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颈段脊髓损伤康复中的相关问题

颈段脊髓损伤康复中的相关问题

时间:2022-03-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颈髓损伤后可立即导致多系统功能障碍,因此,为顺利开展早期康复就应注意多系统的功能康复问题,尤其是呼吸和循环系统康复,以避免各种早期或后期并发症。同时颈髓损伤后因自主神经功能紊乱,交感神经功能障碍,迷走神经功能相对兴奋导致呼吸道分泌物增加,特别是有吸烟史者痰量增多。

颈段脊髓损伤除可造成四肢感觉运动功能障碍,还可造成呼吸、循环等影响生命体征的重要系统功能障碍。因此,脊髓损伤的康复不仅包括骨关节运动系统功能康复,还包括多系统功能的康复。颈髓损伤后可立即导致多系统功能障碍,因此,为顺利开展早期康复就应注意多系统的功能康复问题,尤其是呼吸和循环系统康复,以避免各种早期或后期并发症。

1.呼吸功能康复(详见呼吸系统并发症)

(1)排痰训练:颈髓损伤后因肋间肌麻痹导致主动呼气肌功能障碍,排痰无力。同时颈髓损伤后因自主神经功能紊乱,交感神经功能障碍,迷走神经功能相对兴奋导致呼吸道分泌物增加,特别是有吸烟史者痰量增多。排痰无力及痰量增多可导致呼吸系统感染、肺不张,严重者可出现窒息。因此必须重视排痰训练,对气管切开者除定时吸痰外也应开展相应的排痰训练。排痰训练包括:

①手法振动排痰训练:治疗师或护士在患者变换不同体位用手掌叩击或振动协助将呼吸道分泌物借助重力从小支气管排到主支气管(如左侧卧位,拍击右侧胸部),然后应用体位引流及手法助咳排痰(图7-6A)。

②体位引流排痰训练:在手法振动排痰或雾化吸入后应进行体位引流排痰(图7-6B)。

③手法助咳排痰训练:适用于腹肌无力,手法压迫腹部可协助产生较大的腹内压,进行强有力的咳嗽。手法可由治疗师、护士或患者家属操作。具体方法为患者仰卧位,治疗师一手掌部置于患者剑突远端的上腹区,另一手在前一只手上,手指张开或交叉。患者尽可能深吸气后,治疗师在患者要咳嗽时给予手法帮助。给予腹部向内、向上的压迫,将横膈往上推。

对分泌物黏稠患者可进行雾化吸入,雾化吸入30min后应进行排痰。雾化吸入剂包括黏液溶解剂、支气管扩张剂及抗生素等。雾化后可减少痰的黏滞性,使之易于咳出。

(2)呼吸肌训练:由于颈髓损伤患者肋间肌瘫痪,因此需加强膈肌肌力训练。指导患者先从缓慢的、放松的膈式呼吸(即腹式呼吸)开始,逐渐过渡到用手法将一定阻力施加于患者膈肌之上,或在患者上腹部放置沙袋等,锻炼呼吸肌的负荷能力。腹部放置沙袋的重量可从500g开始,酌情增减重量,一般不要超过2 000g。2000年Liaw等评估了呼吸肌抗阻训练对提高脊髓损伤患者肺功能的作用,他们发现6周后接受呼吸肌抗阻训练患者的肺活量、肺容积等提高明显。

(3)增加胸壁运动:如有规律地协助患者翻身、转体,通过被动牵引增加胸壁和双上肢运动幅度。

2.血管功能康复 颈髓损伤后特别是高位颈髓损伤,由于脊髓上中枢与支配心脏和大多数血管的脊交感中枢之间联系中断,由交感神经系统介导的心血管适应机制完全被抑制,仅存体液调节机制起作用。交感和副交感神经系统功能失衡,导致心动过缓和静息态低血压、直立位低血压、心血管系统对体育锻炼的反应改变、自主神经性反射异常。

(1)体位变换训练:由于颈髓损伤后出现直立性低血压,可进行体位变换训练进行康复治疗。但体位变换要慢,坐位逐渐抬起床头(5°/次),定期适度进行斜床站立训练以逐渐强化体液调节机制。同时可应用高至膝上的弹力长袜和腹带分别绑缚下肢和腹部以阻止外周血液积聚,并使脉搏量增加,由此防治直立性低血压。训练中如出现直立性低血压症状,应及时放低头部。

(2)ROM及肌力增强训练:对颈髓损伤患者早期开展四肢PROM训练及残存肌力增强训练。在训练开始后引起骨骼肌和血管平滑肌张力的增加则有利于血液回流心脏,并可使心排血量增加。在锻炼的过程中,来自心脏、血管和活动肌肉的传入神经冲动,与中枢的调控信息及循环激素一同起作用,持续地调节自主神经系统活动的基准水平,使之与肌肉代谢需求相适应。静脉在被动受压和缩血管神经纤维作用下管腔缩小,而静脉管腔的缩小与活动肌肉的肌泵以及患者的用力吸气一起作用,使血液易于回流入心脏,从而可提高心排血量。但T6水平以上脊髓损伤尤其是颈髓损伤患者缺乏血管反应并且存在肌肉麻痹,若在早期锻炼时动脉压变得十分低(70~75mmHg或以下),接下来甚至可能会出现心搏骤停,活动中的肌肉血流量不足、氧摄入量减少可过早地启动无氧代谢旁路。一旦出现这些情况,患者必须立即停止活动并调整康复训练计划。

3.心动过缓的康复 详见心血管系统并发症。

4.自主神经过反射的康复 (详见心血管系统并发症)。

(关 骅 刘亚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