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信息技术经济范式下的就业与收入分配

信息技术经济范式下的就业与收入分配

时间:2022-02-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效率工资理论认为,失业是因为企业付给员工的工资超过了市场均衡水平,以激励员工士气并惩罚被解雇的员工,这就迫使外部愿意以较低工资水平就业的人士得不到工作。信息技术影响就业与失业水平的机制是两方面的,一方面是通信技术的运用与扩散在不同部门速度不同,引起产业结构调整,产生结构性失业;另一方面是信息技术改变了劳动力市场的交易费用性质与方向,使得总体就业水平发生变化。
信息技术经济范式下的就业与收入分配_信息化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战略选择

5.3 信息技术经济范式下的就业与收入分配

具有在新古典理论中,就业下降可能是由于意外的总需求下降造成的,也可能是负的供给冲击造成了劳动者退出市场,宏观经济的不景气将导致更多的失业,但这些失业在某种程度上都具有自愿性,在新古典经济学里面,非自愿失业问题是不存在的,因为只要寻找职业人员愿意接受一个低于市场出清水平的工资就能顺利地找到工作,失业人员是那些正在寻找工作但是拒绝了不能提供使他们满意的工资的工作的人,因为他们期待更高的工资,由于找不到能提供符合自己要求的工作而失业。按照张五常的分析,失业是因为信息费用的顽固存在而使工人找不到合约订立对象,在经济不景气的情况下工资水平处于调整之中,但各种不同合约形式的工资水平下降幅度不一,相同技能而处于不同合约状态的职工工资下降方差系数很大,员工不能判断自己劳动技能的市场价格,因此处于不断的寻觅之中,形成失业。效率工资理论认为,失业是因为企业付给员工的工资超过了市场均衡水平,以激励员工士气并惩罚被解雇的员工,这就迫使外部愿意以较低工资水平就业的人士得不到工作。效率工资理论的一个假设是隐含合同理论,正规部门的工资水平既能满足雇员规避风险的目的,又能被企业所接受,这种对双方都有利的制度安排却不出现在成文的劳动雇佣合同中。

信息技术影响就业与失业水平的机制是两方面的,一方面是通信技术的运用与扩散在不同部门速度不同,引起产业结构调整,产生结构性失业;另一方面是信息技术改变了劳动力市场的交易费用性质与方向,使得总体就业水平发生变化。

“新技术对工作和就业的潜在冲击力给人们和社会经济同时带来希望或恐惧。一方面,技术革命在所有生产部门的扩散使生产力的提高成为可能,从而为经济的复兴铺平道路,并开启一个变革和发展的新时代;另一方面,剩余劳动力的增加使失业状况、职业的功能与组织结构进一步恶化,特别是在成千上万的工作机会尤其是加工工业的工作机会减少的时候,这种恶化更加令人担忧。"[10]当信息技术被用于生产时,形成对劳动的替代,然而,新技术使得产品价格更低而质量更好了,对产品的新需求抵消了技术过程造成的劳动力减少现象。卡普林斯基全球性地考察了微电子和就业的相互关系,他得出的结论说:信息技术“无论是宏观上还是微观上,都是以趋向于根本不同的面目呈现的,过程和成长层面的调查似乎显示了对劳工的取代趋势。另一方面,就业情况良好通常与国家激励政策同步。"福莱总结了1940~1982年间技术革新冲击就业的近200个实例,根据他的结论,在生产领域,技术革新明显有助于消除高技术工作而创造出低技能工作;反之,办公室的信息技术革新却带来了相反的结果,在那里,合于逻辑的技术变革摒弃了低技术工作而创造出高技术要求的工作。勒维的研究结果表明技术革新产生的效果不一样,在铁矿、煤矿和制铝业三个工业部门,技术革新增加了产量也带来更高的就业率,而在另两个工业部门钢铁和汽车工业,需求的增长并没有减少单位劳动量的投入。里昂惕夫投入产出模型被用于分析信息技术对就业的影响,发现在技术水平保持不变的情况下,到2000年要取得相同的产量,预计需要2000多万工人投入,表明对劳动力的需求下降了11.7%;由于办公自动化的推广,服务业尤其是办公活动将遭受比生产行业更严重的失业。与此同时,专业人员将大量增加,手工业者和技工在就业压力下仍然保持原来的地位。美国劳动统计局分析了1995年技术变化对378个产业、562个职业产生的冲击,有350个职业超过25000位工人表示就业会增长,只有11个职业表明在新技术的冲击下工作岗位数量会绝对下降。这些预计就业将减少的行业集中在以下几个领域:负责数据输入的办公室人员,被通信自动化取代的通信工人,因集装箱化和家务自动化而淘汰的卡车和拖拉机司机,以及加油站工作人员。因此,他们得出结论说,信息技术向工作过程的渗透与就业数量的增加并不存在一种有系统、有组织的联系。旧的工作消失,新的工作又不断涌现,其中数量因不同的公司、产业、领域、地区和国家的不同而存在差异,其差异的大小决定于竞争力、公司战略、政府政策、社会环境以及在国际经济中所处的相对位置。因此,高科技与就业相互作用的结果很大程度上是由宏观经济因素和经济战略所决定的。

在知识经济时代,人力的素质和技能成为实现知识经济的先决条件,服务业将成为其主要经济部门,信息和通讯技术处于中心地位,科学和技术的研究开发将在知识经济的发展中起到日益重要的作用。知识经济的这些主要特征将使知识经济时代的就业呈现出新的特征和趋势;信息技术的不断扩大及技术在其他部门中的应用,给劳动力的流动提供了机会,随着经济的发展,整个社会的就业结构将发生极大的变化。根据美国商务部发表的《浮现中的数字经济》预测,到2006年,几乎一半的美国劳动力将会从事于或是大量使用信息技术产品和服务的企业。知识产业需求引起了新的信息技术职业的兴起,改变了一些非信息技术职业的技术要求,也提高了许多其他工作的最低技术要求,使得信息技术产业工人的工资与其他产业工人的工资差距具有不断扩大的趋势。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供的资料表明,当代信息科学有500多个重要专业,技术学科有400多个专业领域,但职业环境和构成发生了很大变化。由于信息经济的发展,在发达国家,有将近上万个原有的技术岗位消失了,与此同时又出现了同样多的新技术岗位。在美国,大约有35%的劳动力处于职业的流动间,但不是简单地更换工作岗位[11]

王子君[12]提出的模型揭示了信息化导致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的机理,技术革命中新出现的机器是只能由具有一定技能的工人来操作的,这种技能的获得是昂贵的,由于认知能力的不同或者是进入信用市场机会不同,劳动力获取这种技能的成本也是不同的。技术革命的影响是产生二元生产结构的原因,其中技能工人(即学习成本低的工人)运用新技术进行生产,而非技能工人(学习成本高)仍然依附于旧的生产工具。技能工人相对于非技能工人获得了额外的收益。对于既定的资本/劳动力比率来说,新技术是有效率的,在运用前沿技术的部门,资本/劳动力的比率更高。资本/劳动力比率的差异使非技能工人的不利条件更加恶化,因为资本从非技能工人流向技能工人,从绝对角度来看非技能工人的工资也是下降的。这个分析模型还指明了工资结构的未来发展趋势,工资不平等的扩大是短期还是长期取决于那些相互矛盾的因素间力量的对比:一方面对技能以及非技能的工人来说,技术革命后经济的增长引起了资本/劳动力比率的增长,而资本的边际生率下降意味着经济趋于静态,在这种静态条件下劳动力市场被分割成技能型的高收入工人和非技能型的低收入工人;另一方面,经济转型过程中工资的差异也在增加,从而促进边缘的非技能工人向技能工人转化。因为技能密集型部门的生产率更高,工人从非技能到技能部门的转移提高了整个资本回报率,部分或全部抵消了每一部门资本回报下降,如果这一影响足以扭转回报递减的话,所有的工人都会转到技能密集型部门,老的技术最终被抛弃;反之,经济会持续保持一个二元劳动力市场,不完全地采用新的生产技术。第三种可能的结果是学习的外部性,如果学习新技能的成本随着技能型人口规模的扩大而降低时,经济很可能完全地转向新的生产技能。有学者设计了一个模型分析信息技术对收入分配不平等的影响,在模型中知识是一种人力资本投入函数,也是一种不能从几种较低质量产品来替代较高质量产品的“质量"品,人们能力不同并且互补于人力资本生产过程中知识投入的质量。模型显示经济可由一系列的不同能力水平的阶层表示,每一层次的人力资本从较高层次人力资本购买知识并向较低层次阶层人力资本出售知识,信息技术的出现使得知识的购买可从更多的人那里进行,从而激化了各个层次的竞争,竞争中的弱者被下降到较低层次,从而减少了与那些技能最低层次间的收入差距,而竞争中的胜者则因为扩大了的市场而更充分地发挥他的能力,工资水平得到更大的提高,从而拉大了与最低层次间的收入差距,最低层次的工人不参加竞争,但可因更便利地得到知识途径而获利[13]

通信技术革命引起的收入分配更加不平等的趋势是一个长期过程,这一过程中各种产业层次与不同能力水平阶层处于调整状态,其人力资本类型与方向足以抵消其不利影响或利用新技术所带来的机遇,人们的就业观念、薪酬绩效考核、工作方式都会发生变化。从就业观念看,在农业经济和工业经济时代,由于社会生产力水平较低,人们主要追求的是物质上的满足和生活的舒适性,高工资、高福利是人们择业的主要标准,当人们在物质产品的需求满足以后,就会产生对精神产品的大量需求。在知识经济时代,由于整个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和物质产品的丰富,追求自我价值实现和社会的尊重将成为人们就业的主要动机。因此,采取高压政策和违背人性管理方式的企业将无法留住高技术人才,工作环境的差异将导致就业人员更加频繁地变动工作,以寻求能够更好发挥自己才能的工作场所。另外,当飞速发展的信息技术取代了人力,当信息时代不再需要大量劳动力时,失业率的上升将成为一个社会问题。要解决失业问题,只能把希望寄托于第三领域或第三部门。法国人称之为社会性经济,而美国称为非盈利经济,它指的是成千上万的志愿者或领取报酬的人在救助性组织工作,他们自愿出钱来帮助他人,这在工业经济时代是不多的,而在农业经济时代是不可想像的一种现象。

从就业方式上看,由临时工作人员和兼职雇员组成的随时应聘者的人数激增已是一种必然趋势,这标志着掌握着高科技的人员将趋向于采用一种独立的更加成熟的自我就业方式,他们通过开办自己的企业,或者作为承包商从一家公司转到另一家公司,来开创自己的事业,以实现其人生价值。但大量的非熟练技术工人无法参与要求很高的知识型工作的竞争,他们只能通过不断地接受培训以寻求适应他们知识水平的短期性工作。由于知识经济发展和企业壮大的关键因素是创新,而创新是由掌握先进科学知识的企业人员进行操作的,所以企业必须实施以人为核心的人本管理,人力资本是一种隐性的知识资本,是一种创新能力和创新潜力,企业能否创新取决于企业的核心技术创新者。为了能留住核心技术创新者和其他人员,在处理劳资关系时,企业应坚持平等、互利的原则;按岗位付酬应让位于“按业绩付酬"的方式,即按每位员工的工作业绩分配预算、工资、奖金和其他资源将是一种主要分配方式。由于信息传输技术的发展,人们将会受到越来越少的工作地点和时间的限制,对职工每年的评估、考核制度将逐步消失。从工作方式看,由于企业采用了工作业绩这一评估职工的标准,因此,企业将采用不限制工作时间、工作地点的松散型职工管理方式,从而使每位职工在时间的分配上拥有更大的灵活性。职工通过计算机网络,在家里或分散的小办公室指挥车间的运转。欧美正在流行的SDHD,就是“小办公室"或“家庭办公室"的生产方式。企业将其庞大的组织机构分成许多小的能提供某种专门服务的、自行管理的单位;智能信息系统可以通过企业内综合通讯网(LANS)或者通过组件系统,把所有的生产经营活动结合成为一个工作整体,这样既能协调各个阶段的工作,又能使职工在任何地方通过电信设备进行远程工作。加拿大最大的电讯设备制造商——北方电讯公司,在其渥太华分部,大约有950名远距离工作者;而仅仅在渥太华市,目前在家工作的高科技人员,估计有5000~10000名。这一新的工作方式由于有使员工心情愉快、有助于吸引和留住人才、节省办公场地及相关费用等优点,必将会受到职工和社会的欢迎。

根据美籍华人经济学者刘遵义的理论,美国新经济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代替了旧的经济,比较美国上网购书节约了交易成本,这部分是替代性的,但总生产没有增加;第二部分是同时建立了许多新的,过去做不了的行业。对美国来说,创新部分比替代旧的部分要多,在20世纪90年代,美国大部分企业都在重整,通过裁员方式,使三四千万人被辞退,但新经济创造的就业职位达5000万个,两相抵消,就业还多1000万。但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新经济的创新部分与替代部分的关系就复杂得多,这一点有待深入探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