日光性紫癜、血小板减少症、播散性血管内凝血、毛细血管炎、青斑样血管炎、坏血病、类固醇紫癜、单纯性紫癜。

(3)色素沉着斑(hyperpigmentation macule):由于表皮或真皮内色素增多所致,呈褐色或黑色。雀斑是典型的色素沉着斑,人为性皮肤内注入外源性色素者称为文身(tattoo)。

(4)色素减退斑(hypopigmentation macule)及色素脱失斑(amelanosis macule):由于皮肤黑色素的减少或脱失所致,前者如白色糠疹,后者如白癜风。

2.毛细血管扩张(telangiectasia) 呈直线形或弯曲状,压之退色或不退色,表现多样,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毛细血管扩张为皮肤黏膜、四肢末端、甲周持久性扩张,红色或紫色细线状、网状、斑状、点状或片状。蜘蛛状毛细血管扩张为针头大略高出皮面的红色斑点,周围呈放射状分布。

3.蜘蛛痣(spider angioma) 其发生可能与肝对体内雌激素灭能减弱有关。肝病患者多见,肝病患者的肝掌发生机制与蜘蛛痣同。皮损见于上腔静脉分布区,如面、颈、手背、上臂、前臂、前胸和肩部等处。

蜘蛛痣大小不等,直径可由针头大到数厘米以上,用火柴杆压蜘蛛痣中心(中央小动脉干部),其辐射状小血管网即退色,去压后又复现。孕妇可出现,偶可见于正常人。

4.丘疹(papule) 丘疹为圆形、类圆形、圆锥形或多角形,表现为尖顶、平顶、圆顶或脐凹状,丘疹位于真皮内,在皮脂腺周围、汗腺导管开口处或毛囊处(图6-2)。若有鳞屑称为鳞屑性丘疹,发生在毛囊处的丘疹可有角化棘,如小棘苔藓。呈皮色或其他的颜色,如红色(药疹)、白色(粟粒疹)、黑色(黑素瘤)、皮色(神经性皮炎)、黄色(黄瘤)、紫蓝色(扁平苔藓)。湿疹的红色丘疹为炎性丘疹,维生素A缺乏的毛囊角化性丘疹为非炎性丘疹。如扁平而稍隆起的,介于斑疹和丘疹之间者称为斑丘疹(maculopapule);丘疹顶端伴有小疱者称为丘疱疹(papulovesicle);伴有小脓疱者称为丘脓疱疹(papulopustule)。

5.斑块(plaque) 高出皮面,表面粗糙或平滑,触之有硬实感,应与不高出皮面的斑片鉴别。临床常见的斑块的皮肤病有银屑病、肥厚性扁平苔藓、疣状皮肤结核、增殖性红斑、类脂质渐进性坏死、瘢痕和瘢痕疙瘩、皮肤T淋巴细胞瘤。

图6-2 丘疹

6.水疱(blister)和大疱(bulla) 水疱顶部可呈圆形、尖形或脐凹状(图6-3,图6-4,图6-5),如牛痘样湿疹。如疱内含浆液,呈淡黄色;疱内含血液,呈红色(称为血疱);疱内含淋巴液则澄清透明。损害可位于角质层下,如白色粟粒疹(白痱);表皮中下部,如寻常型天疱疮;或表皮下,如疱疹样皮炎。水疱可直接发生或由斑疹或丘疹演变而来,水疱可以是单房性或多房性。分布散在,或成簇如单纯疱疹。水疱疱壁可松弛可紧张。

图6-3 角层下水疱

7.脓疱(pustule) 疱液浑浊,可稀薄或黏稠,周围可有红晕(图6-6)。脓疱可以是单房,也可以是多房。脓疱可位于角层下,如脓疱疮和角层下脓疱病,可位于表皮内,如天花;脓疱可以是原发,也可是丘疹或水疱经过短暂的早期阶段发展而来。丘疹上的脓疱称为丘疹性脓疱(papulopustule),大多由化脓性细菌感染所致,如脓疱疮、皮肤真菌病。脓疱的出现并不意味着感染的存在,少数由非感染因素引起,如脓疱性银屑病、脓疱性粟粒疹。

图6-4 表皮下水疱

图6-5 表皮内水疱

图6-6 脓疱

8.水肿(edema) 如手指加压组织发生凹陷,称为凹陷性水肿;有的指压并无凹陷,称为非压陷水肿,如胫前黏液性水肿、象皮肿;药物性水肿见于使用皮质类固醇、性激素、胰岛素者;结缔组织病水肿,见于硬皮病、皮肌炎。

9.结节(nodule) 呈圆形或类圆形,大小为粟粒样至樱桃样,有一定硬度。结节可位于表皮内,如鲍温病;可位于表皮和真皮内,如疖;可位于真皮或皮下组织,组织学可有肉芽肿改变,如深部真菌病。一般而言,表皮结节有表皮或角质层的局限性增厚,伴角化过度或脱屑;而真皮或皮下结节则表皮常无改变。位于关节附近、长骨干骺端的圆形硬质小结,多为风湿小结;沿末梢动脉分布的结节可能为结节性多动脉炎;在指尖、足趾、大小鱼际处的蓝色或粉红色且有压痛的小结节为Osler小结,见于细菌性心内膜炎。结节可高出皮面,如皮肤结核;可不高出皮面,如脂肪瘤。可由真皮或皮下组织的炎症浸润(如瘤型麻风)、代谢产物沉积(如结节性黄瘤)、寄生虫感染(如猪囊虫病)或肿瘤等引起。结节可自行吸收,亦可破溃而形成溃疡。结节直径2~3cm或以上者称为肿块。肿瘤可表现为结节。

10.囊肿(cyst) 呈圆形或类圆形,触之有弹性感。一般位于真皮或皮下组织。如表皮样囊肿,其壁为表皮样,囊内为排列成层的角质,表皮样囊肿包括植入性表皮样囊肿和粟丘疹。其他囊肿尚有多发性皮脂腺囊瘤、皮样囊肿、毛发囊肿。

11.风团(wheat) 是真皮内毛细血管和小静脉通透性增加所致(图6-7)。呈淡红或苍白色,圆形、卵圆形或图案状,边缘不规则,常于数小时至10余小时内消退,消退后不留痕迹,如荨麻疹。常伴有剧痒或刺痛,皮肤划痕通常阳性。药物反应所致的风团皮疹较一般荨麻疹颜色红,且持续时间较长。荨麻疹样反应的还有色素性荨麻疹(肥大细胞增多症)、甲状腺功能亢进、恶性疾病、青少年类风湿关节炎(JRA)、感染、消化、内分泌等全身疾病亦可引起风团损害。

图6-7 风团

12.肿瘤(tumor) 表现为多种多样,如乳头状、蕈状、息肉状、结节状、囊状、弥漫肥厚状、溃疡状。肿瘤可分实质和间质,肿瘤在组织结构、细胞和超微结构上具有异型性。可分为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前者如疣状痣、脂溢性角化、皮脂腺瘤、神经纤维瘤;后者如鳞状细胞癌、皮脂腺癌、恶性黑色素瘤、皮肤T淋巴细胞瘤。

(二)继发损害(secondary lesion)

1.鳞屑(scale) 正常人有看不见的细小而薄的表皮脱落,然而当角蛋白细胞迅速形成或当正常角化受到干扰时,则引起病理性表皮剥脱而产生鳞屑(图6-8)。有糠秕状鳞屑的,如花斑癣、白色糠疹;有大片鳞屑的,如剥脱性皮炎;呈淡黄色油腻性鳞屑的,如脂溢性皮炎;有因气体渗入使呈银白色鳞屑的,如银屑病。其他带有鳞屑的皮损常有玫瑰糠疹、癣、扁平苔藓、毛发红糠疹、鱼鳞病、蕈样肉芽肿、副银屑病、掌跖梅毒疹、盘状红斑狼疮、Reiter综合征中的红斑鳞屑性斑块及掌跖角化性丘疹。

图6-8 鳞屑

2.角化(keratosis) 皮面上的鳞屑、棘刺、角化物,或毛孔的栓塞、棘刺(图6-9)。角化可位于表皮、毛孔、汗孔。表皮角化与皮面平行排列如鳞屑,或垂直如棘刺。

3.浸渍(maceration) 常发生在指(趾)缝等皱褶部位。如水稻农民或糜烂型足癣趾间浸渍,浸渍处如受摩擦,则可发生表皮脱落,形成糜烂。在多汗症中浸渍可累及整个足底。

4.抓痕(scratch marks)或表皮剥脱(excoriation) 常常只累及表皮,而少达到真皮乳头层。表面常呈线条状或点状,愈后一般不留瘢痕。常见于剧烈瘙痒性皮肤病。

图6-9 角化

5.糜烂(erosion) 常由水疱或脓疱破溃、浸渍表皮脱落或丘疱疹表皮的破损等损伤所致。因损害表浅,基底细胞未全损害,故愈后不留瘢痕(图6-10)。如湿疹和天疱疮的糜烂,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可有大片糜烂。

图6-10 糜烂

6.溃疡(ulceration) 其形态、大小及深浅,可因病因和病情轻重而异(图6-11)。溃疡面常有浆液、脓液、血液或坏死组织。主要是由结节、肿块破溃或外伤后而形成。溃疡愈合后或形成瘢痕。感染性溃疡,如下疳型脓皮病;肿瘤性溃疡,如鳞状细胞癌。

7.坏疽(gangrene) 坏死组织经腐败菌分解,产生硫化氢,与血红蛋白中铁结合,形成硫化铁,使坏死组织呈黑色,边界清楚,伴有疼痛。坏疽可分为:①干性坏疽,多见于四肢末端,如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冻伤和动脉粥样硬化,此时动脉受阻而静脉仍通畅;②湿性坏疽,也见于四肢,动脉闭塞而静脉回流又受阻时,呈深蓝、暗绿或深黑色。

8.裂隙(fissure) 深度常可达真皮,并伴有疼痛或出血(图6-12)。多发生于掌跖、指(趾)关节部位以及口角、肛周等处,可与皮纹一致。常由于局部皮肤干燥或慢性炎症等引起皮肤弹性减弱或消失,再加外力牵拉而形成,冬季多见,暴露于寒冷、风吹或因使用肥皂和水洗而有刺痛、烧灼感。常见有皲裂的皮肤病有感染性,如角化型足癣;物理性,如手足皲裂。

9.痂(crust) 其颜色可因内含成分不同而异,如浆液性痂呈淡黄色,脓痂呈黄绿色,血痂则呈棕色或黑褐色(图6-13)。此外,还有特异性黄癣痂,梅毒疹的蛎壳状痂。

图6-11 溃疡

图6-12 裂隙

图6-13 痂

10.硬化(sclerosis) 局限性或弥漫性皮肤变硬,硬皮病中最典型,其他有慢性淋巴水肿、慢性淤积性皮炎等。

11.苔藓样变(lichenification) 亦称苔藓化。表现为多角形的丘疹,群集或融合成片,触之有增厚及实质感。系由经常搔抓或摩擦使角质层及棘细胞层增厚,真皮产生慢性炎症等改变所致。常见于神经性皮炎、慢性湿疹或其他伴有瘙痒的皮肤病中。

12.萎缩(atrophy) 可发生于表皮、真皮或皮下组织。①表皮萎缩,为局部表皮菲薄,表皮细胞层数减少,呈半透明羊皮纸样,表皮可有细皱纹,正常皮纹多消失,如老年皮肤表皮萎缩。②真皮萎缩,为真皮结缔组织减少所致,常伴有皮肤附属器的萎缩。表现为局部皮肤凹陷、变薄,但皮纹正常,多发生于炎症或外伤之后。表皮与真皮同时发生萎缩,如妊娠、Cushing综合征中的萎缩纹。③皮下组织萎缩,局部皮纹正常,但凹陷明显,如脂肪营养不良;真皮和皮下组织均萎缩者,如类脂质渐进性坏死。

13.瘢痕(scar) 为正常修复和愈合的过程。纤维化的肉芽肿色灰白,质地较硬,缺乏弹性,与皮面齐平,为一般损害的瘢痕。表面光滑、无皮纹亦无毛发等皮肤附属器。增生明显而隆起的坚实损害,呈粉红色、紫色或棕色,称为增生性瘢痕(图6-14);局部凹陷,皮肤变薄,柔软而发亮者,称为萎缩性瘢痕。有些瘢痕具有特异性,如盘状红斑狼疮的瘢痕是边缘略高起、中央萎缩的瘢痕,而烧伤后的瘢痕是萎缩与肥厚的混合物。有时瘢痕可有疼痛和瘙痒。

图6-14 瘢痕

14.瘢痕疙瘩(keloid) 或称瘢痕瘤,是皮肤损伤后结缔组织大量增生形成,为蟹足状样的坚硬结节和斑块,损害超过原来创伤的范围,这点与增生性瘢痕有别,伴有瘙痒或疼痛。

(三)各类皮肤黏膜损害的特点

1.部位与分布 皮损的部位与分布常是诊断皮肤病的重要依据之一。如皮损是暴露部位还是遮盖部位;是伸侧、屈侧或间擦部位;是全身性、泛发性、播散性还是局限性;是对称性、双侧性还是单侧性;是否沿神经、血管分布等。如近关节部位结节多为风湿性结节;群集成簇、沿皮神经分布,见于带状疱疹;呈同心形见于环形红斑;如皮肤黏膜交界处多为单纯疱疹;肘窝和腘窝对称者多为异位性皮炎;掌跖深在水疱多为汗疱疹;头皮、眉弓、鼻唇沟是脂溢性皮炎好发部位(表6-3,表6-4)。

2.性质 应明确是何种皮损,是原发损害还是继发损害,如瘙痒症仅有继发损害而无原发损害;是单一皮损还是多种皮损,如为多种皮损则又以何种为主。

表6-3 常见皮肤病的好发部位

表6-4 身体各部好发的皮肤病

3.形态 为圆形、椭圆形、环形、弧形、地图形、多角形或不规则形等(图6-15)。如皮肤损害为环状或弧状者,有癣、荨麻疹、离心性环状红斑、环状肉芽肿;与全身疾病有关的有匐行性回形红斑、慢性游走性红斑;此外,还有二期梅毒环状损害、亚急性红斑狼疮的环形皮疹。靶形红斑为多形红斑所特有;边缘匐行见于晚期梅毒树胶肿。

4.排列 为散在或融合,孤立或群集,呈线状、带状、弧形或不规则形排列等。对称排列可能为湿疹、异位性皮炎;群集排列可能为单纯疱疹、多发性平滑肌瘤、寻常狼疮、局限性淋巴管瘤;皮神经排列可能为疣状痣、带状痣;网状分布可能为网状肢端色素沉着症、网状青斑;淋巴管分布可能为孢子丝菌病、淋巴管炎。

5.颜色 皮肤的颜色由黑色素、氧合血红蛋白、还原血红蛋白和胡萝卜素等构成。皮损要分辨是正常皮肤色或红、黄、蓝、黑、白色等,尤应注意其色调,如淡红、鲜红、紫红或银白、灰白及灰黑色等。①白色皮疹,有皮肤钙质沉着症;②皮色皮疹,有脂肪瘤、神经纤维瘤、类风湿性结节;③红色皮疹,有节肢动物叮咬的丘疹、樱桃状血管瘤、皮肤白血病、丹毒;④粉红色皮疹,有丘疹性黏蛋白沉积症、淀粉样变性、多中心网状细胞增生病的丘疹及结节;⑤红棕色皮疹,有肉样瘤、肥大细胞病、持久性隆起红斑、寻常狼疮;⑥橘红色皮疹,有毛囊角化性丘疹,毛发红糠疹;⑦蓝色皮疹,有静脉湖、文身;⑧黄色皮疹,有黄色瘤、痛风石、类脂质渐进性坏死、皮脂腺瘤、弹性假黄瘤;⑨紫色皮损见于Kaposi肉瘤、扁平苔藓;⑩光散射现象能使皮损颜色为不同波长的光波散射而有所改变,如蒙古斑和蓝痣为灰蓝色或青黑色。

6.大小及数目 皮损大小常用直径多少厘米多少毫米或用实物对比描述,如针头、绿豆、黄豆、鸡蛋或手掌大小等。皮损数目少者应以具体数字表示,皮损数目多时,可以用较多或甚多等来说明。如神经纤维瘤可巨大成袋状,光泽苔藓细小如针尖来表示。

图6-15 皮损形状与排列

7.表面与基底 如表面隆起、凹陷、平顶、尖顶,或呈乳头状、半球状、菜花或脐窝状(图6-16),有无鳞屑或痂,基底的宽窄是否呈蒂状等,如无蒂可为扁平湿疣,有蒂可为皮赘、神经纤维瘤或尖锐湿疣。

8.边缘与界限 清楚、比较清楚或模糊,整齐或不整齐等。边界清楚如鲜红斑痣,边界不清楚如急性湿疹。

9.其他 如溃疡的深浅,是否呈潜行性;水疱的大小,是紧张性还是松弛性,疱壁的厚薄以及是否易破;疱液是澄清、浑浊还是血性等。溃疡如菜花向外翻卷,可能为鳞状细胞癌;溃疡为潜行性,可能为梅毒树胶肿。

图6-16 丘疹的各种形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